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天,我寫我們一家四口去長沙玩,因為我老公的某些行為,讓我感覺很生氣,想跟他吵架,但又忍住沒吵架的事情。
在某一個瞬間,我腦子里突然跳出來一個想法,每次,我跟我老公鬧矛盾的時候,我心里氣得要死,但從來不會和他面對面地大吵,據理力爭,都是以沉默應對。
然后,轉身離開,自己生悶氣。
這樣的冷處理很有效,一個巴掌拍不響嘛。
跟隨想法之后的,是具體事件。
時間大概是2016年前后,那天,我不知道吃了什么東西,導致我拉肚子,渾身無力。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兩個孩子的吃喝拉撒由我負責。帶娃日常是,手上抱一個,旁邊跟一個。
老大在上幼兒園,老二大概1歲多,會認人,會走路,粘我粘得非常緊。除了我,她誰都不肯要。
當時,我拿著手機,坐在凳子上,正在發信息,老大湊過來,想拿我的手機玩。
她在我旁邊哼哼唧唧的,我受不了,吼了她。
我老公在旁邊說,把手機給她不就完了嘛?干嘛要讓孩子不高興?
他這火上澆油的行為,讓我無比氣憤,身體已先于大腦,率先做出動作。把手機扔到一邊,氣呼呼地跑到床上躺著,用被子蒙住頭,假裝睡覺。
02
這個時候,怎么可能睡得著覺?
不過是像個啞巴一樣,有憤怒和不滿,嘴上表達不出來,用逃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罷了。
隨后,我回想了一下,我跟我老公生氣時,我是怎么處理的?
都是這般,沉默,再轉身逃開。后果啊,溝通什么的,完全不在我考慮的范圍內。仿佛只有逃開了,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我跟我老公結婚16年,沒有針尖對麥芒地大吵過,把關系鬧得很僵的原因,跟我處理生氣的方式,是有很大關系的。
再深究一下原因,我腦子里閃過的,是我爸跟我媽吵架后,背著他的包離開,出去打工的背影。
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次,都是我放學回來遇到的。
一次是,我跟我爸在村里的后山上相遇,我問他去干嘛?他說,他跟我媽吵架了,出去打工。
他跟我擦肩而過,我回頭,轉過身追隨著他的背影,他的決絕和生氣那么明顯,連我這個親生女兒都不搭理。
另一次,是我放學回家,在家里的樓梯上碰到我爸,我上他下。他腳步急匆匆,仿佛有什么大事發生一樣。
我問他怎么了,他回了我一句,問你媽去。然后,就不見了身影。
03
我問我媽,不出意外,我媽把我爸里里外外地數落了一通。從我媽的話語里,我知道了我爸、我媽為什么吵架,因為錢。
我爸拿不出錢來,在我媽咄咄逼人的氣勢下,他選擇了離開。
選擇了最簡單易操作的方式,逃跑。
我爸常年在外打工,但每次拿回來的錢有限。有時候,甚至沒有錢。作為當家人的我媽,見我爸那兒拿不出錢來,自然是心生不滿。
我爸自知理虧,一般都是低著頭,一副任你教訓的模樣,不回應,不辯解,不頂撞。偶爾聽得不耐煩了,也會放狠話,破罐子破摔。
這樣的場景,我見過很多次,每次我都很同情我爸,覺得他是弱勢方。我媽干嘛要這么對待我爸?他好歹是一個男人,是自己的老公呀。
現在,再回過頭去看我爸媽的相處模式,看似是我媽占了上風,在氣勢上壓了我爸一頭,實際就是個紙老虎。
主動權都在我爸手上拿捏著,他是最大的獲益方。
挨一頓罵,就逃過了他本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養老婆、孩子。他根本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利益損失,換誰,都是樂意的吧(聲明:對家庭有責任心的不包含在內)。
再往深層次追究原因,就是我爺爺奶奶的相處模式了。
我有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場景,我奶奶側躺在床上,身體像只小蝦米一樣,臉朝墻壁那一邊,像是睡著了。
我爺爺站在床邊,高大的身體來來回回地走動著,嘴里不停地數落著我奶奶,指責她的不是。
04
以前的老房子都是瓦房,透過瓦縫照進來的光線,不是特別明亮。小小的我,偷偷地躲在門口看了一會兒,生怕被我爺爺發現。
只聽得到我爺爺的說話聲,沒有我奶奶的聲音。
我媽說,奶奶偷懶,不想干活,爺爺在罵她,讓我離吵架的他們遠一點兒。
是真是假,已無從考證。
這樣的事情和場景,肯定不止一次發生。
我奶奶在我10歲的時候,去世了,她留給我的記憶不是很多。
我爺爺去世時,我已經20多歲了,他在我的生命里,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
我覺得他很能干,做得一手好菜,當過志愿軍,在村里當過隊長,給年幼的我們講他的經歷,他一生都很要強。
我爸在無意識當中,習得了他父母的相處模式,并在他的夫妻關系中,重復了父母的相處模式。
而我,也在用我爸對待我媽的方式,來處理我在夫妻關系中遇到的問題。
總結下來,我發現,我跟我爸都在共情父母中的弱勢一方,都在忠誠于自己的異性父母,重復著他們在夫妻關系里扮演的角色。
人,天然地擁有一顆悲憫心,會習慣性地去同情弱者,這也是人性的一種。
就像是兄弟或是姐妹幾個,父母手上僅有的資源,會天然地向過得不那么好的兄弟或是姐妹傾斜。
理解了這一點,你才能更好地看待他們的行為,才不會覺得不公平。
05
我跟我老公一直被奉為親戚圈里的模范夫妻,原因是,我們不吵架,也不會對外說對方的不是。
這一點,可能跟周圍的很多人不一樣,幾乎沒有女人不吐槽自家老公的,我是個例外。
人家問我,夫妻不吵架的秘訣是什么?
我會說,有什么事好好溝通,好好說唄。
此刻想想,就我一生氣就轉身離開,或是獨自生悶氣,什么都不說的調性,也只有我老公能大度地包容我,不跟我計較。
每次我生完氣后,我老公若無其事地,主動沒話找話地跟我說話。有時候很厭煩他的這個行為,不知道我在生氣嗎?
但我也不是喜歡拿喬的人,他把臺階遞過來了,就順勢而為唄。
有了這個自我覺察后,我必須得感謝我老公,感恩遇見,感謝有他。
再就是,看見關系模式背后的成因,不是責怪原生家庭,而是修整自己的行為,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為看見,已是療愈的開始。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