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春天里的故事,總是生機勃勃的、充滿希望的。
隨著今年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京成功召開,民營經濟再次走進春天。就在日前,多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已經宣布出臺具體舉措,加力為各類民營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以下簡稱“陜西中行”)也是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截至2月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超551億元,較上年末新增近29億元,為上萬家民營企業帶來了金融活水。但真正引起棒棒糖關注的是,這家國有大行對于民營經濟的一路“伴飛”。
01
14年:從初創企業到3D打印龍頭
人們常用“56789”來概括民營經濟,其中這個“7”,就是指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于民營企業。
由此,科創民企也吸引了陜西中行的目光。截至2025年2月末,該行民營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123億元,其中在2023-2025年民營科技型企業貸款累計投放203億元,支持了1800余戶企業發展。而在具體扶持民營科創企業的過程中,該行更是將“伴飛”進行到底。
比如,陜西中行對于3D打印龍頭企業的鉑力特(688333)就已經“伴飛”了14年。
2011年7月,鉑力特成立,而陜西中行為鉑力特開立基本結算賬戶的時間也恰是2011年7月。也就是說,在鉑力特還是一個只有十幾人的初創企業時,陜西中行就已經開始提供金融服務了。
歷經9年的“伴飛”后,鉑力特成長為金屬增材制造龍頭,成功以陜西首批科創板的身份實現IPO。而中行則在其登陸科創板的前夕,其提供了首筆普惠金融貸款1000萬元,及時解決企業的資金周轉問題,同時也為即將上市的鉑力特提供了增信服務。
“伴飛”還在繼續,就在今年1月份,陜西中行再次牽頭為鉑力特累計投放銀團貸款近億元,同時,還在賬戶結算、定向增發、個人金融等多方面為鉑力特提供優質綜合金融服務。而1月23日,鉑力特完成對3D打印產業下游企業華力創科學(深圳)有限公司的千萬元A+輪獨家融資,持股9.09%,鉑力特已經開始圍繞核心主業打造自身的“護城河”了。
正因為一路上的“伴飛”,而陜西中行也得以準確把握企業各個時段精準資金需求,同時科創民企則大大降低了挑選金融服務的成本,更得以專心研發。事實上,鉑力特只是一個陜西中行“伴飛”民營科創的縮影。
而今,從人工智能到民用航空,從量子科技到仿生機器人,中國民營企業正以蓬勃的創新活力,在多個前沿科技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同時,在各個條線,也都不難找到在背后“伴飛”的中行人。
當然,這種支持的力度,不管是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還是中國銀行一以貫之的金融理念,科技金融一直排在首位,體現在陜西,那就是成為包括鉑力特在內的科創民企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后盾。
02
20年:演繹“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鏈
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的生力軍,這一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經濟體,如雨后春筍般拔節生長,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然撐起經濟“半壁江山”。
就陜西情況來看,2022年底的數據是,我省535.9萬戶市場主體中民營的占到98%以上,其中私營企業129.2萬戶、占比24.11%。他們貢獻了全省47.2%的投資、51.6%的生產總值、55.13%的稅收。
顯然,服務民營企業,本身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布局。在這方面,作為國有大行,陜西中行不遑多讓,更是伴隨著諸多民營企業不斷成長壯大,構建起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鏈。
陜西銅川的聲威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起步:2003年11月,聲威集團以招商引資來到陜西。初創時期,建廠資金短缺成為其最大的阻礙,陜西中行于2005年為陜西聲威集團注入1.3億元首筆啟動資金。
發展:到了2009年,聲威集團啟動第2條4500T/D新型干法生產線建設。陜西中行再次伸出援手,提供2億元固定資產貸款。
危機:2011年起,作為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企業,聲威集團面臨過剩淘汰、授信政策限制退出等嚴峻考驗。危機時刻,陜西中行選擇與企業站在一起,突破行業限制,全力確保聲威授信份額穩定。
變革:在“雙碳”目標之下,聲威集團也開啟了產業變革的新維度。中行陜西省分行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其發放2億元綠色信貸,有效破解企業綠色轉型的融資難題。
二十年間,銀企雙方攜手共進,相互成就。
陜西中行最高為企業授信總額達5億元,授信產品涉及公司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票據貼現、信用證等多元產品,成功打磨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鏈。
聲威集團借助金融支持,精準把握市場機遇,迅速發展壯大,構建起以西安、涇陽、銅川、延安、榆林、鳳縣為據點的大型水泥產業集團,成長為省內知名民營建材明星企業及環保標桿企業,截止2024年,陜西聲威集團年產值突破30億元,占據西北水泥市場份額的12%。
聲威集團的“涅槃”,或許只是當前不少民營企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比如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挑戰,再比如要素獲取不公平,甚至是政策不確定性較高等。
但我們都堅信,民營經濟面臨的挑戰是暫時的,也是能夠克服的,但在關鍵節點,來自金融機構的支持,則是至關重要的。從這個角度說,“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鏈,才能真正認知民企的階段需求,從而才更為科學延伸金融服務觸角,真正賦能陜西民營經濟發展。
03
12年:“一帶一路”服務再升級
而今這個力度還在升級。
日前,“中國銀行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暨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方案發布會”在京舉行,這是來自于中國銀行總行對于民營經濟的“提級”支持,尤為讓人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服務的再次強調。
對于陜西中行而言,這是“長情伴飛”的又一個體現。最近的一個案例是,今年1月份,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西部水泥有限責任公司6000t/d水泥廠4000萬美元出口信貸項目順利落地。
該項目是陜西省內首筆為民營企業做的出口買方信貸項目,由陜西中行作為銀團牽頭行開辦。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產業融合,帶動所在國基礎設施升級和民生改善上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已經提出12年了,陜西省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合作,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2639.8億元,增長20.2%,占比58.1%。
位于“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的陜西中行,同樣“長情伴飛”12年。從長安號的排名第一,陜西進出口的持續增長,還有諸多國際工程的投標,在金融機構的支持當中,而陜西中行顯然是最“吃重”的一個。
截至2024年末,陜西中行已累計為省內外貿企業投放跨境融資資金約合人民幣150億元,為40余個陜西海外工程承包項目出具融資興趣函或意向函。而其中,2024年陜西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1735.7億元,占比38.2%。顯然,陜西中行對于民企“出?!钡闹С滞瑯邮恰罢l也打不過”。
當前,在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方案發布之后,中總行將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由此陜西中行也必將緊密結合省域實際,以金融之力為企業“走出去”續航賦能,加大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力度,助力陜西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我們看來,陜西中行全力投入“一帶一路”,這既是“雙循環”下,一家國有大行的社會責任擔當,畢竟在1949年之后,中行就長期作為國家外匯外貿的專業銀行;同時,這也是中行為自身業務發展,而不斷強化跨境領先銀行的“護城河”。
民營經濟的春天,從來不是等來的,而是拼出來、闖出來的。當政策暖風與金融活水共振,本土民營經濟必將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展現新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