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辣條第一股”衛龍美味發布了其2024年的年度業績公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總收入為62.66億元,同比增長28.6%;年內利潤達10.68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全年度毛利率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至48.1%。
伴隨著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趨于謹慎和理性,休閑食品行業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以魔芋爽、風吃海帶和小魔女為主要品牌的蔬菜制品業務于報告期內發展迅猛,年營收額首次超過調味面制品業務,成功實現“雙輪驅動”式增長,公司整體布局發展穩中向好。
營收規模首超“辣條”,“雙輪驅動”模式立功
眾所周知,被消費者喚作“辣條”的調味面制品一直以來都是衛龍的標志性產品,在營收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更是旗下首個10億元級的大品類。
或許是本著布局新賽道增強營收能力的目的,也可能是出于嘗試新興品類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的考量,2014年左右,衛龍推出了首款以魔芋為原材料的辣味休閑食品——魔芋爽。
在接下來為期數年的創新升級發展中,衛龍先后又推出了風吃海帶和小魔女素毛肚兩大系列產品,進一步增強自身市場滲透能力,并讓蔬菜制品業務成為旗下第二個10億元級的大品類,“雙輪驅動”模式已見雛形。
一直到近兩年,憑借低脂肪、低能量、素食等健康化升級和年輕化營銷,以魔芋爽為代表的蔬菜制品業務迎來高速發展期,從10億元級的跨越順利成長為能與“辣條”相提并論的重點業務,營收規模首次超越調味面制品業務。
結合近三年衛龍美味的財報信息來看,2022年至2024年蔬菜制品業務的收入分別為16.93億元、21.19億元和33.71億元,所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6%、43.5%和53.8%。至此,衛龍美味的“雙輪驅動”模式已然成型,為公司業績發展與業務結構穩定注入強勁動力。
庫存半年翻一番,產能利用率即達上限
公司董事長在財報中表示:“本集團持續拓展和優化銷售渠道,全面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建設。在線下,我們進一步加強了與傳統連鎖商超、便利店等渠道的合作,同時我們也積極拓展零食量販店、倉儲會員店等新興渠道,從而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誠然,作為衛龍的主要“陣地”,線下渠道為公司帶來了88.8%的收入。截至報告期末,衛龍線下經銷商共1879家,同比增加171家,業務覆蓋全國乃至海外重點市場。
只是就現有數據來看,短期內庫存與產量的矛盾問題或許是左右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庫存方面,衛龍美味先前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存貨約有4.2億元。而到了2024年末,存貨金額直接翻番來到8.8億元之多。
而伴隨庫存量激增的是,衛龍美味報告期內調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及其他產品的產能利用率也分別高達65.4%、96.3%和88.8%,綜合產能利用率達77.7%。
一邊是迅速高企的庫存,一邊是蔬菜制品即將登頂的產能利用率,伴隨蔬菜制品收入規模增長,逐步改寫調味面制品“一家獨大”的格局,產線布局方面也將迎來新的挑戰。
同日披露換帥公告,帥印重歸創始人兄弟
就在披露業績報告的同一天,衛龍美味還發布了一則最新的換帥公告。
現任首席執行官孫亦農因個人事務及其他業務安排,決定辭任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職務。其辭任執行董事職務自3月27日已生效,辭任首席執行官職務則是將于4月30日起生效。辭任后,孫亦農并不會離開衛龍,而是將繼續擔任公司顧問職務。
董事會進一步宣布,劉福平已獲委任為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自4月30日起生效。
根據衛龍美味官網的信息顯示,劉福平其實是衛龍的創辦人之一。1999年至2001年之間,劉衛平、劉福平兄弟于漯河創辦了平平食品(衛龍美味的前身),開始生產“辣條”等面制品產品。
在此之后,劉福平先后擔任過漯河市平平食品廠副總經理、平平食品總經理、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總裁等職務,可謂是一路帶領著衛龍成長。
一直到2021年,“快消老將”孫亦農帶著他在雀巢、可口可樂等快消企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經驗加入衛龍,帶領公司成功于2022年登錄港交所主板,并推進了近年間的產品健康化、年輕化轉型升級等一系列動作。
如今帥印從“職業經理人”處重回創始人手中,未來的衛龍將走向何方?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圖片來源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