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家園位于海淀區清河街道安寧莊東路1號,是區內最大的共有產權房項目,有2848套住宅,實現了幾千人的安居夢想。最近,小區卻因為8號樓而陷入風波,這棟在規劃之初就將建設為養老驛站和助殘溫馨家園的四層小樓,本是承載了居民們無盡的期待與歡喜,如今卻收到12345熱線記錄的投訴電話多達120件。為什么一個旨在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配套樓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 升級4K超高清版本的《向前一步》搭建平臺,居民代表、屬地政府、相關專家各抒己見,海淀區副區長深入小區實地調研、國際觀察員跟隨走訪參與討論,共同聚焦養老服務這一民生熱點。這期對話將引出怎樣的發展痛點,又能否找到治愈痛點的良方呢?
建在小區內部,為何對外?
聽說建于小區內部、跟小區共用一個出入門的8號樓作為公共服務配套樓即將開始運營,不少小區居民都坐不住了,“我們肯定是不樂意的”。他們為什么要堅決反對,與政府的分歧在哪里?有人提出鳳棲家園小區的規劃許可證上,白紙黑字地寫著2848戶、6979人的數字,說明養老驛站就是為本小區服務的,“沒有一條說這個可能對外的”,居民的理解正確嗎?8號樓的使用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建在小區內部的養老驛站是否可以對外運營?海淀區副區長武凱來到鳳棲家園緊鑼密鼓安排工作,居民的訴求能夠得到滿意的答復嗎?
問題層出不窮,質疑連連
隨著討論的深入,持反對態度的居民紛紛提出心中的不解,“所有人都來這里,小區的怎么辦”“海淀區有對外的養老機構是開在封閉小區里面嗎 ”“周邊有個街道級養老為啥不去那里”……現場甚至有年輕人邊查電腦邊反駁相關部門的政策解析。主持人提問“怎么看待百姓不信任的問題”,來自厄瓜多爾的國際觀察員是如何回答的,他的家鄉推行的是什么養老模式呢?在年輕人的聲聲質疑中,那些歡迎養老驛站和助殘溫馨家園的居民的聲音,幾乎被淹沒了。那么,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范圍究竟是如何規定?附近的另一家養老中心與鳳棲家園8號樓是否功能重合?副區長武凱上臺講述了自己全程參與討論的感受,隨后他拿出手機做了一個讓現場居民意料之外的舉動,錄制現場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養老驛站運營,能否優化?
如今,國家在大力發展嵌入式養老服務,這種養老服務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現實中的老年人有哪些迫切的養老需求?記者實地走訪調研海淀區多家養老驛站,得到了哪些數據和反饋,其他小區老年群體的真實心聲又是怎樣的?住在7號樓的一位殘疾阿姨起身表達自己對助殘港灣的贊成和期盼,現場她會得到正向的回應嗎?副區長現場指揮,帶領街道主任及規劃和物業專家實地調研,能否找到一個各方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鳳棲家園8號樓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城市化進程中的典型難題——政策與民意、規劃與現實、公共服務與個人權益的平衡與兼顧;《向前一步》討論的核心不僅是關于一棟樓的使用,更是關于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張問卷,也是關于人民群眾幸福愿望的一次書寫。在現場,國際觀察員送給大家兩個來自安第斯山脈的古語,“minga” 和“yapa”,副區長武凱也提出“大家的事商量著辦”,異曲同工的兩種思潮引領之下,8號樓究竟會何去何從?敬請關注本周日晚21:05播出的《向前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