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廢話不多說,書接上文。
如果要評選一名NBA歷史上最克球隊的球員,那絕對是史蒂芬-馬布里,這位老哥的NBA職業生涯用八個字就可以形容“去哪哪涼,走哪哪黃”,原來是強隊的,他一來立馬就拉了,原來是弱隊的,他一來,更拉了,而賈森基德則跟馬布里恰好相反,基德無論去哪,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還是那句話,你就算給他配四坨粑粑,他捏把捏把也能給你端上一盤香噴噴的大餑餑出來。
2001年基德和馬布里的互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2000-2001賽季,馬布里帶隊籃網,其他核心人員有基斯-范霍恩,肯揚馬丁,史蒂芬-杰克遜等人,主教練拜倫-斯科特,這套陣容是個什么效果?26勝56負,東部倒數第四,2001-2002賽季的籃網,還是這么一批人,就是單多了個2001年首輪13號新秀,打替補的理查德-杰弗森,人大體上還是那些人,主教練還是斯科特,當賽季52勝30負,東部第一,總決賽!
但也就是在這一輪總決賽,基德和主教練拜倫-斯科特之間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眾所周知,斯科特乃是聯盟“跪舔派”主教練的開山鼻祖,當年執教黃蜂的時候就是各種猛吹麾下大將克里斯我炮哥,后來又執教湖人,對于科比那吹得真是毫無底線,什么一科戰雙虎,兩科沉航母,三科滅上帝,五科毀天滅地,十科重創世紀,其形容之夸張,言語之肉麻,行為之惺惺,容姿之諂媚,令鐵桿科密都聞之作嘔。
其實執教籃網時候的斯科特那還是非常正常的,那問題來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斯科特后來的跪舔系戰術呢?
原因就是他在籃網時期,遭到了基德聯合其他隊友的逼宮,逼宮事情導致的結果對于斯科特來說是非常慘烈的,他不僅長期生存在基德的陰影之內,而且直接被籃網管理層辭退。
逼宮事件讓斯科特徹底認識到,NBA的主體就是球隊的球星,球星說你行,你就行,球星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不行的結果,就是下崗,就是辭退,就是沒工作,所以此后重新在黃蜂上崗的斯科特把跟隊內球星的關系,始終放在了自己執教的首要位置,這也就是“跪舔系”的由來。
1998年斯科特在希臘打了一年海外聯賽之后,正式宣布退役,然后進入了國王擔任助理教練,2000年也就是基德來籃網的前一年,斯科特成為了籃網隊的主教練,從一名征戰沙場十幾載的老將,正式華麗變身為英姿勃發的少帥,只不過第一年打得很拉,球隊在擁有馬布里,肯揚-馬丁,基斯-范霍恩,科瑞-基德爾斯等青年才俊的情況下,打出了東部倒數第四的戰績。
年輕人嘛,總得交點學費,戰績差點沒關系,籃網可以等,這不,第二年基德來了,在基本上還是原班人馬就多加了一個新秀理查德-杰弗森的情況下,當賽季斯科特率隊打出了52勝30負東部第一的戰績,并且在季后賽一路過關斬將,殺進了總決賽,而他們的對手,則是擁有“OK組合”,實力極其強大的洛杉磯湖人。
這輪總決賽,是基德與斯科特關系決裂的導火索,關鍵的一個人,是基斯-范霍恩。
范霍恩是1997年的榜眼秀,彼時年僅26歲,他身高208公分,是籃網的首發前鋒,常規賽場均貢獻15+8,球風上你可以把他看成是弱化版的諾維斯基,有著一手不錯的中遠距離投籃,但防守……他沒有防守,跟不住快的,頂不住壯的,一步就過,一推就倒,人送綽號“大白菜”。
這輪總決賽開始之前,因為籃網和湖人之間紙面實力相差過于巨大,因此支持湖人奪冠的球迷,竟然超過了90%,而相信籃網能奪冠的人,不超過10%,在當時無論是球迷視角還是媒體視角來看,這就是一輪一邊倒的系列賽,沒有任何懸念,但總決賽G1,籃網94:99只輸了區區5分,還是給了籃網眾將一絲信心,他們并沒有那么差,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就有可能擊敗湖人。
G1的比賽,范霍恩上場35分鐘,14投5中得到12分,6個籃板球,以及6個犯規,賽后基德和斯科特對于范霍恩的使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基德認為,咱們的五號位托德-馬克洛奇太過于拉垮了,完全不是奧尼爾的對手,因此前鋒位要承擔夾擊奧尼爾的重任,要派上一名善于防守的內線球員,他的建議是把替補中鋒身高213公分賈森-柯林斯提上首發。
基德的建議是完全基于范霍恩和柯林斯在G1的表現,范霍恩雖然數據還算是可以,但防守端的漏洞太過于明顯了,整場比賽-12的凈勝分也說明了這一點,而柯林斯雖然不咋會進攻,但頂人卡位置是一把好手,他在G1雖然只打了9分鐘,得到5分2個前場籃板,但+5的凈勝分是全隊最高。
而斯科特的態度是不置可否,而且他非常反感基德瞎J插手教練的部署,因此G2繼續用范霍恩首發,結果83:106慘敗23分。
其實站在斯科特的角度上,運用一下咱們上下五千年的精華來分析一下,斯科特的選擇無可厚非,這要是聽你的輸了還好,萬一他喵的贏了,那不就襯托出我是個大傻蛋了么……
隨后的兩場比賽,范霍恩都是球隊雷打不動的首發,結果范霍恩雙雙貢獻了-21和-20的全場最低凈勝分,這個意思是啥,就是范霍恩上場的30分鐘時間里,籃網就要輸掉20分!
最終這一輪的總決賽籃網0:4完敗,奧尼爾場均36+12+4榮膺FMVP,更扎心的是,奧尼爾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這是他拿的最輕松的一個總冠軍,完全沒啥壓力,我奶奶賽后給我打電話,讓我打完比賽再加練倆小時,防止我變胖了……
奧尼爾赤裸裸的羞辱和無視,猶如火上澆油,讓基德和斯科特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不過還沒有撕破臉皮。
休賽季,籃網管理層果斷把范霍恩+托德-馬克洛奇送到了76人,得到了35歲的防守悍將迪肯貝-穆托姆博,斯科特不得不把賈森-柯林斯提上首發,這一系列的運作,似乎也證明賈森基德是對的,當賽季,籃網49勝33負,東部第二,且在季后賽又殺進了總決賽,對手是圣安東尼奧馬刺,六場比賽過后,籃網2:4再度錯失總冠軍。
這兩年的帶隊表現,也是基德生涯的巔峰。
不過主教練斯科特對于基德卻沒好氣,當時的斯科特是繼禪師杰克遜之后,歷史第二位生涯前三個賽季就拿到季后賽25+勝利的新人主教練,歷史第三位生涯前賽季就兩次率隊殺進總決賽的主教練,可以說是露了大臉,但問題是,這兩年的最佳主教練獎杯,一個也沒給他,第二年甚至還排在最佳主教練第五的位置上,可以說是非常尷尬。
因為外界無論是球迷還是媒體,都認為讓籃網起死回生的人,不是斯科特,而是基德,最關鍵的是,基德也是這么認為的,在常規賽MVP競爭如火如荼的時候,基德面對媒體他不斷在強化自己對于球隊的重要性,認為是自己在領導這支球隊,卻只字不提主教練斯科特,而且還跟籃網管理層打斯科特的小報告,說斯科特肚子里沒貨。
斯科特聞言大怒——我肚子里有貨沒貨,我還不知道么!用得著你說!
在2003-2004賽季中段,斯科特面對媒體采訪的時候,公然表示“自己不會跟基德一起打高爾夫”,算是徹底公開了自己和基德交惡的事實。
斯科特的這句話,震驚了NBA,媒體一時嘩然,要知道NBA所有的關系,哪怕關系再不睦,只要不擺臺面上說,都有可以緩和的余地,管理層也盡量幫著藏著掖著,但如果你敢爆出來,那基本上就算是玩完了,這也是NBA的潛規則之一。
下一場球,籃網對陣凱爾特人,基德聯合小弟肯揚馬丁、賈森-柯林斯和理查德-杰弗森,正式上演逼宮一幕,他們哥四個全程不聽斯科特指揮,斯科特讓他們往東,他們偏往西,你說打這個戰術,我就非不打,不聽不聽就是不聽,暫停的時候哥四個也不去聽戰術,就坐在替補席自顧自地擦毛巾,當時的解說都發現了這詭異的一幕,最主要的是,這場球在基德的全盤操控之下,大勝凱爾特人近20分。
這不就相當于有斯科特和沒斯科特都一樣么……
憋屈了一整場的斯科特把怒火宣泄在裁判身上,連吃倆T,被驅逐,這場球也是斯科特執教籃網的最后一場球。
賽后,籃網管理層也不廢話,直接就給斯科特下了解雇通知書,斯科特在與基德的博弈中,慘敗,從此以后,一個剛正不阿的斯科特死去了,另一個跪舔諂媚的斯科特誕生了。
逼走斯科特其實也跟基德自身極大的權利欲望有關系,你可以把他看成是球員屆的帕特-萊利,總是想要索取超過自身角色之外的權力,萊利當主教練想要兼總經理,而基德當球員想兼主教練,關于基德極強的權力欲,咱們在下一場會具體講述,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斯科特沒下崗的時候,籃網22勝20負,斯科特一下崗,籃網13連勝……
斯科特下崗之后,跟基德關系非常不錯的助理教練勞倫斯-弗蘭克上崗,記住弗蘭克這個名字,他會是下一章重點講述對象,弗蘭克對于基德是言聽計從,形容傀儡,最終順順當當打完了這個賽季。
這一年,也就是2003-2004賽季,是基德職業生涯的一個小分水嶺,他在這一年之后的八年職業生涯中,基德失去了幾乎所有榮譽的評選,僅僅進過一次最佳防守陣容,因為基德生涯第一次遭遇了不得不進行手術的重傷。
基德在賽季中期被反反復復的膝傷折磨,但為了球隊戰績基德始終沒有宣布手術,東部半決賽搶七大戰,籃網VS活塞,這場球是全美直播,幾千萬球迷親眼見證了一個拖著一條傷腿,走路都費勁卻幾乎與比盧普斯纏斗全場的賈森基德,只不過結局不太好,基德全場8投0中,一分沒得,籃網69:90輸掉比賽,同時大比分3:4被活塞淘汰出局。
賽后基德宣布進行膝傷手術,手術致使基德缺席了下個賽季的前半程的比賽,不過對于基德更加雪上加霜的事,籃網沒有續約暴力前鋒肯揚-馬丁,反而先簽后換把馬丁送到了掘金,換來了三個首輪簽,這對于球隊的實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為了彌補陣容,籃網在賽季末期交易來了文斯-卡特,與賈森基德,理查德-杰弗森有組成新的三叉戟陣容,因為這三人在當時都是光頭造型,因此這個組合也被球迷戲稱為“三鹵蛋組合”,這套陣容看上去挺唬人,實則作用不大,為啥呢?
主要是這哥仨太占工資帽了,以2006年為例,基德當年工資1644萬,杰弗森1120萬,卡特1510萬,而當年工資帽一共就4950萬,這哥仨加一塊就是4274萬,占比86.3%,余下不到700萬要給11個人分,當然你還可以超點帽,但也是極其有限的,所以那些年的籃網陣容里,除了這哥仨之外,其他人幾乎一色的老將底薪+新秀合同。
最關鍵的是,這哥仨全是外線,內線沒有人,內線缺失會給球隊帶來什么隱患?最直接的就是防不住奧尼爾,姚明這樣的內線巨獸,再其次就是無法限制突破型球員對于禁區的沖殺,后三年的籃網,盡管常規賽表現尚可,但季后賽連續兩年被韋德的熱火,一年被詹姆斯的騎士淘汰,而且統統都被揍得毫無還手之力。
隨著籃網數次沖擊總冠軍的失敗,年紀越來越大的基德也逐步不在籃網的未來規劃之內,2008年籃網和小牛達成一筆交易,基德+兩名小卡拉米被送到小牛,換來冥王哈里斯,德薩蓋納迪奧普,基斯-范霍恩和兩名小卡拉米外加兩名次輪簽,還有約350萬現金補償。
當時25歲的德文-哈里斯已經初顯首發級別控衛的鋒芒,場均貢獻15+5,迪奧普也擁有不俗的內線防守實力,還有范霍恩高達1550萬的到期合同其交易價值也不小,這一切綁一塊才換來一個35歲的老基德,因此這筆交易在當時看來,對于小牛而言絕對是一筆虧本的買賣,但是誰都沒想到,正是這筆交易,補足了小牛最后的一塊短板,成為小牛11年登頂的最大助推器。
限于篇幅,咱們本章就聊到這里,下一章節,咱們分析一下為何11年小牛奪冠,基德到底發揮了什么作用?感覺煙花君寫的不錯的,希望得到一個小贊,以資鼓勵,謝謝啦!每天送上午八點,煙花君會持續給大家輸出優質的原創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