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綿延五千多年,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我黨根據國家發展要求,提出賡續中華文脈的號召,要求全國文化工作者認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不過,時至今日,中國農村依然保留了不少傳統風俗習慣,這些習慣并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它們都是一些匪夷所思的陋習。
一:
2025年4月,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社工志愿者正在向當地群眾宣傳33治喪制,村子里的葬禮要精簡辦理,不要鋪張浪費。
喪事3天辦完,緊鑼密鼓,此番宣傳對大用鎮涼水村村民來說,聽上去很新鮮,由于貴州六盤水地處偏遠,發展落后,作為六盤水下轄村子,涼水村依然保留著傳統喪葬習俗。
村民陳女士說,涼水村但凡有紅白喜事,沒個6、7天辦不完,別的不說,紅白喜事辦的要有規模,請村民幫忙,總得開個幾桌,每桌必須有十七八道菜。
辦的風光總要花錢,村民來了總要喝酒吃肉,光這項花銷就得五六萬,陳女士說,村子的風俗,誰家有紅白喜事必須辦的風光體面,不能讓人家說閑話。
所以,有的人家本來沒有錢,為了迎合村子的風俗,借錢辦理紅白喜事,結果欠了一屁股外債,真是打腫臉充胖子。
陳女士說,紅事不說,白事大辦能夠顯出你對長輩的孝心。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六盤水六枝特區的社工進入大用鎮,一個村一個村走訪,宣傳白紅喜事簡約操辦。
涼水村來了幾名志愿者,向大家宣傳33治喪原則,辦事不要超過三天,陳女士的母親恰巧剛去世不久,在志愿者的宣傳下,她為母親舉辦了三天喪事,節省了數萬元。
這令素來孝順母親的陳女士有點膽戰心驚,她看到志愿者宣傳將過去喪事環節不能少的酒席廚師、唱喪先生、委托管事三項傳統儀式納入“聯戶長”體系,將他們轉化成社區服務人員。
這些人過去在村子里是受村民尊敬的紅白行業的專業人士,現在居然被政府直接管轄了。
社工志愿者還倡導村民辦理酒席,實行“八大碗”,不管紅事白事,所上菜品不能超過八碗,每桌花費控制在200元以內。
志愿者對村民宣傳,紅白事并不是辦得越奢侈越好,那樣只會浪費錢財,隨著科技發展,現在辦紅白喜事可以從簡辦理,能為大伙省一大筆錢。
陳女士逐步了解到,政府提倡的簡約辦理,并非破壞涼水村傳統風俗習慣,而是將事情簡化,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久而久之,村民接受了簡約辦事,大家的情誼不淡反濃。
二:
“十里不同鄉、八里不同俗”,紅白喜事辦理各地都有自己的風俗,流傳時間長,被村民奉為圭臬,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這些風俗也得移風易俗,適應新時代更為便捷的辦事方式。
貴州省六盤水市社工及時對村民紅白事風俗進行簡約化革新,正是很好適應了新時代科技發展的需求,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其實,隨著時代轉變,許多過去流傳在鄉間的風俗習慣,已經變質,變成了各地盲目追捧攀比的禮節儀式,這么做,已經讓原本的風俗變成一種惡習,束縛著鄉村百姓。
《禮記》:禮之失:煩,太多的繁文縟節,只會讓每個地方原本的風俗習慣變煩瑣,不但沒有起到積極作用,還會適得其反。古人提倡,恭儉莊敬而不煩。
顯然傳統文化智慧中,也提倡遵從節儉辦事,但是,在中國鄉村,各地紅白事辦理的禮儀,不但沒有簡約,葬禮風俗變化之大,令人瞠目。
吉林省吉林市某村民王某,最近正在為家里親戚操辦喪事,遺體火化后,準備買個骨灰盒,趕往殯葬用品專賣店后,店主告訴王某,骨灰盒有1000元,也有4000元。
王某絕對不對頭,骨灰盒還賣這么貴?可是店主跟他推銷,如今骨灰盒也有講究,不能買太輕的,分量必須夠,店主為他推薦紫檀木骨灰盒,說拿著有分量。
此番推銷把王某說的一頭霧水,骨灰盒需要買紫檀木的嗎?可是他經不住店主滔滔不絕地推薦,一狠心買了一個中間價2000元的骨灰盒。
可是,王某事后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當地媒體,媒體對殯葬行業的經營狀況進行了暗訪,發現骨灰盒買賣存在不明碼標價,這令記者覺得不解,便聯系了廠家。
廠家告訴記者,如今骨灰盒出廠價實際只有幾百元,有的地方價格更低,但是骨灰盒的利潤被炒的很高,中間商會加價十倍、二十倍然后售賣,這已經成為當地殯葬業的“行規”。
由于殯葬業產品不屬于老百姓日常用品,很多人對這里面的貓膩并不清楚,為了省事,還相信了當地殯葬業老板忽悠的“一條龍”服務。
所謂“一條龍”服務,指的是家屬對逝者從遺體處理、葬禮準備、祭掃典禮等多方面全方位聽從殯葬業老板安排,這些從業者還會指導逝者在清明節祭掃時如何“哭泣”。
有的人給逝者辦完葬禮后,發覺收費不對勁,但是反饋后,殯葬業老板回復說,給逝者的東西不講價,有些地方殯儀館還和殯葬用品老板聯合起來賺錢。
逝者火化后,家屬想使用便宜的骨灰盒,可是殯儀館卻說,必須購買他們這的骨灰盒,不然不給家屬成殮逝者骨灰。結果同款骨灰盒線上售賣幾百元,殯儀館卻賣出幾千元。
三:
吉林殯葬業對逝者家屬如此收費,家屬們對此的態度卻兩邊倒,通過采訪記者發現,一些人即便發覺殯儀館在高收費,最后因為怕麻煩,不愿意多計較,辦完了事。
另一些人,則被殯葬從業者牽著鼻子走,在葬禮規模、花銷上攀比,吉林省某村,正在為逝者辦一場葬禮,可是,在記者看來,這場葬禮可以用豪華奢侈形容。
在家門口的院子里搭了豪華的靈棚,靈棚旁邊還要一個簡易戲臺,里邊坐著數名樂手組成一個樂隊,吹著嗩吶,演奏哀樂。來到靈棚的親友,必須先對逝者祭拜一番,祭拜后才能入席。
記者看到這家人為逝者舉辦的葬禮頗有規模,便問他葬禮花了多少錢?家屬說,按照當地習俗,逝者需要在靈棚里停放4天,戲臺上的樂隊共8人,每人每天務工費300元。
出場費2700元,此外,這個村子習俗,葬禮還得請客,廚師每天要1000元,加上宴席和各種花銷,總共花了5萬多元。
記者發現,這家人生活似乎并不富裕,家里的陳設都很陳舊,但是,為了辦葬禮,家屬認為必須辦的有模有樣,因為這是他們村的習俗,每家每戶都這么辦,你不辦顯得另類。
不但如此,吉林省這個村子,還流行土葬,村民們認為逝者為大,入土為安,盡管國家提倡火化,可是村民們還是遵從土葬風俗,先火化,再土葬,即便花兩份錢也心甘情愿。
這樣的風俗習慣,不要說和古人提倡的恭儉莊敬背道而馳,與國家提倡簡化喪葬,生態葬禮也相違背,火化后再花錢搞儀式進行土葬,將事情弄得麻煩又繁瑣,得不償失。
可是,中國地獄廣闊,廣大鄉村還留存著很多匪夷所思的風俗習慣,如果村民沒有受到如貴州六盤水那樣對村民的正確引導。
對身邊的陋習就沒有分辨力,會盲目跟風,如吉林省某地村民那樣,最終受委屈的還是自己。
而且,這些陋習并不屬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不能被傳承。
奸商還利用陋習愚弄百姓,變相加價,牟取暴利。整治地方殯葬陋習,除了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之外,還需要加強對村民的宣傳與引導,特別是傳統文化的引導。
可是,傳統文化引導,并非易事。在山西某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多家網店售賣多款“三寸金蓮”鞋和纏足有關的產品。一家網店兜售的纏足專用襪299元一雙。
這家網店更在平臺發視頻展示穿上纏足襪后的效果。當有顧客投訴時,網店客服說:如果國家有關部門認定我們的商品,在宣傳封建迷信,我們可以立刻下架該商品。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過去毒害女性雙腳的三寸金蓮鞋,不是早就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了嗎?怎么又重出江湖?
有人分析說,如今伴隨國家提倡傳統文化,那些不法商家看到商機,趁機宣傳被時代淘汰的三寸金蓮鞋,將其一番包裝后,打著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幌子在市場上售賣。
四:
這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嗎?當然不是,這是把已經掃進歷史垃圾堆的封建糟粕又拿出來賺取噱頭。
古人說: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除了國家提倡,部門監管,恐怕還需要對傳統文化有深厚造詣的學者出來言傳身教才是文化傳承之道。
參考資料:
1:部分農村高額殯葬費亂象直擊:有人一邊被坑一邊攀比.光明網.2024-04-02
2:貴州六枝:移風易俗新風吹散陳規舊習.央廣網.2025-04-02
3:非遺是重現歷史精華,不是重蹈糟粕陋習.紅網.2023-04-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