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底,中國A股的兩家鋰礦龍頭企業——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相繼發布巨虧公告。
其中,贛鋒鋰業遭遇上市以來首次虧損。2024年公司錄得營收189.06億元,同比下降42.66%;凈利潤為-20.74億元,同比降141.92%。對其業績影響造成影響的,除了鋰鹽價格的持續走低外,另一個是贛鋒持股的澳洲“鋰礦拍賣王”——皮爾巴拉礦業股價下跌(2017年以每股0.35澳元的價格購入皮爾巴拉礦業7千萬美金的股票)。累計造成贛鋒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資產或負債在市場中交易價格下跌)14.89億元。
而天齊鋰業2024年錄得營收130.63億元,同比下降67.75%;凈利潤為-79.05億元,同比下降208.32%,為上市以來最差業績。其中,天齊鋰業在2024年的產品存貨跌價、在建工程等在內的減值金額達21.14億元。同時,其持股公司SQM的產品售價降低,造成了其-8.85億元的投資收益虧損。
雖然鋰價仍在谷底震蕩,除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外,鋰礦全行業都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但從國際市場看,頭部礦業巨頭開始加速搶奪海外優質礦產,世界鋰礦供給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根據中國有色協會統計,2024年中國市場約60%的鋰原材料依靠進口。雖然國內在持續性加大鋰礦勘查開發力度,但有相當部分的新項目品位較低,開采經濟性差。同時,由于基建配套問題導致其商業化周期極為漫長。因此,對于中國新能源產業而言,中短期內海外優質鋰礦資產的控制權仍為重中之重。
但基于目前市場對于供需關系的判斷,鋰供給中短期內“供大于求”的觀點基本成為行業共識,鋰礦也逐漸淡出了新能源產業的關注中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基于此,本文重點將討論三個問題:
·通過計算市場需求,能否得出鋰鹽的長期價格走勢?
·鋰價筑底反彈之前的信號是什么?
·對于中國新能源產業,除了鋰礦價格,更應該關注什么問題?
01
計算市場需求是個偽命題
除了鋰產品售價大跌外,贛鋒鋰業與天齊鋰業還面臨著一個問題,行業對其中短期的業績表現集體看空。而看空的主要理由只有四個字:
供大于求。
多數行業內人士認為,鋰鹽將在中短期內維持供給過剩的局面,價格也將在底部持續性震蕩。對于供給與需求關系的計算,成為了判斷碳酸鋰長期價格走勢的一個重要參考。
但我相信,這個市場沒有人能算準市場需求。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哪家機構預測的準,而是這個市場的需求到底能不能被預測?
某券商于2019年給出的需求指引,2022年全球測算需求與實際相差16.5萬噸
某券商于2018年中旬給出的需求指引,2020年國內測算需求與實際相差約8.45萬噸
當然有人會反駁,諸多機構已經對供給與需求做出了精準的計算,數據即事實。但是在這個市場中,越是精確的計算,最后只會得到越精確的錯誤。我們可以回看2021-2022年碳酸鋰價格猛增的這兩年內,各世界大型機構給出的需求指引基本都維持在44-48萬噸左右。
但事實是,2022年,僅我國市場碳酸鋰消費總量就達到了50.5萬噸,相比2016年增長了405%。如果平均機構的測算數據為46萬噸LCE,那么2022年僅國內鋰電池產業約有4.5萬噸LCE沒有被預測。
根據中國有色協會數據,2022年共有約60%的碳酸鋰用于動力電池制造,我們平均2022年中國市場單車帶電量為45kWh(當年新能源產品以混動、中小型純電為主)。綜合計算,2022年市場大部分機構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預測,出現了約100萬輛的預測需求偏差。
對于汽車行業這個體量而言,100萬輛的預測偏差相當于這些測算全部無效。為什么多數機構在預測需求會出現巨大偏差?
看市場的需求增長,有兩個重要因素:
- 政策引導;
- 新產品、技術的供給。
回看2021-2022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一方面是國補及購置稅的減免延續,以及地方政策的不斷支持,同時疊加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拉動了下沉市場的需求。
另一方面,以五菱宏光(參數丨圖片)MINI為代表的微型純電規模上市,以極具性價比的優勢,滿足了相當大一部分的居民城區出行問題。同時,比亞迪DM-i插混產品的上市,價格基本與同級別燃油車持平,但憑借其混動的使用經濟性優勢,打響了新能源產品對于燃油車的替代,進一步打開了消費市場的增量。
以上這兩個變量,我相信沒有任何機構能提前給出指引。政策這一變量由于其特殊性,是一定無法預測的。那么新技術、產品的供給,能被預測嗎?
也不能。
首先,這個市場絕大多數的人并不了解一家公司有多少技術儲備,以及關鍵技術、產品的市場投放節奏,這個不必預測,因為沒有信源讓你預測。即便知道了一款旗艦產品、一件關鍵技術的投放節點,我們也無法提前判斷一個產品是否具備教育用戶并且改變用戶消費行為的能力(拉動市場需求的能力)。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用戶,都是屬于被教育的群體。認知的局限性導致在對全新產品、全新技術判斷時,必然也有認知偏差。
自變量的未知性,導致終端需求這個因變量不可計算。那么除以上這兩個因素外,新能源市場還有什么因素擾動需求?
突發性事件。
例如2022年的俄烏戰爭導致了國際能源價格飆升,嚴重依靠天然氣發電調峰的歐洲地區,電力價格暴漲。疊加2021-2022年整個歐洲地區的極端高溫天氣,以及疫情造成的通脹問題,本就無法實現能源自供的部分國家遭遇嚴重電力危機,居民用電成本飆升。
而以上因素的疊加,也為歐洲地區戶用儲能的增長打開了窗口。2022年,歐洲儲能裝機7.0GWh,同比大增103.44%。
如果將時間倒退回2020年,我們要對鋰離子電池需求進行預測,歐洲戶用儲能在2021-2022年的爆發式增量,能否被計算進總需求中?
顯然不能。因為具備突發性,才稱為突發性事件。
產品在變化,技術在變化,市場格局也在變化。站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來預測未來的需求,就相當于為一個系統輸入了錯誤的參數,得出來的結果也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基于此,對于“鋰礦市場中短期供大于求”這個結論,全產業需要保持謹慎。
中短期是多久,供給量是多少,未來的需求量又是多少?我們無法得到有效的數據。但是對于一個產業而言,放松了對上游關鍵原料的把控,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02
鋰礦供給量開始發生變化
雖然目前市場對于鋰礦的看空態度基本保持一致,但全球礦商對于鋰礦戰略性價值的認知已經達成了共識。
一個標志性事件是全球第一大鐵礦商、第二大綜合礦商——力拓,于2024財年斥資67億美金并購了美國鋰礦商阿卡迪姆鋰業 (Arcadium Lithium Plc),正式交易將于2025年中旬完成。完成該筆交易后,力拓將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鋰資源生產商,僅次于美國雅保與智利SQM。
這并不是力拓第一次嘗試涉足鋰礦行業。早在2022年,鋰價剛進入上行周期時,力拓就試圖通過塞爾利亞Jadar項目試水鋰礦行業,但由于項目所在地——洛茲尼察(Loznica)的市民出于環境破壞問題的考慮,發起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導致了塞爾維亞政府吊銷了力拓在該項目的采礦權。
而除力拓外,各頭部鋰礦商均有動作,在2024年掀起了一輪并購高潮。
從SQM聯合澳大利亞Hancock Prospecting作價81億元并購Azure Minerals,到雅保斥資310億元并購澳洲Liontown,法國埃赫曼(Eramet)7億美金收購青山集團在阿根廷項目股權……一年多的時間內,鋰礦產業累計約發生了10多筆大型并購,并購金額共計超500億元人民幣。
這些并購均表明一件事:
國際市場對于鋰資源的未來預期,非常樂觀。同時,鋰礦產業也在開始洗牌,行業優質資源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
也正是2024年,國際市場開始發出減產信號。
其中,澳大利亞鋰礦商Core Lithium于2024年初打響了澳大利亞鋰礦產業減產的第一槍。該公司宣布,將暫停其Finniss項目所有采礦作業。7月,美國雅保也暫停了其澳大利亞Kemerton鋰加工廠的多個生產線。隨后,Mineral Resources宣布,公司決定暫停旗下鋰礦項目Bald Hill的開發工作。
目前,澳洲鋰礦產業除格林布什鋰礦外(碳酸鋰生產成本在3.7萬-3.85萬之間,擁有全澳洲硬巖鋰礦最低成本),所有的鋰礦項目都宣布不同程度的減產計劃。
南美洲方面,紫金礦業旗下的Tres Quebradas鹽湖宣布暫停生產,贛鋒鋰業的Mariana鹽湖宣布減產約0.5萬噸LCE。同時,埃赫曼集團的Centenario-Ratones鹽湖、阿卡迪姆鋰業的Fenix也均有推遲生產的計劃。
除澳洲、南美兩大重要鋰礦產區外(兩大市場供給市場量各為40%左右),在2022年被譽為中國鋰礦出海熱土的非洲,基本全部進入停滯狀態。中礦資源旗下明星項目Bikita鋰礦以及華友鈷業的Arcadia項目均宣布停止化學透鋰長石的生產。而雅化集團的Kamativi與海南礦業的Bougouni亦有減產計劃。
從2024年各項目的減產、停產進展來看,市場的供給量在不斷發生變化。中下游對于供給這一個指標的判斷,也是很被動的。雖然在鋰礦價格不斷下探的時間線內,整個市場對于鋰礦供給縮減是有預期的。但是哪個項目會減產、停產,減產的范圍是多少,停產后的庫存消化周期是多少?
我們都無法預判。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產能收縮與斥資并購,兩者都是礦業在周期低谷中慣用的經營策略。前者是拉低市場供給;后者是抄底優質資產,儲備“彈藥”。嚴格意義上來說,礦產行業在低谷期內的并購,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減產。
這兩點同時發生,就是一個品種開始筑底反彈的信號。
03
當下的關鍵點:海外優質鋰礦歸屬權
當供給與需求都變成了霧里看花,價格的未來走勢在多維度的變量中搖擺不定。站在中國新能源產業的角度上,我們應該關注什么?
2025年3月底,力拓在拿下美國鋰礦商阿卡迪姆鋰業后,又與剛果金協商其境內Roche Dure鋰礦床(紫金礦業Manono鋰礦所在地)開發權歸屬。而除力拓外,由比爾·蓋茨與貝索斯支持的美國智能金屬生產商KoBold Metals Co也表示,有興趣開發該鋰礦項目。
Roche Dure鋰礦床俯瞰圖
該協議一旦達成,這個全球最大的鋰礦床北部將由中國紫金礦業開發,南部或將由力拓聯合
KoBold Metals Co共同開發。而這也是美國大型礦產公司首次深度涉足剛果金,并且直指這一全球最大鋰礦。
原本由中資覆蓋的非洲鋰礦版圖,目前格局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剛果金總統Felix Tshisekedi曾在2月向美國政府拋出“橄欖枝”:如果美國能夠介入調停該國的武裝沖突,那么該國將會向其開放大量關鍵礦產項目的開發權益。
而這也引出了當下中國新能源產業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全球優質鋰礦項目的歸屬權。
時間退回2024年,有關中資海外鋰礦歸屬權的問題,就已經開始亮起紅燈。其中,作為中國鋰電產業爭奪海外資源的代表企業——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均在當年遭遇到海外鋰礦項目歸屬權被剝離的問題。
其中,天齊鋰業參股公司SQM于5月31日宣布,公司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合營公司。原本由SQM經營的阿塔卡馬鋰鹽湖,將轉到合營公司旗下。其中,智利國家銅業持合營公司50,000,001股,SQM持合營公司49,999,999股。
而這也意味著,SQM正式走向國有化。而隨著智利國家銅業介入到阿塔卡馬鋰鹽湖,天齊鋰業在該項目中的權益進一步被稀釋。
同年6月,贛鋒鋰業墨西哥的9個鋰礦開采權,均被墨西哥政府取消,理由為“投資金額不夠”。
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在海外遭遇的情況越復雜,就越證明了鋰礦的戰略性價值。
隨著國際地緣政治日趨緊張,部分國家通過優質資源稟賦,以稅收、環保審查、強制性股權分割等系統性手段隔離中國公司權益的問題已經開始批量出現。而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優質資源儲備也正在面臨極大挑戰。同時,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輪鋰礦的下行周期中,歐美頭部礦業公司頻頻在世界市場斥資并購優質鋰礦項目,整合資源版圖,但中資卻鮮有參與。
上一輪周期中,碳酸鋰從普通工業添加劑搖身變為“白色石油”,但下行周期時,這頂帽子卻變得無人關注。市場總喜歡用價格來描述一個品種的市場地位,卻錯誤的忽略了其戰略屬性。尤其是在上一輪周期中,中下游產業總喜歡以“成本”來關注其價格走勢。
沙特阿美的石油生產成本為3.53美元/桶油當量,但市場沒有人會通過成本錨定原油價格。因為其溢價的很大一部分,都歸屬其“戰略價值”。同樣,鋰礦也是如此。
目前全球三大市場,除美國在新能源產業的態度上反復搖擺外,中國與歐洲市場的步伐都是一致向前的,只不過中國快,歐洲慢。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與歐洲都面臨相同問題——傳統化石能源資源稟賦不強,對進口能源依賴程度高。而依靠新能源產業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是確定性方向。尤其是歐洲地區,俄烏戰爭直接撕開了歐盟外帶英國“能源不自主”的遮羞布。
因此,即便是沒有美國的參與,中、歐兩大市場的需求也足以保證新能源產業的繼續擴張。從中長期來看,即便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年放緩,但是歐洲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市場的儲能產業仍處在從0到1的發展階段,具備廣闊的增長空間。
把握住優質鋰礦資源的控制權,也就相當于拿到了這兩個市場的入場券。但如果失去了世界優質鋰礦的控制權,在如今的國際環境下,到時面臨的不僅僅是價格高低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拿到供應的問題。
04
結語
在大宗商品市場,流傳著一句話:
不在波動的周期中刻舟求劍。
在漫長的產業周期中,由于產業格局與產業特性的變化,我們無法從價格的變動中尋找規律。但是我們可以從產業的發展中汲取教訓:
礦業作為強周期屬性,價格波峰越陡峭,價格低谷就會來得越猛烈,反之亦然。這就是周期的規律,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供需雙方就如同在拔河,當力量僵持之際,價格趨于一個穩定的價格區間震蕩。一旦市場出現突發性變量,穩定性就會被迅速打破。
屆時,對于下游汽車與中游電池企業而言,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成本高壓。
皮爾巴拉礦業前CEO布林登斯就曾在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會上表示:
“汽車制造商已經在方向盤上睡著了。近5年來,他們對電池原材料供應商的關注度不夠,現在這又回來困擾著他們。”
雖然鋰價在谷底已經震蕩了一年多的時間,但對于這種供應鏈關系相對單一的品種而言,其上漲的理由始終存在——全球主要大市場都在面臨新能源轉型,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地位不可撼動。對于當下的新能源產業,更應該關注的是中資企業在海外的鋰礦資源儲備的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像力拓一樣,借助行業的低谷周期,進一步拓闊世界優質鋰礦項目的控制范圍。
上游鋰礦與中游的電池、下游的整車從來都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協同關系。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走向成熟,將技術、產品向全球擴散之際,更是需要上游產業的支持。中國新能源產業也需要更多像天齊、贛鋒這樣敢于扛著杠桿出海爭奪優質資源的企業。
這些資產并不是上游某家公司的資產,而是屬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資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