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櫻花習性持續實施精準養護
王占深等
1 櫻花
1.1 櫻花的生態習性
櫻花屬淺根好氣樹種,根系一般分布在土層 50cm 以內;適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pH 值5.5~6.5)砂質土壤中;喜陽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不耐鹽堿,怕水澇,有一定的耐寒性,對煙塵及有害氣體抵抗力弱。
1.2 物候特點
北京地區,早櫻 3 月上旬開始萌芽,3 月中下旬進入花期,花期 7~10 d;晚櫻一般 3 月下旬萌發,4 月上旬可見花,花期略長,一般 10 d 以上。花謝后至 5 月底新梢快速生長,一般果期 5-6 月份,在 6-7 月期間花芽分化,9-10 月秋季生長,11 月中上旬正常落葉,落葉后即進入休眠期。
1.3 現狀問題
栽植初期,櫻花依靠自身儲存的養分和種植時充分改良的立地條件,一般都能良好生長,快速形成高大樹體,枝繁葉茂,極具觀賞效果。但定植幾年后就會逐漸呈現衰弱態勢,觀賞品質下降。以濕地保育區為例,該區域為新建景區,地勢起伏多變、背風向陽,近湖臨水、空氣濕度大、小氣候環境條件良好。2012-2015 年期間溪流湖岸周邊栽植的染井吉野、江戶彼岸、山櫻、陽光、苔清水等品種櫻花,栽植時胸徑在 10~12 cm 之間,2022 年實測胸徑為 30 cm 左右。其中染井吉野櫻花樹高都超過 7~8 m,個別樹體胸徑超過 40 cm,長勢和觀賞效果明顯優于其他區域同期栽植的櫻花。但近幾年,部分櫻花也同樣出現了轉弱趨勢。主要表現為:長勢減緩、節間生長量減少,枝葉稀疏、花量與質量降低,葉色變淺、焦葉現象增多,早期落葉常態化、穿孔病等侵染程度增加,樹干出現腐爛流膠、附生蕈體菌群多發,根系上翹、根癌病癥狀明顯,已有個別樹體死亡。
2 問題分析
根據濕地保育區內櫻花的長勢表現,結合公園以往的養護管理實踐判斷,櫻花衰弱問題主要是:初期快速生長、優勢條件耗盡、后期養護管理續力不足,土壤與水的堿性影響積聚、土壤容重增加、透氣性變差等致使櫻花生長不適,出現生理性病害,提前落葉、養分供給失衡、樹勢轉弱、病蟲危害增加、功能下降、抗性下降不利因素累加、惡性循環,致使櫻花衰弱、死亡。
2.1 主體原因
2.1.1 根部問題。大部分櫻花在圃育期間就已存在或攜帶根癌病和根結線蟲等根部病蟲,目前多采用土球方式移栽,無法對這些病蟲害進行有效處理。栽植初期對根部的影響不明顯,隨著樹體生長而不斷增生,特別是在堿性環境、根系有傷口、重茬種植土壤處理不當等情況下,發病更快、概率更高,后期影響根系生長、吸收養分,是造成櫻花衰弱、死亡的主要原因。
2.1.2 樹干問題。櫻花樹皮薄,栽植初期生長迅速,樹干表皮易開裂;樹皮也易受日灼、凍害而開裂流膠;樹枝修剪傷口不易愈合。這些開裂和傷口處很容易受雨水、潮濕環境的影響,被病菌侵染而腐爛,繼而產生蕈體而整枝枯死,形成朽干殘冠,處理不及時就會影響整株樹體。
2.2 生境原因
2.2.1 土壤酸堿度。櫻花適生微酸性土壤,pH 值應小于6.5,而北京地區的土壤與水分普遍趨于堿性,公園土壤 pH 值大多在 8.5 以上,堿性土壤使得磷離子被固定,不易被植物吸收。磷素缺乏,櫻花內生菌根形成量就會減少,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也相應降低。
2.2.2 土壤容重。櫻花適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土壤容重應小于 1.45 g/cm 3 。而公園內土壤容重值平均為 1.55~1.60 g/cm 3 。土壤容重高,影響土壤的通透性;加之土壤含水量高,加劇透氣不足,惡性循環,是誘發濕地櫻花生理性病害的主要因素,特別易增加患根癌病、早期落葉病等發生概率。
2.2.3 氣候條件。櫻花適生于濕潤的海洋性氣候條件,要求四季溫度、降水等均衡。而北京地區屬于亞熱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溫度驟升驟降,春季及初夏蒸發量占全年總量的 70%,而降水量只有蒸發量的 10%,水分嚴重虧缺,極易造成生理性干旱;夏季多雨,占全年降水量的 60%以上,易造成櫻花澇害;冬季寒冷,溫差大,易受凍害。
2.3 人為因素
除了日常缺乏有效、針對性的養護管理技術措施外,一些錯誤的方式方法也是造成櫻花衰弱的原因。如:修剪傷口不處理或處理不當,不能及時愈合,開裂染病腐爛;澆水不當引起根部上翹、支撐不足而倒伏;機械傷害、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或產生藥害、防寒不當等引發各類傷害,都直接降低樹體生長品質,導致衰弱。
3 精準養護管控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及原因,在日常養護管理中應持續改善生長的立地條件,減少生境差異,避免生理性病害發生,實施精準管控措施。
3.1 立地條件改善
3.1.1 方式。每年打孔至少 2 次,第 1 次在花后進行,結合灌肥、疏松土壤、促返地氣,引導根系生長;第 2 次在8 月中下旬,中耕松土、晾墑散濕,破除土面板結,加深根系分布,提高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形成通道,以利地上地下水汽持續交換,也便于日常灌施液體肥料和藥劑,確保效力直達深根區域。
3.1.2 做法。沿樹冠投影內側 50 cm 左右打孔,打孔深度不小于 50 cm;打孔數量根據林地情況靈活增減,一般不少于 6 個;前后 2 批次打孔,孔位成同心圓、品字形、放射狀,間隔均勻;每年持續、逐步外擴孔位,形成孔樁矩陣。
3.1.3 措施。打孔后回填均勻摻拌的陶粒(碎磚石、瓦礫等)、松針土、草炭土等基質材料,適度添加硫磺粉、生根粉及防病蟲害、消毒促根的藥劑。秋季還應當摻拌充足的有機底肥、復合緩效肥等;回填基質略高于孔洞,以備沉降。
3.2 土壤酸化
3.2.1 方式。主要采取樹下撒施、翻耕拌土、灌施等方式,以施用硫酸亞鐵、硫磺粉等酸性基質和木醋液、氨基酸肥等酸性肥料為主,每年 2~3 次,降低土壤堿性甚至達到弱酸環境。
3.2.2 措施。推薦方案是利用打孔形成的孔洞,先灌施木醋液等酸化物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減少酸性肥中和消耗,為后續施肥營造良好的吸收環境;木醋液灌施1 周后,根據櫻花不同時期的生長需求灌施液體肥,提高土壤酸化程度和肥力,以促生長。
3.3 土壤性狀改善
3.3.1 利用共生。依據共生共益原則進行基底植物配置,通過增加人工群落促進櫻花生境的改善。比如在櫻花樹下種植小冠花、苜蓿、白三葉等,可促進有機質和氮含量的增加,緩慢降低土壤 pH 值。
3.3.2 改善基礎。利用樹下淺根草坪地被形成根氈層,提高土壤耐踐踏能力,緩解板結密實度,增加土壤透氣性及吸水能力。
3.3.3 根系保護。春季至雨季前,根系表土層裸露區域薄鋪木屑或其他透氣覆蓋材料(厚度不宜超過 5 cm),防止土壤和養分流失,保持土壤濕度相對穩定,降低熱輻射影響,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雨季前及時清除覆蓋物或結合中耕,與土翻拌薄攤至樹冠投影區域內,形成根基部高、四周低的防澇緩坡;冬季澆完凍水后,再次用木屑覆蓋(厚度不小于 10 cm,也是中間高、四周低)根部或培土,提高地溫保護根系。
3.3.4 土壤改良。低洼地和黏重土區域,做好排水透氣措施。通過局部地形改造、集水引流、埋設透氣管等方式,促進土壤水氣循環;持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物理性質。
3.4 控水
除了遵守“春保、夏蓄、秋控,澆足澆透、見干見濕,澆好解凍水、保證生長水、隨澆隨凍水”的基本原則外,櫻花的“水”管理關鍵是做好“兩控一防勤增濕”。
3.4.1 花期控水。解凍水和春水澆完后,土壤含水量比較充足,既降低了地溫,又有助于緩解倒春寒影響,防止凍害發生。但櫻花地上部分開始活躍,基本上進入花期,北京地區春季晝夜溫差大、地上地下溫差更大。土壤中水多氣少,地氣反上不來,根系活力受到抑制,影響養分向上輸送;這一時期繼續澆水,透氣不良情況惡化,影響開花質量、縮短花期。若遇游覽高峰期,綠地踩踏嚴重,潮濕土壤更易板結。因此花期應當采取控水措施、必要時中耕翻地。
3.4.2 秋季控水。秋季涼爽,適合植物生長,櫻花根系又一次進入活躍期。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可以促進櫻花生長和營養積累轉化。適當控制澆水,促進組織木質化,從而能避免或緩和冬季低溫傷害;同時也有利于根系向下生長和向四周擴根。一般過了 10 月上旬,至凍水前就不再澆水,通過噴灌保證環境濕潤即可。
3.4.3 汛期防澇。夏季北京高溫多雨,既要把寶貴的雨水留住,增加土壤底墑,又要做好防澇工作。土壤水多氣少,根系正常呼吸受阻,就會發生澇害,輕者樹葉黃落,嚴重削弱樹勢,影響越冬和翌年開花生長,重則導致櫻花死亡,必須做好夏季排水防澇工作??梢圆扇〖?、埋設透氣管、樹下修堰成淺碟形平緩或中間高四周低等方式局部改善。
3.4.4 增濕。櫻花喜濕,對空氣濕度要求高。在保證適時適地澆足水、適度控水外,更應根據北京季節氣候做好環境增濕工作。如 4-5 月份北京春夏之季,高溫、多風、少雨、干旱、蒸發量大,可通過噴灌增濕,盡可能創造長期、穩定、均衡、空氣濕潤的氣候小環境;如遇暖冬,日均溫連續多日在 0℃以上時,應及時補水增濕。
3.5 樹體保護
櫻花樹皮薄,在日常養護中,應特別注意樹體的保護,規范修剪,避免樹體受到機械磕碰、日灼、凍傷等傷害。開裂、破傷處及剪鋸口應及時處理,避免浸水腐爛。
3.5.1 傷口處理。樹皮開裂處、剪鋸口等初期可涂石硫合劑、傷口愈合劑、殺菌防蟲藥劑等做保護處理。后期出現干裂、茬縫時,應隨時補涂傷口愈合劑、油漆、桐油等形成透氣阻水保護膜,持續實施,直至愈合為止;已殘朽的樹體應盡早清除腐爛部位,刮凈至新茬,表面涂抹愈合劑、殺菌劑、桐油等,并采取修剪減負、支撐加固、復壯措施等保護樹體。
3.5.2 規范修剪。北京地區 4-5 月份,溫度高、干旱多風、相對濕度小,傷口容易形成愈合保護層,適宜修剪。整形修剪應在花后立即進行,力求在 1~2 周內完成,既不影響觀花,又可減少消耗,有利于花芽分化形成。休眠期可輔助修剪,以修剪密生、徒長、病蟲枯枝為主。櫻花修剪以疏枝為主,疏剪時剪鋸口貼近脊領并與脊領平行,不留樁,剪鋸口超過 1 cm 必須涂抹傷口愈合劑,避免傷口感染病菌。
3.5.3 防寒保護。澆完凍水后即可開始防寒工作,一是結合封堰,根部覆蓋;二是樹干涂白、纏保溫帶防寒,小環境條件差或一些特殊品種可以考慮搭防寒風帳。針對北京有“倒春寒”的氣候特點,在 3 月初花芽萌動前噴樹體防凍液、石硫合劑等,在樹體表面形成防寒層,避免花芽萌動后遇到異常天氣發生凍害不開花。
3.5.4 翹根處理。櫻花根系外露地表,形成翹根時,可采取近端淺埋、覆蓋,保護裸露根系,木屑等透氣覆蓋物應薄鋪,避免過厚并適時清理避免刺激根系上翹;遠端采取削土、挖溝施肥的方法,起到引根、擴根的作用。
4 結語
總之,解決好櫻花對水及濕度的需求,持續改善立地條件、土壤酸化和增加土壤透氣性,減少生境差異,持續實施針對性的精準養護,加強精細化管理,才能確保櫻花長期健康生長,提高觀賞品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