? ?? ?? ?? ?
為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策部署,落實全省經信工作會議要求,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特制定本工作要點。
? ? ? ? ? ? ? ?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主線,聚力構建完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立健全企業研發機構培育機制、產業創新網絡建設機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抓好主體培育、平臺建設、生態優化、產業升級等重點工作任務,為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2025年,助力產業結構顯著優化、經濟發展質效顯著提升,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67.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快于面上、占固定資產比重16%左右,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3.15%,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率保持在4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1.加強統籌推進。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創新浙江2025年工作計劃,分解目標任務,加強工作督辦。組織實施《關于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明確面向2027年、2030年、2035年的重點任務,梳理工作體系架構圖和任務表,明確責任分工和責任人。聯合召開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兩新深度融合”推進會、新聞發布會等重大會議和活動,并推動落實。
2.加強協調聯絡。組建浙江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專班,細化綜合組、改革組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組的職責分工,統籌推進工作謀劃、任務分解、計劃下達、推進落實、指導服務等。牽頭抓好專班綜合組工作,對接協調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機制和省委科技辦,建立健全廳內部協同配合機制,協調有關部門(處室)推進專題會議召開、工作任務調度、專項工作匯報、調研服務等工作。
3.加強重點突破。制定構建完善“企業出題、政府助題、平臺答題、車間驗題、市場評價”閉環機制的工作方案,凸顯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動閉環機制落地見效,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會同省級有關部門推進落實“建立健全中試平臺高水平發展機制”等重點改革任務,開展改革試點,探索實踐路徑,總結提煉模式經驗。
(二)全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4.著力“擴面提質”科技型企業。按照“量的合理增長、質的有效提升”的工作導向,拓寬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覆蓋面,指導市縣聯合鎮街、行業協會等開展“組團式”服務,更好發揮高新區、孵化器等產業平臺“主陣地”作用,提升規上工業企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數占比。編制高企實地核查工作指南,組織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執法檢查,啟用“最多報一次”平臺,提升科技型企業認定管理質量。全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萬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20家。
5.著力增強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制定浙江省加快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能力提升行動方案,進一步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研發創新和價值創造能力。組織修訂省重點企業研究院、省企業研究院建設與管理辦法,優化企業研發機構培育鏈路,完善建設與評價標準,加強集中評價和動態管理,全面提升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活動覆蓋率。全省新認定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0家、省重點企業研究院60家、省企業研究院220家。
6.著力強化科技創新政策賦能。貫徹落實《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更大力度制定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政策。落實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惠企業稅收政策力度,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確保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完善先進制造業企業審核和確認機制,進一步明確市縣經信、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職責分工。
7.著力實施獨角獸企業培育行動。研究加快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政策,建立健全獨角獸企業遴選發現、賦能發展、示范引領的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強化獨角獸企業集聚區建設,支持舉辦2025第九屆萬物生長大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舉辦高水平獨角獸企業發布會、生態大會、論壇峰會和路演活動。編制全省獨角獸企業發展情況報告,強化動態監測和跟蹤研究。
(三)全域打造產業創新平臺網絡
8.加快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圍繞全省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聚焦合成生物、氫能裝備、高檔機床關鍵基礎件、高性能碳纖維裝備、智能傳感器等領域加快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通過聯爭聯創、省部共建等方式爭創國家創新中心或分中心。指導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對照創建方案目標任務加強建設與管理,確保通過國家創新能力項目驗收。完善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評價指標體系,組織開展年度評價、驗收評估、運行評估和動態管理,推動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轉型,更好與產業發展結合、向企業需求靠攏。
9.加快發展壯大協同創新組織。圍繞“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面向人形機器人、海洋裝備等領域組建一批重點產業技術聯盟,提升建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融通產業鏈創新資源,提高重點產業鏈競爭力和穩定性。加大排摸動員,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國家產業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增強試驗驗證、檢驗檢測、數據處理等產業基礎支撐水平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10.加快完善產業創新平臺網絡。著力打造以企業研發機構、制造業創新中心、高新區等為關鍵支撐的“點、線、面”三位一體、高效協同、同向發力的產業創新平臺網絡,推動要素匯聚、能力提升、資源共享和協同合作。組織舉辦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對標提升活動、高能級科創平臺技術成果對接“十鏈百場萬企”專場活動。支持地方依托高能級科創平臺開展“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專項對接活動,努力推動全省月月有科技創新活動。
(四)全速推動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11.建立制造業中試平臺高水平發展機制。制定出臺加快建設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的政策文件,明確“誰來建、建在哪里、建成什么樣、政策支持、如何評價”等問題。聚焦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集群領域,省市縣聯動布局建設一批公共屬性突出、輻射范圍大、轉化能力強、發展機制好的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
12.健全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機制。推進創新產品開發、立項和評價,2025年立項省級工業新產品(新技術)5000項以上。組織開展創新產品遴選,選樹省級優秀工業新產品100項以上,遴選發布浙江省先進技術成果100項以上。支持各地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性強的標志性新產品,新建和開放一批應用場景,加強優秀新產品推廣應用。
13.完善產業創新標準化工作體系。加強工信領域標準化工作,完善工信領域標準體系,制定和修訂一批關鍵技術標準。聚焦“415X”先進制造業,提升傳統產業標準化建設,搶占新興和未來產業標準化高地。推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標準化,推動數字技術與多領域融合。推進雙碳標準評價體系建設,修訂高耗能行業標準,完善綠色制造標準。加強標準市場供給,開展對標達標行動,構建標準推廣應用機制。
(五)全效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能級
14.謀劃布局工信領域科技計劃。配合省委科技辦、省科技廳聯動實施省重大科技專項,強化企業在科技活動中主導作用,企業牽頭或參與的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占比不低于80%,其中企業主導(排名前三)的占比不低于70%。全力以赴爭取國家科技重大項目,聯合地方謀劃爭取“部省聯動”重點專項,動態掌握國家科技重大項目信息,加強省內優勢遴選推薦。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的科技攻關需求征集機制。
15.健全高新技術產業監測機制。開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監測典型場景”部省共建工作,建立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部省協同工作機制,建設地方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監測模塊和專題數字地圖,構建完善數字化治理方式。深化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運行監測,編制高新技術產業數據簡報,常態化發布高新技術產業運行報告,加強重點指標“紅黃藍”監測評估和各地工作情況交流。
16.持續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謀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十五五”發展思路,研究提出關鍵抓手和工作舉措。統籌抓好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指導各地加強重大高新項目謀劃儲備、入庫管理、一線督導、跟蹤分析、預報預警,加強地方工作情況督導檢查。組織做好“兩重”“兩新”政策爭取落實,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謀好謀實補短板、鍛長板的重大項目,力爭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盤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兩新深度融合”專班作用,加強與省委科技辦(省科技廳)、省委軍民融合辦等對接協調,統籌推動創新浙江建設、“兩新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等工作。持續加強與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溝通聯絡,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二)加強省市縣聯動。加強工作指導,推動健全省市縣經信、科技部門信息互通、聯系配合工作機制。組織召開高新條線省市縣工作會議,部署重點工作任務。推動地方強化政策協同,進一步完善政府側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公益性服務等增值服務。
(三)加強信息宣傳。綜合運用經信簡報、經貿實踐雜志、經信官微等方式加強各地工作經驗交流。遴選一批市縣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加強宣傳推廣工作,強化各地互學互鑒,營造爭先創優氛圍。
來源:浙江經信
微信號|浙江火炬中心
視頻號|炬科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