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寫道:
“愛只會導致好的結果,而不會導致傷害,導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可是,為什么我們遇到的感情,普遍會帶給我們一些成長的“教育”呢?
也許,是我們不懂愛,也沒有真正地得到過愛吧。
愛情,其實就像一張泡在水里的紙,若不用心呵護,很容易一觸即破。
朋友前一陣子遇到了分手3年的前任,兩個人錯愕的對視。之后,還是前任先開了口:
“沒想到能在這里遇到你,好巧。我能,再抱你一下嗎?”
朋友點頭回應了,前任輕輕擁抱。兩人的眼角有些濕潤。
臨別,前任喃喃地說:“其實我從沒忘過你。”
朋友沒有回頭,卻淚流滿面。她與我們說:
3年前,如果他能夠給我這個擁抱,這樣的態度,現在他已經成為我丈夫了。
造化弄人,有時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卻偏偏選擇了講道理和對抗到底。于是,冷戰、斷聯、分手甚至仇視。
一段感情的結束,是否值得惋惜。就看“斷聯”之后,是否有這3種感覺。有,則不必遺憾。
不再主動,完全割斷
《再見愛人》中寫道:
“時間將所有細小的縫隙,風化成為人生的天塹,它是如此龐大,愛情的糖霜已不可填補。”
時間可以淡化傷痕,卻分割不了真正彼此惦念的有緣人。
若一個人與你斷聯之后,便不再設法聯系,不再主動。而是放任這段關系完全割斷,那這份感情注定是只能懸浮于表面的。
把你放在心里的人,他是不舍得和你失去交集。沒有你的消息,他會度日如年,他也舍不得你懷著誤會入睡,生著悶氣到明日。
即使他的“繳械投降”并沒有得到你的回應,他也會細心地留意著你的動態。
在社交平臺上捕捉你的信息,或是婉轉的詢問你們共同的朋友。
反之,對于你們相互之間再無消息,處于完全割斷的狀態下,也能泰然自若的人,你本就沒入過他的心。
不再關心,置身事外
李碧華說:
“他殷勤,那是他剛剛愛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愛著你;他從容,那是他已厭倦你。”
愛與不愛,是可以偽裝的,但這份偽裝只是給外人看的。身處其中的男女,真正感受到的是偽裝之下的樣子,冷暖自知。
斷聯之后,一絲關心也不愿給你的人,你們之間注定緣分就到此為止了。
愛一個人,就是把他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他遇到了麻煩和困擾,你比他還要著急。
倘若斷聯之后,他不再對你有所關心,你的一切與他無關,不動容、不在乎。
你的傷痛與困境,也完全打動不了他的心。你在哭,他也能發自內心的笑出來,那么,他便是已完全放下了。
分手后,學會放下,沒有什么錯。但是在還不夠明確的斷聯下,能夠這么快的不在意,至少證明他曾經愛的沒有那么深。
不提過往,展開新生
我們都說,想要忘記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便是找到另一段感情作為替代。
可是,真正入了心的人,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放得下的嗎?
即使找到了替代的人,但是你看向他的時候,依然不自覺的還會想起他。
當一段感情斷聯后,你還沒有走出傷痛,對方已經有了新人在畔,展開了新生,你的目濕不濕,你的心痛不痛?
其實,一般分手后能夠無縫銜接快速進入下一段感情的人,95%都在分手前就已選好目標了。
感情就如同照鏡子一般,你看到的鏡子里的自己,總比別人眼里的你要美上幾分。
感情也是這樣,你覺得他有多愛你,總是要打上幾分折扣的。
斷聯,或長或短,或永久或暫時。但背后,卻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對你的真實感情。
回憶,是一杯容易讓人宿醉的酒。兩個人愛著、愛著,卻突然找不到了對方的身影。
說不難過,是假的。可是,有些感情、有些人,注定只能是你人生之中的過客。
斷聯,是對感情關系最后的檢驗。亦是一種,對彼此的成全。
緣盡之后,體面的告別。無緣之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各有因果。
感情的歸宿,有許多種,好的、壞的、平凡的、偉大的。而斷聯,亦是是其中的一種選擇。
正如張嘉佳在《從你的全世界中路過》中所說:
“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