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局。胡潤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內地高端消費市場規模同比下滑2%。但與此同時,奢侈品市場的另一邊卻呈現出截然相反的局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涌入奧萊等折扣渠道搶購奢侈品。
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根源就來自于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貝恩咨詢《2024奢侈品消費報告》指出,全球67%的消費者在選購奢侈品時會進行跨平臺比價,而中國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高出平均值15個百分點。
如今中國的消費者熟練運用比價軟件、海外代購數據、歷史價格曲線,將商品價值拆解到每一個細節。他們拒絕接受產品溢價,并且懂得辨別哪些是品牌的核心工藝,哪些只是營銷包裝。
從社交平臺上來看,無論是吃東西、買衣服還是買鞋子,網友們都秉持著一個原則——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像有網友就分享了自己的消費觀:“我可以買25塊包郵的東西,但我不能接受15塊的東西然后還要收我5塊的郵費”。歸根結底其實就在于一點“性價比”。
像特賣電商唯品會上近期的Burberry搶購熱潮,其實也正是源于其高性價比。平臺做的是品牌特賣的生意,商品價格相較其他平臺本就具有一定的優勢。
再加上這次平臺“限時狂秒”上線的這批Burberry女包,平均每件商品相比大促價格補貼20%左右,補貼后的價格僅有國外專柜價的2折左右,因此頗受消費者的青睞。
就拿其中一款Burberry Mackford百搭通勤單肩斜挎包來說,原價20570,而當天平臺超V價僅為3625元,僅為專柜價的1.8折。此外,還有一款Burberry MADISON高級百搭通勤單肩包,原價15540,超V僅需2399元就能到手,相當于專柜價的1.5折……
并且,從平臺公布的數據上來看,當日參與搶購的用戶中,新中產女性是奢侈品消費的重要客群,其中中年女性和寶媽消費占比分別超過了36%和20%。她們不再像以往那樣執著于專柜購物的儀式感,而是更看重商品的實際價值。
總的來說,無論是奢侈品消費還是其他產品消費,如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既要品質,又要性價比。這種精明消費的表現,不僅僅是消費方式的重構,更是一種消費文化的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