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生活 文|朱曉培
校對|大道格
便利店行業來了一股新力量。
近日,7家庫迪咖啡便利店在馬鞍山當涂縣同時開張營業。之后,多家庫迪咖啡便利店在全國多地陸續相繼開業,標志著其一個月前升級的“觸手可及”計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在媒體采訪中曾透露,公司維持2025年底要開出5萬家門店終端的目標不變,這些門店業態包含咖啡店、便利店和店中店三種店型。截至目前,庫迪在全國門店數量為1萬家。這意味著,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庫迪還要新開出4萬家門店,平均每天新開約100家門店,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都是便利店的形式。
這個擴張計劃,可以說是十分激進了。
人們不禁要問:這年頭,連鎖便利店還是個好生意嗎?跟其他便利店相比,庫迪咖啡便利店有什么優勢嗎?它又怎么能保證完成這么激進的擴張計劃?
01
便利店,仍是增長最快的生意
當涂縣,根據公開資料,全縣人口還不到50萬。這樣一個小縣城,一天就開出了7家連鎖便利店,背后只有一個原因:當地市場有需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線下零售業態中,便利店增速最快。2024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便利店的銷售額增速是4.7%,而專業店、超市、百貨店、品牌專賣店的增速分別是4.2%、2.7%,-2.4%、-0.4%。
便利店銷售額之所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消費者有需求,一個是店主愿意投資。
過往數據顯示,經濟越發達、收入越高的國家和地區,便利商超的密度越大。比如,美國3億多人口,15萬家便利店,平均每2100多人有一家便利店。日本1.2億人口,5.6萬家便利店,平均每2200多人有一家便利店。韓國5000萬人口,便利店數量超過5.5萬家,相當于每95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而中國14億人口,目前約有30萬多家便利店,平均每46000多人才有一家便利店。而且,分布極不均勻,以長三角為例,南京飽和度最高,平均每3802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上海為3886人,杭州為4774人,而合肥則為14415人。
對比日韓和美國的便利店密度,中國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或許也是庫迪選擇進軍便利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國,高線城市可能是三四千人一間便利店,低線城市可能都要一萬人一間,所以便利店的整個市場容量還是非常大的,是我們重點需要去發展的一個業態。”李穎波說。
02
大市場,小格局:
行業的困境,庫迪的機會
盡管,我國便利店規模巨大。2023年,中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達到約4248億元,預計2025年有望突破5000億元。
但整體上,卻是“大市場、小格局”。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便利店TOP100》,國內門店數量超過1萬的便利店品牌只有三家:美宜佳(33848個)、中石化易捷(28633個)、中石油昆侖好客(19780個)。即使是人們熟悉的7-11、全家,門店數量也只在3000家上下。
研究顯示,阻礙品牌連鎖便利店擴張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區域壁壘,一個是高昂的加盟費。
以全球便利店“霸主”7-11為例,截至2023年,在中國大陸擁有3906家門店。一方面,區域授權模式導致的供應鏈碎片化,另一方面,加盟授權費用高昂阻礙了人們的開店沖動。有資料顯示,開一家7-11,前期整體投入需要60萬-70萬元,投資風險高、回本周期長。
在品牌連鎖之外,則是二三十萬家個體便利店,以及規模更小、數量更加龐大的夫妻小店。根據凱度零售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夫妻店的存量規模在680萬家左右,大部分盤踞在下沉市場,出貨規模占據整個市場的40%以上。
與品牌連鎖便利店相比,這些個體便利店、夫妻小店的生存狀態更為艱難。其中,供應鏈是最讓個體便利店主頭疼的問題。
“生鮮都是自己去批發的,不像那些連鎖大牌子有供應基地,進價低了,利潤也比咱高點。”一位個體便利店主無奈地表示。比如同樣的礦泉水,連鎖品牌一次可以進成千上萬瓶分發給不同的門店,但個體店主一次只能進幾十上百瓶,成本也就更高。
個體便利店主們都深知,品牌便利店們有資本加持、專業運營和供應鏈優勢,但是動輒幾十萬的加盟費,打消了他們要加盟的想法。
這是目前便利店市場從業者的困境,但也給了庫迪咖啡進軍便利店的切入點。“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讓你不要花太多的錢就能夠把一家店開出來。”李穎波說。
據了解,庫迪咖啡便利店創新了聯營模式,招商十分“低門檻”:庫迪負責門店的形象、運營標準的規范和協同,聯營商負責找門店、裝修,無需繳納加盟費,僅需提交保證金及服務費,而服務費是在門店經營毛利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再按比例收取。而且允許聯營商通過自己的渠道進貨,且該部分收入不計入服務費收費額度。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聯營商的初始投資風險,還通過共享利潤的方式,激勵聯營商的積極性。
“中國已經有30萬家便利店存在了,他們的痛點是零散、沒有品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用庫迪咖啡便利店的整套系統去搭載,去給他們賦能。”李穎波說。
03
供應鏈賦能,咖啡引流
一直以來,商品經濟中,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即價格、效率、服務(體驗),至多,只能同時得其二。
比如,傳統的便利店、小商店開在社區樓下,足夠方便,價格一般更高。各類奧特萊斯折扣多,距離通常也比較遠。
但是,庫迪咖啡便利店的出現,讓“便捷”又“平價”,成了可能。畢竟,平價,就是庫迪咖啡的來時路。
過去一年,全球咖啡豆市場迎來了一輪劇烈的漲價潮,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價格漲幅高達118.57%。但庫迪咖啡不僅多次表態不會進行任何漲價計劃,全場9.9元將至少持續3年,還透露其從2024年5月起就實現持續盈利。
這是因為,庫迪在安徽建立了覆蓋咖啡烘焙、包裝材料生產等環節的全球供應鏈基地,年產能達到4.5萬噸。庫迪不僅通過供應鏈基地實現了原材料的集中采購,既保障了品質,又控制了成本,還在生產、物流、管理環節引入了物聯網(IOT)技術,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比如,咖啡機通過掃碼自動制作,動態路由算法優化配送效率,AI客服、圖像識別品控和動態定價系統幫助門店高效管理等。
庫迪咖啡現有的咖啡豆、烘焙食品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和技術化的運營模式,配送體系,以及門店運營經驗,都可以直接復用到便利店中,為便利店的運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供應鏈有了保證,個體便利店主、夫妻店最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客流量。而庫迪咖啡本身就是最好的流量入口。
過去短短兩年里,庫迪咖啡靠9.9元策略,讓咖啡成為眾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看見“庫迪咖啡”四個字,就忍不住進去買一杯,已經成了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習慣。
咖啡是剛需、高頻且穩定的生意,以咖啡為主題去搭載便利店,配合庫迪擅長的會員體系和數字化營銷手段,將直接給便利店帶來龐大的私域流量。也難怪李穎波說,庫迪咖啡進軍便利店,不是來“內卷”的,而是一種幫助聯營商賦能、賺錢的新質生產力。眼下,庫迪咖啡便利店要做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計降低聯營商的開店門檻,并且盡最大努力保障他們能開起來就能賺錢,這樣庫迪也能跟著在毛利基礎上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04
“咖啡+”的暢想空間
現在,如果你走進庫迪咖啡便利店,就會看見,除了熟知的各種9.9元咖啡和飲品,還有與“哪吒”等熱門IP的聯名周邊。
傳統便利店的SKU數量通常為2000—3000個,但庫迪咖啡便利店沒有追求 SKU 的大而全,而是高度聚焦現代年輕人經常購買的熱門產品,如咖啡、奶茶、零食、潮玩周邊等,SKU控制在了1000個左右。
仔細觀察這些sku,你會發現,它們都多多少少地與咖啡有著聯系。比如,冰激凌、堅果、烘焙、零食等等,這些都是咖啡的最佳拍檔,都是針對喜歡喝咖啡的年輕客群設計的。
李穎波認為,冰激凌、蛋撻、聯名周邊這些引流品的加入,會讓現在咖啡店的盈利模型變得更加豐滿。而這也是庫迪與其他咖啡品牌、便利店品牌不同的地方。以咖啡為基礎,配合庫迪的各種產品矩陣,會讓門店更具盈利能力跟抗風險能力。
其實,無論是咖啡店、咖啡便利店、還是咖啡店中店,庫迪都是以咖啡為“錨點”,在“咖啡+”的基礎上進行的業務延伸。李穎波表示,庫迪會圍繞“咖啡”受眾人群,根據城市級別和消費需求,去做更多的業態嘗試。例如,在高線城市,可能是以“咖啡便利店”的形式存在,而在低線城市,零食需求更為突出,可能是以“咖啡零食店”的形式出現。從而找到一個真正能夠無限貼近消費者的業態組合,實現讓用戶享受咖啡生活的愿景。
而不論哪種店型,每新增一個門店,都會讓人們的咖啡生活更便捷一步,中國咖啡市場的消費潛能也就會得到進一步的釋放。這也是庫迪咖啡推出“觸手可及”計劃的目的和意義。
從咖啡店,到咖啡便利店,庫迪咖啡的“咖啡+”戰略,實現了產品和場景的延伸,也構建了更高的競爭維度。當“咖啡+”的加號不斷延伸,一個新的消費時代也正在悄然開啟。
—End—
vivo的經營之道:少押注,押重注
內容同步:網易號、同花順、百家號、今日頭條、UC、雪球、企鵝號、一點資訊、知乎、搜狐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