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起起落落我們無法預知,就像這名女同學一樣,五年前的她還是一所民辦三本院校的大學生,無論是她的家人還是她自己都沒有想到,連英語四級都沒考過的她,竟然順利通過了研究生考試,而且考上的學校還是雙一流大學。
這對于女同學來說不僅僅是一次學業上的突破,更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全家人都為她的改變驕傲不已,女同學也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可以憑借這個學歷就能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但學歷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太多人把考上研究生當成了“中彩票”,認為只要考上了接下來的人生就一帆風順了,但女同學的親身遭遇再次證實了這一觀念的局限性。
民辦三本女孩考上985研究生,5年后卻哭訴:認知的低下局限了人生
關于考研這個選擇,網上有一個很火的說法“考了后悔三年,不考后悔一輩子”,對于學歷提升的選拔考試來說,只有為之努力過才能意識到考研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而女同學不僅為之努力了,還幸運的考上了,可她卻在五年后懊悔不已,只因為在研究生畢業后,她竟面臨再無出路的局面。
無論是備考公務員還是事業編,每一次考試她都拼盡全力了,卻總是差了那么一點“運氣”,成為了最慘的“千年老二”,不僅如此,曾經人人羨慕加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
女同學非常后悔,她曾在無數個深夜反思自己如今的境遇,時而感慨自己的運氣用光了,時而后悔自己當年報考雙一流院校,也曾經痛斥自己的認知低下局限了人生,非要選擇考研,如果沒選擇考研,沒準當年就已經考上體制內的崗位了。
女同學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網上,評論區不少有類似境遇的畢業生深感共鳴,甚至有985、211名校畢業者也嘆息于自己的職場窘境。
可哪怕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求職方向也不盡相同,但他們卻有著許多相同點,都想當然的把原因歸結為“考運用盡”或者“低認知”,卻很少深入分析問題的本質。
就像這名女同學,她將自己如今考公、考編的失敗歸結于認知的低下,幻想著如果當初民辦本科畢業直接報考體制內崗位,沒準就能直接上岸了,可女同學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如果不是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和成長,她甚至未必有考公、考編的意識。
研究生教育的價值絕不僅限于提供一紙文憑,他真正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培養專業能力、拓展視野,然而不少學生將讀研視為純粹的學歷提升工具,畢業后才發現,用兩三年時間換來的學歷提升,并未帶來相應的職場競爭力提升。
考試只是選拔的一種方式,而非評價一個人全部價值的標準
在職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單位看重的早已不僅是學歷,專業能力、實踐經驗、溝通技巧、團隊協作能力等軟實力同樣重要。
無論是想進企事業發展,還是想邁進事業單位的大門,都需要意識到:僅憑一個雙一流研究生的頭銜,而缺乏相應的能力支撐,在就業市場上注定難以突圍。
造成女同學畢業后再無出路的不是簡單的“低認知”,而是視野局限與職業規劃缺失。她將所有希望寄托在體制內崗位上,卻沒有意識到體制內崗位的競爭尤為激烈,僅靠學歷優勢遠遠不夠,否則她也不會把“前年老二”的原因歸結于“考運用盡”。
而在多次嘗試體制內考試失敗后,她也不愿意調整策略,依舊把所有的賭注壓在考試上,這種“唯上岸論”的思維模式,不僅讓她忽視了就業市場的多元可能性,也讓她在連續失敗后逐漸喪失了自信和銳氣,形成了惡性循環。
考試只是選拔的一種方式,而非評價一個人全部價值的標準。對于這名女同學和許多有著同樣困境的同學們而言,當下最關鍵的破局方法是先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固化思維,考上研了不代表人生就真的就此開掛了,同樣的道理,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考公,都不該把雞蛋永遠放在一個拿不穩的籃子里。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