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基金會昨(4月3日)宣布與淡馬錫信托基金會向新加坡兩所醫院送贈Histotripsy系統,臨床試驗計劃料今年內開始。近月擬向貝萊德牽頭財團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掀起風波的長和,其創辦人兼李嘉誠基金會創辦人李嘉誠于記者會透過預錄影片“現身”,可見他精神飽滿、間中面露笑容。
李嘉誠基金會和淡馬錫信托昨在記者會公布承諾投入1200萬新加坡元(約7000萬港元),為新加坡引進非侵入性超聲波組織碎化腫瘤臨床試驗,新加坡國家癌癥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癥研究所各獲贈一套Histotripsy系統,是東南亞地區首次擁有此類系統。相關資金也會用于支持在當地對肝臟、腎臟和胰臟癌患者的臨床試驗,試驗計劃料今年內開始,目標招募40名患者。
長和上月宣布擬向貝萊德為首的財團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引起內地輿論,國家市監局就交易展開審查,簽約亦已暫緩。卷入風波的李嘉誠昨首度于記者會透過錄制影片“現身”,可見精神飽滿,面露笑容,全程以普通話分享。他形容新儀器“不可思議”,利用超聲波碎化癌細胞,無創、無輻射、不用消融,令人驚嘆,能讓患者減低痛楚、迅速康復。
在預錄短片致辭中,李嘉誠提到,將捐贈兩臺治療癌癥的機器,送給新加坡兩家醫院,希望這項尖端技術(Histotripsy技術)能為許多與癌癥戰斗的病人,帶來希望,減少痛楚,讓患者迅速康復。
李嘉誠表示,很高興能夠與淡馬錫基金會合作,因為雙方的使命有著深刻的共鳴。淡馬錫基金致力于“為每一代人打造更好的未來”,而李嘉誠強調,推動醫療創新,特別是在癌癥治療領域,需要合作精神與慈善公益心。
他稱,自去年9月香港引入首部儀器,有50名肝癌病人接受治療,相信治療為患者帶來希望和信心,期待這技術發展對新加坡和其他地區的人帶來更好將來。
李嘉誠基金會去年為香港引入Histotripsy系統,分別捐贈港大醫學院、中大醫學院及養和醫院,惟隨著港大醫學院將儀器轉移至港怡醫院,所有儀器將只在私院使用,坊間質疑為何未納入公營醫療,醫衛局當時強調公營醫療系統應用創新藥械有嚴格既定機制,醫管局評估和決定引進新藥、器械和其他創新治療方法時,不會亦不應受有關治療方法是否由個別藥械生產商提供或捐助左右。
在香港大學于2024年8月公布的相關新聞中,曾對其進行介紹:組織碎化技術利用高強度超聲波精確破壞癌細胞,而不會損害周圍的健康組織。其利用超聲波瞄準癌細胞,在腫瘤內形成微氣泡。這些氣泡迅速膨脹和收縮,會產生沖擊波破壞和液化目標腫瘤細胞,其運作原理與使用超聲波加熱目標細胞組織的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熱療有所不同。
“Histotripsy技術中用的超聲波沖擊時間比HIFU短,以微秒(microseconds)計算,沖擊力更能聚焦及高壓,從而產生細胞中的空洞及微氣泡,破壞針對的腫瘤細胞。”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馮康醫生亦曾撰文介紹稱。
但在當地醫療體系規則下,前述港大醫學院獲贈的設備已被轉移至港怡醫院,且所有儀器將只在私立醫院內使用,曾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對于相關療法未被納入當地公營醫療體系曾引發的高度關注,當地醫療衛生部門則解釋稱:公營醫療系統應用創新藥械有嚴格既定機制。相關部門評估和決定引進新藥、器械和其他創新治療方法時,不會亦不應受有關治療方法是否由個別藥械生產商提供或捐助左右(影響)。
親愛的讀者們,對于這個事件你怎么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關注港澳薈公眾號
掌握港澳最新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