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醫藥投資部落
在中國這個全球創新藥的后發市場,創新藥領域的創業殊為不易。
有這樣一個對創新藥企業生存狀態的形象比喻:創新藥企業是勇敢地選擇了從懸崖一躍而下,在落地的過程中組裝飛機,只有在落地之前成功組裝出一架可以翱翔藍天的飛機,才有生存的機會。
一方面,創新藥企業必須要在科學維度作出硬核的源頭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另一方面,創新藥企業要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在投入與產出之間謀求極致的平衡,否則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外界無端的猜疑。
2025年3月27日,國內大分子藥物領域的明星企業榮昌生物,公布了2024年的財報,這家曾經因為巨額的研發投入而一度引發市場討論的創新藥企業,用一份爆發性增長的成績單,向外界展示了公司全面向上的發展趨勢,也詮釋了硬核創新的價值以及公司在精細化管理方面卓有成效的努力。
1、創新藥銷售漸入佳境
在中國市場,創新藥的商業化是一個高度復雜且系統性極強的過程,尤其是一款創新藥上市之后的市場導入期,充滿著各種困難與挑戰。
無論是醫保目錄的談判,還是醫院的準入,乃至醫患的教育,都需要可觀的時間和資源投入,由此而產生的成本,往往遠超行業外人士的想象。
體現在財務報表上,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征是銷售費用占比較高、銷售費用增長速度快于藥品銷售金額的增長速度,等等。
幾乎所有的創新藥企業,都無一例外要經歷上述的商業化起步階段。
區別在于,優秀的創新藥企業,可以高效穿越上述階段,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完成前期投入,進入到藥品銷售快速放量的增長期。
從2024年的財報數據來看,榮昌生物大致已經完成了上述過程,最困難的市場導入期,已經成功度過了。
數據顯示,榮昌生物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7.1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8.54%。
營收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這兩個核心產品的銷售收入及銷量同比快速增長。
靠兩款上市藥物就能完成超過17億的銷售金額,且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這個成績在國內市場已經屬于上佳的表現。
公司年報顯示,泰它西普去年銷量突破150萬支關口,同比增加94.87%;維迪西妥單抗去年銷量超過23萬支,同比增加36.54%。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年銷售數據大幅提升近60%的同時,銷售費用的增幅卻只有22.45%,遠低于銷售金額的增幅;而榮昌生物的銷售費用率,也從2023年的超過70%,大幅降低到2024年的55%,已經屬于國內創新藥企業的一線水平。
截至去年底,公司自身免疫商業化銷售團隊約800人,已完成超過1000家醫院的藥品準入;同期,公司腫瘤科商業化銷售團隊約500人,已完成超過1000家醫院的藥品準入。
隨著前期準入醫院的持續放量以及團隊邊際成本的不斷降低,榮昌生物的銷售費用占比,完全有望維持目前的良性變化趨勢,這也是逐漸完成產品導入期的創新藥企業,所普遍顯示的財報特征。
總而言之,榮昌生物的創新藥銷售,正在告別困難最大的階段,逐漸進入最為激動人心的快速放量時期。
這也是榮昌生物用硬核的業績,對于市場上此前關于公司銷售費用問題的各種討論,最具說服力的回答。
多年的辛勤耕耘之下,金色的收獲季節,已經不遠了。
2、多個重磅適應癥的價值釋放
與創新藥銷售體系的逐漸成熟所相得益彰的,是以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為代表的核心管線,已經有多個重磅適應癥已經進入關鍵Ⅲ期臨床試驗,正處于價值爆發的前期階段。
泰它西普
泰它西普這款藥物,是榮昌生物源頭創新能力的代表性作品。
目前,泰它西普在國內已經獲批的適應癥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和類風濕關節炎(RA),憑借這兩個適應癥,泰它西普在2024年已經取得了相當不俗的商業化表現。
但是,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目前取得的成績,只能算是一個序章,泰它西普這款全球“Firse-in-Class”藥物最為輝煌的商業化篇章,其實尚未開始。
原因在于,作為全球首創的BLyS/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泰它西普通過同時抑制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誘導配體(APRIL)兩個關鍵細胞因子,阻斷B細胞異常分化和成熟,從而能夠治療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免領域的一款“廣譜性”的大藥。
從適應癥開發角度來說,除了已經獲批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泰它西普還有多個重磅適應癥已經進入了NDA或者關鍵Ⅲ期臨床試驗。
2024年10月,泰它西普用于治療全身型重癥肌無力(gMG)的上市申請,獲得了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正式受理,并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
這將是泰它西普又一個有望大放異彩的適應癥。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罕見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全球重癥肌無力患者人數預計2025年達到114.6萬,中國患者人數約為21.7萬。
Ⅱ期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在用藥24周后,240mg組患者獲得QMG臨床意義應答(下降3分)的累積百分比為100%,獲得QMG顯著應答(下降5分)的累積百分比為86.7%。
上述數據表明,泰它西普能顯著改善重癥肌無力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殘疾程度,體現出良好的有效性。
從目前CDE官網的審評進度來看,泰它西普重癥肌無力適應癥在國內獲批,應該為時不遠,這將成為泰它西普國內銷售金額再上一個臺階的強大動力。
而市場也已表現出對泰它西普治療重癥肌無力適應癥的極大期待——泰它西普治療重癥肌無力Ⅲ期臨床試驗相關數據入選2025年4月8日美國學會年會(AAN)“最新突破性進展”口頭報告,預告消息發布當日,榮昌生物股價大漲。
神經病
在中國申報重癥肌無力適應癥的上市,僅是泰它西普在這個適應癥上的第一步,作為一款在全球范圍內都極具競爭力的自免領域大藥,進軍國際市場是泰它西普必然的選擇。
目前,泰它西普在重癥肌無力領域,已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和快速通道資格認定。
2024年8月,泰它西普針對重癥肌無力適應癥的全球多中心Ⅲ期臨床,實現了美國首例患者入組。
以2021年在美國獲批治療重癥肌無力的Efgartigimod這款藥物為參照物,其2024年的銷售金額已經達到了22億美元。
泰它西普一旦成功在美國獲批,那將徹底打開全新的想象空間。
事實上,對于泰它西普的出海,榮昌生物已經展示出志在必得的戰略決心:截至目前為止,泰它西普已經有系統性紅斑狼瘡(SLE)、IgA腎病、重癥肌無力(MG)、干燥綜合征(pSS)四大適應癥,獲得FDA批準在美國開展Ⅲ期臨床試驗。
一款自免領域的創新藥,同時在美國獲批開展四項Ⅲ期臨床試驗,即使在全球醫藥范圍內,這也是不多見的。
與此同時,泰它西普的IgA腎病、干燥綜合征也將分別于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申報國內上市申請。
從全球制藥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自免藥物市場憑借其持續穩定的增長動力和巨大的臨床需求,在未來幾年內有望成為與腫瘤領域并駕齊驅的一線賽道。
國際制藥巨頭對于自免藥物的持續加碼,也是近年來全球制藥行業的一個顯著趨勢。
2024年上半年,就有11家自免領域相關的Biotech公司被跨國藥企收購,圍繞著自免管線的BD交易更是層出不窮。
僅僅在IgA腎病領域,近年來就誕生了諾華斥資35億美元收購Chinook、Vertex49億美元收購Alpine這樣的重磅交易。
憑借著“First-in-Class”的作用機制和多個重磅適應癥上的全球化布局,泰它西普具備著極強的對外BD授權的預期。
可以認為,泰它西普的獨特競爭力以及目前布局的諸多適應癥,是榮昌生物未來巨大的價值爆發點,隨著其臨床研究的不斷進展和市場價值的持續釋放,將成為榮昌生物的核心增長引擎。
維迪西妥單抗
作為首個上市的國產抗體偶聯(ADC)藥物,維迪西妥單抗目前的銷售增長趨勢相當不錯,在相關適應癥上的差異化布局,也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
2021年,維迪西妥單抗用于治療胃癌、 尿路上皮癌的新藥上市申請,經優先審評審批程序, 并作為具有突出臨床價值的臨床急需藥品,分別于當年6月和12月在中國獲附條件批準上市。
目前,在上述適應癥上,維迪西妥單抗的相關臨床布局和研究仍然在推進,且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2025年1月,維迪西妥單抗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Ⅰb/Ⅱ 期研究結果,在國際腫瘤學頂級期刊《腫瘤學年鑒》上發布。
近三年隨訪數據顯示,維迪西妥單抗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客觀緩解率(ORR)達73.2%,中位總生存期(OS)達33.1個月。
這是迄今為止,晚期尿路上皮癌ADC聯合PD-1治療前瞻性臨床研究報道數據中的最高ORR和最長OS數據。
這個研究結果,毫無疑問將鞏固維迪西妥單抗在尿路上皮癌治療領域的優勢地位。
2024年6月,維迪西妥單抗聯合替雷利珠單抗和S-1治療一線HER2過表達晚期胃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II期臨床研究結果,在2024年ASCO大會上公布:在 53 例可評估療效的患者中,一線客觀緩解率(ORR)高達94.3%,疾病控制率(DCR)為98.1%。 1 年的疾病無進展生存期(PFS)率為71.8%,1年總生存期(OS)率為97.6%。
除了在已獲批的適應癥上持續加深臨床研究以外,維迪西妥單抗也在持續拓展新適應癥的研究。
2024年12月,在第47屆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上,榮昌生物首次對外公布了維迪西妥單抗治療HER2陽性存在肝轉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Ⅲ期臨床研究數據。
數據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維迪西妥單抗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44%,中位PFS分別為9.9 vs 4.9個月。
這是全球首個證實HER2 ADC在HER2陽性存在肝轉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取得陽性結果的確證性Ⅲ期研究,有望填補臨床治療的空白。
在Her2 ADC藥物競爭激烈的當下,維迪西妥單抗明顯采用了一種差異化的策略,一方面重點布局自身有獨特優勢的適應癥,建立細分領域的護城河;另一方面采用聯合療法鞏固現有優勢,積極將治療線數從后線往前線推移,在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優效治療方案選擇的同時,也大大拓展了藥物臨床使用的場景,延長藥物的商業化生命周期。
這種打法的底層邏輯,是榮昌生物對于現實臨床需求的深刻洞察,目前來看,成效頗為顯著。
3、精益管理卓有成效
在2024年的財報中,除了管線研發的進展令人印象深刻以外,包括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毛利率等多項核心指標所呈現的持續優化的趨勢,也是這份報表的一大亮點。
除了之前提到的銷售費用率的大幅下降以外,本期的管理費用的控制更為嚴格:在銷售收入大增近60%的同時,管理費用基本和上年同期持平,僅僅從2023年的3.04億變為2024年的3.17億。
同時,隨著商業化規模生產效應逐漸顯現,生產工藝不斷優化,2024年的綜合毛利率達到80.4%,較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在2024年,榮昌生物通過持續優化運行機制和資源配置,在內部全面精細化管理上狠下功夫,最終的數據也顯示,這種精益管理戰略的成果正在逐步顯現,公司的內控和運營管理能力正在躋身國內一線水準。
得益于這種對于成本的高效和科學的管理,如果不考慮高達15.4億元的研發投入,榮昌生物事實上在2024年實現了商業化盈利。
這種精益管理的能力體系,是一家創新藥企業,從研發型公司到綜合型商業化公司的轉變過程中所必需的,榮昌生物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樣的內部革新,體現了公司在行業劇烈變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快速的適應能力和持續進化能力。
這也是在技術維度以外,一家創新藥公司至關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4、結語
創新藥企業的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在中國這樣的創新藥后發市場,創新藥企業的發展歷程更加復雜而艱巨。市場需要對創新藥產業的客觀發展規律有更深的認識,也需要對創新藥企業有更大的耐心。
見微知著。榮昌生物的2024年業績,不僅是一份財務數據的呈現,更印證了中國創新藥企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全周期能力。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榮昌生物正處于全面向上的拐點階段,憑借硬核的管線創新和精益化的內部管理戰略,榮昌生物正以扎實的管線儲備和清晰的戰略規劃,書寫著從“Biotech”到“Biopharma”的進階故事,而公司距離全面盈利的時刻,也已經不再遙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