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打造全生命周期綠色樞紐
作為西北地區投資規模和建設體量最大的航空主導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項目,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正酣。該工程是國家“十四五”重點建設的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也是現代化國際一流航空樞紐建設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其中綜合交通中心列入交通運輸部重大綜合客運樞紐項目,貨運區工程列入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建設項目。
廢棄物分類分區再利用
《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簡稱部規劃院)團隊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技術服務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按照重大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示范化和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綠色化、智能化等技術要求,全面落實綠色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要求。
在設施布局上,部規劃院團隊通過給出咨詢建議,指導項目綜合運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冰蓄冷、地輻射、分布式送風、雨水回用等新技術、新工藝,推動樞紐技術性減排。項目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面積占比超80%。其中,東航站樓及綜合交通中心通過三星級綠色建筑預評價,物流業務配套用房辦公樓及駐勤宿舍獲得“近零能耗建筑”證書,其余非工業建筑也相繼完成了綠色建筑二星級預評價。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在原機場區位的改擴建工程,有大量破拆工作,其中,破拆舊跑道所產生的總建筑廢棄物約3.2萬立方米。基于該情況,項目創新廢棄跑道混凝土再利用技術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術,按照分類分區域利用的原則,根據廢棄跑道混凝土材料性能分析,選擇應用場景。目前,約55%的廢棄跑道混凝土已被分類二次加工,作為項目建設所需的混凝土裝飾板、仿石路沿石、裝配式路面、再生填料等,免去建筑垃圾外運和處理費用,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和對原生礦產資源的開發,實現變廢為寶、節能減排。
能源使用全景監控
加強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是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另一重要指導理念。部規劃院團隊指導項目單位制定了多能互補的分布式能源系統方案,推動樞紐結構性減排。該方案基于多能互補的理念,統籌在建、已建及遠期規劃區域能源形式,整合磁懸浮電制冷系統、冰蓄冷系統、燃氣鍋爐系統、集中供熱系統、中深層地熱能系統、蒸發冷卻式風冷熱泵系統等多種能源形式,構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在當前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樞紐分布式能源系統通過整合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相互補充,有效提高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科學節能及綠色可再生能源應用創造條件。
部規劃院團隊建議項目單位建設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推動樞紐管理性減排。通過采集和集中監控樞紐內冷、熱、水、電、氣等多種能源介質以及航站區和飛行區的機電設備運行數據,實現能源使用的全景監控。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負荷預測和多目標優化,實現供用能系統的協調控制,動態響應外部變化,如氣象條件、航班信息、客流量和能源價格等,以實現全局態勢感知和智能決策。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通過計量、能效、設備、運維和維護等管理模塊,優化運維流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構建高效、節能的能源管理與智能運維體系。
(來源: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