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電視劇,發現里面的男女主角經常因為一些誤會而爭吵,然后引發一系列的虐人劇情。那時我總是想,兩個人為什么不能好好說話呢?把事情解釋清楚不就好了嗎?
現在長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就像春天地里的野草一樣,根本無法消除。有時候你想解釋,自以為也很容易解釋清楚,但很快就會被打臉。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覺得自己打的是妖怪,是在保護唐僧,這是多么簡單明了的事!但唐僧就是不信,就認定了悟空是在耍手段騙自己,非要把對自己最好的徒弟休掉。
這就是我們對“解釋”這件事最大的誤解。你以為只要事實清楚,解釋起來就很容易,其實根本沒有那么簡單。
有心理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們不是先看見,再認定;而是先認定,再看見。
也就是說,并不是你本身是個好人,然后我才覺得你是好人;而是我覺得你是個好人,然后你是好人的事實才成立。我們看待一件事的邏輯并不是從事實到結論,而是倒過來,先下結論,然后圍繞著結論去找能證明這個結論的事實。如果你給的事實不符合人家的想法,那就不是事實,就是欺騙,是別有用心。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觀念和成見中,這些成見看不見摸不著,但比城門還要厚實,還難以攻破。
明白了這點就會發現,你的解釋只有講給愿意相信你的人時才會有效。可是相信你的人需要你的解釋嗎?好像也不需要。你不說話對方也信你,你不解釋對方也懂你。
因此,“解釋”這件事是有兩種功能的,一是澄清事實,二是篩選你身邊的人。
當一件事你怎么解釋都解釋不清的時候,應該反過來想一下:是不是自己交錯了朋友?人家根本不相信你,你怎么可能解釋清楚呢?如果連你的解釋都不想聽的人,還是朋友嗎?還是可信賴的人嗎?
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解釋也是如此。兩個人在一件事上產生誤解這在所難免,畢竟人的視角不一樣,了解的事實也不一樣,所以適當解釋一下,讓對方知道事情的真相的怎樣的,這些都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該說的都說了,對方還是不理解,還是怪罪于你,這就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對方的問題了。要么,是因為他自己內心的某些障礙導致他不愿面對事實;要么,是因為他本來就不喜歡你,而這次的誤解為他“正大光明”地恨你提供了很好的借口,所以就更不愿意從誤解中走出來了。
面對這些情況,不解釋就好了。你的課題,你自己化解;對方的課題,就讓對方自己化解。如果他自己化解不了,只能說明你們之間不合適,不適合做朋友,不適合靠的太近,不適合在他身上耗費太多精力。這種情況下,你該思考的就不是怎么解釋的問題,而是怎么把他請出你朋友圈的問題。
西游師徒四人歷經磨難,來到離靈山很近的天竺國時,悟空和唐僧有過這樣一次對話。
唐僧擔心天竺國里有妖怪,心生恐懼。
悟空問唐僧,烏巢禪師教給你的《心經》是不是忘了?
唐僧說我倒背如流,怎么可能忘了?
悟空說,你只是記得,但不懂得
唐僧問悟空,你懂?
悟空說我懂,我懂。然后就一句話不說,繼續趕路。
八戒沙僧不信,起哄說悟空在忽悠師傅。
唐僧卻說,他一句話也不說,這是真懂了。
這就是人與人相處的一個真相:懂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釋,不懂你的人你再解釋也繼續不懂。面對后者,不解釋就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