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財經(jīng)
周天財經(jīng) 原創(chuàng)出品
上周末,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在蘇州上演。
演出陣容強大,有盤尼西林、許巍和薛凱琪、聲音碎片、筷子兄弟等耳熟能詳?shù)拿餍堑桥_表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場高規(guī)格音樂會,卻是由一家科技公司主辦和發(fā)起。其背后的緣由來自一次承諾,原來追覓創(chuàng)始人俞浩曾經(jīng)向員工們承諾,請每個人看音樂會,這兩天,他就在朋友圈宣布「請每個員工看演唱會,說到做到」,兌現(xiàn)承諾的同時,還進一步提出未來將「追覓音樂節(jié)」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音樂節(jié)IP。
01 先進產業(yè)需要自己的文化IP
這次音樂會并非一次沖動的臨時起意,而是有著很長期主義導向的規(guī)劃。造節(jié)和培育文化IP,往往是一個強勢產業(yè)和成功企業(yè)的象征,比如,百年汽車文化生生不息,就因為圍繞燃油車構建的文化和節(jié)日,從達喀爾拉力賽到F1賽事,再到汽車改裝文化,都有著很飽滿的文化內核和輻射全球的影響力。盡管燃油車已是落后的科技樹,大家今天仍然會覺得新能源車少了點引擎轟鳴的「靈魂」。
因此,先進技術發(fā)展的同時,不能忽視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影響力,二者是互相交織和激發(fā)的。追覓音樂節(jié),就是一次有益嘗試。從產業(yè)規(guī)模和對人類生活的改變程度看,上一個百年看汽車,智能家電和機器人產業(yè)理應成為下一個百年產業(yè),也應該有自己的專屬節(jié)日和文化基因。
其實,這也不是俞浩第一次「有所表示」。以往俞浩會為員工們準備七夕禮物、請吃夜宵等暖心事件,凸顯出追覓獨特的企業(yè)文化——始終將員工視為「家人」,用行動傳遞關懷。
家和家人,是追覓文化內核中的高頻詞匯。追覓提供的都是自主決策和性能優(yōu)越的智能家電產品,從根本上是把用戶從繁重家庭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和生產力用于改善生活,這里面有很硬核的部分,是極客的、是追求極致技術的,也有很軟性的部分,其產品創(chuàng)新的根本意義,就是為家庭為生活而存在。追覓品牌主張里的創(chuàng)新科技賦能生活,就是二者的有機結合。
追覓的「老板請吃宵夜」活動,就是把員工和家人甚至家庭寵物們都請到了一起。我想起,大概在上世紀末,我的一位長輩曾經(jīng)去外企工作過一段時期,有一次公司掏錢請員工和家人團建度假,讓小小的我第一次坐飛機和海輪,離開內陸貧困縣去了海邊,擁有了一個望遠鏡和一個海螺。諸多人生經(jīng)歷的第一次都來自于那次公司旅游團建,成為一位員工、一個幼童和一大家人畢生難忘的經(jīng)歷。
好的員工關懷是如此具有「穿透力」,會在一群人的記憶中停留幾十年,文化的力量恒久綿長,是如此不能被低估。
多說一句的是,我一直覺得俞浩是有理想主義的那種技術狂氣質,他把學生時代的興趣愛好變成創(chuàng)業(yè),把實驗室成果變成一家行業(yè)小巨頭,他總把「做第一」掛在嘴邊,凡此種種,都有一股少年氣在,主辦這次音樂節(jié)更加印證了我對他的這種感覺。
一家公司選定的員工關懷內容與符號,很能體現(xiàn)著創(chuàng)始人的性情和愛好。我想起有一次騎行天府綠道,遇到三個騎著小布單車的青年,聊了幾句,原來他們都是寶島眼鏡的員工,騎車去另一家店開會,董事長王智民因為喜歡騎行文化,尤其是喜歡小布單車,給每個普通員工都買了一輛小布單車,這款單車價值過萬,后來我每次路過寶島眼鏡門店,看到門背后藏著員工的單車,就會想起他們有一個中二少年的老板。這樣的老板,很真實,也很親和可愛。
音樂節(jié)也好,騎行文化也好,都充滿著生命力與激情,代表著寬松融洽的內部氛圍。有段時期,部分大廠推崇一種苛政文化,比的是對員工極限施壓,更有「上班三個月,離職倒賠公司50萬」的競業(yè)事件時有發(fā)生。辦公室里的甜點沒有了,加班打車補貼也沒了。這當然也是一種收縮期的無奈。
追覓這次「大手筆」的員工關懷,其實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科技公司的語境里消失已久,的確是傳遞出一種良好的信號,那種企業(yè)內部融洽樂觀向上的氛圍,好像又回來了,科技公司應該卷一卷員工福利了。
02 文化突破背后是技術創(chuàng)新
但我們必須得承認,好的公司氛圍,最根本的保障,還得是企業(yè)必須處于高速增長期。能出業(yè)績,能增長,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不增長什么都會是問題。
這也是為何,追覓不僅僅是愿意,也是有能力提供相對寬裕的內部氛圍和文化建設,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員工關懷和企業(yè)文化上的敢為人先,離不開底層技術突破和產品創(chuàng)新上的敢為人先。這次追覓科技「生而無界」發(fā)布會和AWE展會上,就展現(xiàn)出了澎湃的研發(fā)能力和兇猛的跨品類擴張實力。
比如,從清潔家電賽道殺入了大家電賽道,先是宣布要做全智能生態(tài),而后在AWE 2025上發(fā)布空調、電冰箱、洗衣機甚至是洗碗機、油煙機等廚電在內的多款產品。敢于撼動有著多個世界五百強企業(yè)的穩(wěn)態(tài)傳統(tǒng)行業(yè),的確能看到許多的少年意氣。
而把具身智能算法、高速數(shù)字馬達、激光雷達、仿生機械臂、仿生多關節(jié)機械手這些「尖端技術」塞入家電行業(yè),更是突破常理—— 一個掃地起家的公司,卻有如此多的核心技術。
就拿仿生多關節(jié)機械手來說,在掃地機器人上增加了一個小小的手臂,增加了撿垃圾和收納能力。從具身智能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好的起點。意味著,在滲透率很高的掃地機器人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能與外部環(huán)境互動的能力。實際上,已經(jīng)從掃地機出發(fā),半只腳邁入了家務機器人的范疇。
追覓的夢開始于高速數(shù)字馬達,俞浩曾說,「我認為突破要從最核心的東西切入,而不是從其他地方繞,所以我們要深入到高速數(shù)字馬達內部」,作為全球首家馬達轉速突破20萬轉/分鐘的企業(yè),追覓再進一步,把這個實驗室轉速在量產產品上變?yōu)楝F(xiàn)實。幾天前,追覓推出的Z50 Station尖端智能自集塵吸塵器就達到這一轉速,從而實現(xiàn)350AW的大吸力,突破了天花板。
也正是帶著這些尖端科技出發(fā),追覓跨界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新領域,從智能清潔到智能家電,從吸塵器、高速吹風機、智能洗地機、掃地機器人等品類出發(fā),逐步滲入割草機器人、泳池機器人、擦窗機器人、空氣凈化器,乃至大家電領域,成為「超級硬件工廠」。
我總結這種擴張策略,叫「把大象裝進口袋」,把超預期的技術塞進老賽道里,在老賽道旁邊新拓出一條新賽道,功能上超預期,從而獲得新的定價權。
但追覓不是為了炫技去硬上新功能,而是為了解決實際的生活難題,比如,加入機械手是為了精細化清潔和物品整理歸納,搭載仿生機械足是為了越過家庭陽臺或衛(wèi)生間的滑軌等障礙,進一步拓寬清潔邊界。
在洗地機方面,針對越來越多的家庭養(yǎng)寵需求,追覓發(fā)布的 T50 Ultra 洗地機,搭載靈寵除臭泡沫洗技術,能清除各類頑固污漬,去除寵物尿漬和異味。
消費者愿意購買,甚至愿意花以前幾倍的錢來購買,是因為功能和性能的「超預期達成」,從這層意義上,詮釋了「優(yōu)質產品帶來美好生活」。
超預期的技術還在持續(xù)累積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達6379件,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3155件。
定價向上,銷量和市場占有率也在持續(xù)向上,品類還在拓寬,同時伴隨技術復利,研發(fā)成本攤薄,實現(xiàn)降本提效,堪稱戴維斯N擊。截至2024年12月,追覓掃地機器人機械臂家族全球累計銷量突破200萬臺。
追覓是生來全球化的,出道就帶著創(chuàng)新的技術和性能領先的產品,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先從源頭占據(jù)技術高地,再借勢中國軟硬件一體的獨有經(jīng)驗俯沖全球市場和舊有玩家,實現(xiàn)后來居上地擴張。
僅列舉部分全球化成績便可清晰感知這一點,2024年1-12月,追覓科技在德國、法國及波蘭的掃地機器人市占率均為第一,分別達到了42%、29%與30%。在亞洲市場,追覓科技也保持著強勁的勢頭,2024年1-12月,追覓科技在新加坡的掃地機器人市占率位居第一,達32%,同時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的洗地機市占率分別達到 45%、40%、27%,均為頭名。
目前,追覓科技旗下產品已經(jīng)覆蓋10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包括中國、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全球線下實體門店入駐已超6000家,全渠道會員總人數(shù)已突破1100萬人,全球市場累計服務超過2100萬家庭。
03 做世界的小孩
對內關懷,和對外的公益,實際上都代表著企業(yè)向善的輸出。追覓的核心價值里,始終包含著一條叫惠及人類,這既包括著產品上惠及人類,俞浩構想中的追覓更像一家科技生態(tài)公司:將核心技術「大腦」(智能算法)和「心臟」(高速數(shù)字馬達)應用到更廣泛領域,從單一公司轉變?yōu)橐粋€多元生態(tài)。最終目標是做一些能促進生產力提升十倍、百倍的事。一言以蔽之,用生產力,提升幸福感。
也包括公益層面惠及人類。有意思的是,追覓從誕生伊始就有著很強的全球視野,在智能制造領域,是產品全球化的標桿,做公益也是如此。
不久前,追覓正式發(fā)布「做世界的小孩」全球公益計劃,聚焦全球范圍內教育資源匱乏地區(qū)的兒童,以科技為紐帶,點亮他們的科技夢想,助力每一個 「世界的小孩」探索更廣闊的天地,著眼點是授之以漁。
俞浩常說:「公益不僅體現(xiàn)在捐款捐物上,給世界貢獻知識,更是最大的貢獻?!?/strong>
因此,追覓為「做世界的小孩」規(guī)劃了一系列舉措。在科技課堂方面,將開展編程、AI、機器人等課堂,通過學校、社區(qū)、圖書館等場景,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在素質教育領域,開展體育、音樂、美術等課堂,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
這一全球公益計劃,已率先在中國甘肅、非洲、東南亞等地開展。追覓已持續(xù)4年,從愛心助學、籌備活動,到實地進行公益研學夏令營,為甘肅的孩子帶去知識與關懷;跨越1萬多公里,追覓讓非洲埃及和摩洛哥的孩子們體驗到人工智能,孩子們興奮地表達感受:「原來機器還可以和我對話」,「能給我介紹一下中國嗎?」
追覓還把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們帶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帶他們學習AI知識,體驗3D打印。而到了非洲,也為當?shù)?000多名師生營造更優(yōu)質學習環(huán)境。
總結說來,這些公益舉措的最大特點,始終是圍繞著用科技的手段,從教育端著手,給孩子們種下科技的種子,傳播知識,靜待發(fā)芽,幫助各地的小孩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好的員工關懷與公益行動是具有穿透力的,穿透時間,穿透國界,帶來深遠的影響。
能走得很遠的企業(yè),是需要很強文化內核的,公益和員工關懷都是其中的必修課。特別是對于技術企業(yè)來說,技術攻關是非常辛苦的,在不斷試錯中,挫敗感時刻相伴,只有良善的企業(yè)文化,才能進一步妥善保護員工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的凝聚力,并激發(fā)出來,方能助推企業(yè)做大蛋糕,提供更充分的養(yǎng)分去滋養(yǎng)員工和世界,形成一種周而復始的正向循環(huán)。
對于技術型企業(yè)來說,用科技改造世界造福人類,背后需要的是一種「只做第一」和突破技術邊界的極致精神,但只有極致精神是緊繃和冷酷的,一家企業(yè)不能只有硬派的一面,技術至上一路狂奔的,也需要注入人情味與文化內核。這一次音樂節(jié),追覓和俞浩讓我們看到了更豐富的另一面,而這也只是一個開始。
*僅介紹公司,不構成推薦股票的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