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鵬芯微、鵬進高科、新凱來、宏電、豪鵬科技等半導體、ICT產業鏈企業相繼落戶,為平湖打造全國半導體第三極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上海國際半導體展覽會(SEMICON China 2025)開幕,一家名為“新凱來”的公司首次亮相便成為全場焦點。
這是一家總部位于深圳龍崗區平湖街道的獨角獸企業,在會上展示了30余款設備,幾乎全面覆蓋了半導體制造全流程,引發行業轟動。
新凱來的橫空出世,立即在資本市場掀起波瀾,半導體設備、光刻機等概念股應聲大漲,多只個股漲停。
市場為何如此亢奮?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裝備制造是技術壁壘最高、競爭最為寡頭化的環節。
美國AMAT、荷蘭ASML、日本TEL三大巨頭長期壟斷全球市場70%以上份額,其中ASML在最關鍵的光刻機領域更是獨占鰲頭。
從最基礎的薄膜沉積、刻蝕設備,到最尖端的光刻機,美日歐企業通過專利壁壘、供應鏈控制等多重手段,牢牢掌控著行業話語權。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卻在裝備領域長期受制于人,這種“卡脖子”困境在近年來愈發凸顯:
2018年,自美國開始對中國實施出口管制以來,越來越多的高端半導體設備被列入管控清單。
2022年,美國進一步收緊對華限制,禁止向中國出口用于14納米以下制程的設備和技術。
2024年,臺積電收到美國商務部的新禁令,要求斷供中國大陸客戶7納米及更先進制程的AI芯片代工服務……
面對高度壟斷的技術封鎖,中國芯片產業的技術升級變得異常艱難。
而新凱來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光刻機”的曙光。
新凱來在SEMICON China 2025展會上一口氣發布了6大類31款產品,涵蓋了半導體制造全流程關鍵環節。
這些產品分別是武夷山系列刻蝕設備(ETCH)、峨眉山系列外延沉積設備(EPI)、阿里山系列原子層沉積設備(ALD)、普陀山系列物理氣相沉積設備(PVD)、長白山系列化學氣相沉積設備(CVD)以及多種量檢測裝備,包括岳麓山、丹霞山、蓬萊山、天門山等系列。
雖然新凱來尚未直接展示光刻機產品,但其展出的多款設備已經突破了光刻機研發的眾多關鍵技術。
有媒體整理了新凱來“13座名山”對應的光刻設備,如下圖所示:
武夷山系列刻蝕設備是半導體制造中精確去除材料形成電路圖形的關鍵設備,這一領域此前被美國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主導,新凱來在等離子體控制、高精度腔體設計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峨眉山系列外延設備用于在硅片表面生長特定晶體結構,對第三代半導體和先進邏輯制程至關重要,填補了國內高端外延設備的空白。
阿里山系列原子層沉積設備能以原子層級精度控制薄膜厚度,是5納米以下先進工藝的必備技術,打破了美國ASM和日本東京電子的技術壟斷。
天門山系列光學測量設備在納米級精度測量技術上取得突破,岳麓山號、丹霞山號光學檢測設備在高精度光學系統方面的創新,都為光刻機研發提供了重要基礎。
從技術水平來看,新凱來的設備在部分關鍵指標上已接近國際一流水平,雖然與全球頂尖水平仍有差距,但新凱來在短短三年內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已經令國際同行震驚。
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能夠在短短三年內創造出如此“奇跡”?這家神秘且低調的企業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據天眼查顯示,此次參展的企業為深圳市新凱來工業機器有限公司,其母公司為深圳市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冊資本高達15億元人民幣。
其股權結構清晰明確:新凱來的唯一股東是深圳市深芯恒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0%),而深芯恒科技的唯一股東則是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0%),再往上則是深圳市國資委全資控股。
而重大產投的董事長戴軍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的監事,也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的董事。
重大產投的另一位高管黃秀章則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的監事。
這種多重身份安排,充分反映了新凱來背后強大的國資背景和產業鏈協同能力。
從股權結構和管理層背景可以清晰看出,新凱來本質上是深圳打造的半導體裝備“國家隊”。
還有坊間傳聞,新凱來的核心團隊和技術能力與華為2012實驗室的“星光工程部”有著密切關聯。
新凱來的成立時間與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措施高度吻合:
2020年:美國對華為實施全面斷供,華為海外手機業務受創,營收從2020年的8914億元下滑至2021年的6368億元。
2021年:深圳市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5億元。
2022年:新凱來工業機器成立,注冊資本超過10億元,進一步擴展業務布局。
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華為前瞻性地啟動了半導體設備自研項目,代號“星光”,寓意“沒有人能遮住滿天的星光”。
任正非曾明確表示:“星光工程旨在解決芯片制造設備問題,關乎華為生存。”
據傳,在新凱來成立之際,華為將2012實驗室中與半導體裝備相關的技術和人才資源進行了戰略性整合,為新凱來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雖然新凱來與華為之間沒有直接的股權關系,但在技術基因上存在承繼關系。
2024年3月,華為和新凱來共同申請了一項先進半導體制造方法的專利,專注于自對準四重成像技術,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兩者之間的技術協同關系。
除了新凱來,相似控股模式的高新企業還有深圳市昇維旭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鵬新旭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鵬芯微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
其中新凱來,昇維旭,鵬芯微均位于龍崗區平湖街道。平湖,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街道,正躍升為深圳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
在2024年深圳科技創新十件大事榜單上,平湖實驗室打造的“全國首個集科研和中試于一體的8吋先進功率半導體開放共享平臺建成啟用”赫然在列,它標志著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重大進展。
與平湖實驗室的技術突破相呼應,一所重量級學府也悄然落子于此。
南方科技大學半導體學院不僅落戶平湖,更迅速升級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這所面向未來的學院直指前沿技術領域: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智慧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等。2024年首批就招收了近百名博士生和150余名碩士生,全球人才引進工作已全面展開。
平湖的戰略地位已獲國家層面的權威認可。
國務院批復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將平湖確立為12個城市功能中心之一,且是唯一以街道命名的中心。
這背后反映的是國家對平湖作為萬億級世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承載區的高度認可。
與深圳最富盛名的粵海街道不同,平湖的優勢在于這里不僅有大學的學術創新,還有芯片的技術突破,更有萬億級ICT產業鏈必需的半導體產業集群及高端先進制造業的支撐。
過去的平湖是以物流樞紐和跨境電商著稱,而未來的平湖,將以半導體、人工智能和ICT產業為核心,打造深圳北部的科技創新中心。未來五年,平湖有望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半導體研發與制造中心之一。
新凱來的崛起代表了中國半導體裝備產業自主創新的新高度。如果說Deepseek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運級突破,那么深圳新凱來則是在半導體產業的國運級新突破。
正如星光工程的寓意:沒有人能遮住滿天的星光。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創新之路雖然艱難曲折,但曙光已現,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