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的深夜,三條鮮活的生命
2025年3月29日深夜,一輛開啟著NOA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小米SU7正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駛,車載著三名滿懷著“事業編”無限憧憬女大學生。駕駛室的女生突然被車載系統發出的警示驚醒,立即接管,車速迅速從116 km/h降至97km/h,但還是撞向了施工路段封閉車道的水泥護欄,三人瞬間被一團火球吞噬!
事故核心時間線
22:27:17:NOA輔助駕駛激活,車輛以116km/h行駛在高速主道;
22:44:25:系統檢測到前方施工路障(封閉車道的改道標識),發出碰撞預警并開始減速;
22:44:28:駕駛員緊急接管,制動踏板開度從31%增至38%,車速降至97km/h但仍未避開障礙;
22:44:39:車輛撞擊護欄后觸發緊急呼叫系統,但車門疑似鎖死,救援人員砸窗僅救出一人(送醫后不治)。
爭議焦點
智駕系統響應:標準版未搭載激光雷達,純視覺方案在夜間識別靜態障礙物能力受質疑;
車門逃生機制:家屬稱碰撞后車門無法打開,小米回應稱機械拉手可手動解鎖;
電池安全爭議:標準版搭載的磷酸鐵鋰電池在碰撞后發生爆燃,火勢蔓延速度遠超預期。
(網友發布的事故車輛)
官方與家屬動態
小米已向警方提交行車數據,雷軍承諾“不回避任何問題”;遇難者母親控訴“女兒過度依賴智駕系統”,并質疑車企未進行安全培訓。事故車輛EDR數據及電池殘骸正在司法鑒定中。
(以上信息綜合自公安部門通報、車企聲明及媒體報道,最終結論以官方調查為準)
那些廠商沒說的技術邊界,你一定要知道
4月1日晚間,小米汽車以《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回應,“疾控先生”認為其中第6個問題的回答,我們每個人都要知道!
6 、事故發生時,AEB等主動安全功能是否觸發?
本次事件中,NOA提示「注意障礙」后已啟動減速。約1秒后,駕駛員接管,NOA功能退出了。 小米SU7 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FCW) 和緊急制動(AEB) 兩個子功能,作用對象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8-135km/h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上面血紅的知識點一定要知道:防碰撞輔助功能的作用對象僅僅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8-135km/h之間。
事實上,小米SU7搭載的AEB系統代表行業主流配置,其毫米波雷達+視覺融合方案存在三個致命局限:
識別物種歧視:僅能識別移動中的車輛、行人、二輪車,對靜止的錐桶、水馬等施工設施完全"失明"
速度死亡區間:在8km/h以下和135km/h以上的場景,系統可能拒絕響應
環境感知悖論:雨雪天氣誤觸發率上升30%,但強光照下漏檢率高達45%
令人震驚的是,某機構測試顯示:當車輛以60km/h駛向標準水馬時,10款主流車型的AEB系統平均制動距離相差達11.2米,這個差距足以決定生死。
年輕駕駛者的認知陷阱
對智能駕駛存在三大危險誤解:
功能神化:71%的95后認為"開啟輔助駕駛等于安全兜底"
注意力代償:使用輔助系統時,年輕駕駛者視線離開路面的時間平均增加3.7秒
場景誤判:83%的人不清楚AEB對動物、落石等自然障礙物無響應
某大學駕駛行為實驗室發現:當系統突然退出時,25歲以下駕駛者的應激反應時間比35歲以上群體慢0.8秒,這個時間差在高速場景意味著42米的失控距離。
保命指南:與機器共處的生存法則
認知重構:將AEB視為"有限保險"而非"全能保鏢",牢記其6大盲區(靜止障礙物/小動物/異形車輛/低矮物體/反光物體/極端天氣)
駕駛改造:
保持"3秒視覺縱深"觀察習慣
手動接管距離障礙物至少150米
施工路段主動降速至60km/h以下
技術馴服:每月校準傳感器,更新地圖數據,建立個性化駕駛模型
疾控先生提醒:“智駕”還剛起步,不能代替人類!
現有AEB系統對道路環境的理解,可能僅相當于3歲兒童的視覺認知水平。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駕駛者仍需承擔最終責任。
記住:系好安全帶,握緊方向盤,生命還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