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近期報道,2024年三星在西安NAND Flash工廠(下稱西安工廠)營業利潤59.53億元,銷售額為556.77億元,同比增長28.5%,堪稱驚艷!
此一訊息傳遞出兩大信號。一是“大河有水小河滿”,三星去年對華出口的產品總價值約3241億元(64.93萬億韓元),同比增長53.9%;二是“拐點時刻已至”,這一數字超越了對美國61.35萬億韓元的出口額。
如果置于最新的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這個信號更有價值。
01
28.5%:“兩新”政策是最大功臣
28.5%這樣的高增速,放在任何一個“大基數”前面,都難能可貴。
西安工廠的地位不言而喻,不僅是唯一處于韓國境外的存儲半導體生產基地,而且占據三星整體NAND產量30%至40%,是全球單個產能最高的NAND閃存工廠。
事實上,全年高增速早在2024年一季度就有跡可循。據“中關村在線”,彼時據韓媒報道,三星電子已將西安工廠的閃存開工率提升至70%。而此前的2023年下半年,開工率還處于20%~30%。
究其原因,行業需求放量是一大重要支撐。在AI服務器的強勁需求帶動下,2024年全球DRAM和NAND Flash銷售收入創167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上一年漲85.53%。拆分出西安工廠產品NAND Flash,此一市場收入總規模在2024年達696.09億美元,同比增長74.6%。
打開三星電子(005930.KS)2024年主營構成,占比第2位置的存儲及半導體板塊首次突破5000億元,創公司歷史新高。
其實不止于三星,強勁需求帶動下,A股相關上市公司也拿出亮眼業績,2024年,江波龍(301308)和佰維存儲(688525)營收分別同比增長63%~78%和86.71%。
當然從去年四季度至今,行業又逐步進入新一輪減產周期,緩解供應過剩壓力。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激烈競爭,西安工廠正在計劃削減產量、出售舊設備,生產線也正面臨升級。
如果說AI服務器強勁需求面向全球市場,那么支撐著三星對華出口同比增長53.9%背后,離不開國內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主要體現在手機和PC這存儲應用市場的兩大市場。
從時間和地區兩個維度體會政策的效力。
政策啟動首周,全國手機銷量突破1000萬部,環比增長73.8%,是2018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周;江蘇省正式開展“3C數碼產品補貼專項活動”的首個自然周,蘇寧易購門店出現近年來罕見的排隊購機潮,手機數碼銷售同比暴增17倍。
回到西安工廠,以三期項目首批客戶國內3家手機品牌企業小米和OV為例,2024年這3家出貨量分別居于全球第3、5、6名,同比增長14%、8%和8%,龐大的采購需求可想而知。
02
3次脈沖:“新三樣”冒頭
實際上,自2012年三星西安工廠一期投資70億美元,頂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子信息行業最大外商投資項目”光環以來,便在陜西外資結構中持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分三期建設的加注動作不斷接續。一期隨著后續追加實際投資超百億美元。2017年啟動二期項目,總投資達150億美元,有預測稱,等三期建成后,西安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將超3000億元,超越上海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基地。
尤其是這過程中帶動了超百家上游核心配套企業的工廠、研發中心和辦事處落戶西安。
三星項目對全省外貿影響有多大?
回顧近30年陜西省外貿進出口總值變動,在一期2012年和二期2017年前后,外貿總值的階段性斜率明顯陡峭起來(下圖兩個紅框處),累計3次脈沖,前2次均由三星項目貢獻。
再進一步細化指標,梳理全省近30年簽訂外商投資合同金額和增速,在三項項目一二期投資的2012年和2017年,兩年兩項指標均“破歷史記錄”。
2012年的51.5億美元,是全省首破50億美元大關,102%的翻番增速也在當年創歷史新高。然后到2017年飆升至100.29億元,再首破百億大關,至今仍是巔峰,一柱擎天,增速116.5%繼續打破天花板。
需要補充的是,2020和2022年的增速也創下新高,但卻是在“低基數”基礎上實現的。
與此呼應的是,陜西對韓國的進出口總值在2012-2022年一路水漲船高,增速在2012年首次起跳后就不停狂奔,直到2022上半年之際,金融棒棒糖還刊文《》。
因此金融棒棒糖認為,三星項目在陜西外資發展史上作為繞不開的核心角色,其“含金量”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不過,此一期間也有“兩降一升”的新變化,即對韓進出口值和增速分別在2021和2023年出現下降,但同期全省進出口外貿總值卻出現第3次“脈沖”(見圖4綠框處)。
因為“新三樣”逐漸冒出了頭。金融棒棒糖累加“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出口金額看到,這一數據自2021年以來穩步增長。
若拉長時間維度,2013年至2023年的“黃金十年”中,陜西“新三樣”產品中,光伏產品出口由5億元增加到115.7億元,電動汽車出口由零增加到23.6億元,意味著結構大變。
03
“錯位”2023:2024重拾抬勢
比對陜西和全國近5年的進出口外貿總值變化就會發現,全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3項數據都在穩定增長,而陜西2023年整體出現了下降,與全國走勢短暫“錯位”,或與貿易戰不無關系。
但向好的變化是,2024年陜西重拾抬勢,且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同期。
尤其是今年前2個月,陜西進出口貿易總值716.9億元,同比增長2%,增速高出全國3.2個百分點,依然保持樂觀勢頭,其中出口499.4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高出全國6.2個百分點。
一個值得關注的增速細節是,集成電路出口192.3億元,同比增長15%;汽車(含底盤)出口82.3億元,同比增長90%。
而作為專注于本土的財經觀察者,在支撐持續向好的走勢中,注意到陜西外貿的兩大表現。
一是存量在延續。除三星項目之外,包括再度加注的全球風機電機領域“隱形冠軍”依必安派特(詳見:《》),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1.5億歐元追投經開,(詳見:《》),也包括落地灃東再新增4000萬美元的日立能源柔性直流輸電產品制造基地項目等。
二是增量在放大。包括2024年總投資約13億元的百事食品陜西生產基地項目是西北首家食品基地,海吉亞收購并展開的長安醫院擴建項目(詳見:《》),以及2024年5月沙特西安首投的FAS保碧新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其中外資直投約7000萬美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