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東興口岸繁忙的商貿往來奏響經濟發展活力樂章;西灣步道游人如織,濱海風光令人流連忘返;京族三島,獨弦琴聲悠揚回蕩,傳遞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邊關和美,源自法治的呵護。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兩級法院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法為盾守好祖國“南大門”,為邊疆穩定與發展保駕護航,用實績交出一份份“平安答卷”。
鐵腕打擊犯罪
“現在開庭!”2024年8月28日,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響起,由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梁文擔任審判長的一起走私珍貴動物制品案件正式開庭審理。
國以安為寧,民以安為樂。2024年,防城港市兩級法院在打擊犯罪的道路上步履鏗鏘,依法受理各類破壞社會穩定、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的刑事案件1878件3273人。數字的背后,是法院干警夜以繼日的努力,是對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懾,也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2024年,全市法院審理走私犯罪案件260件600人,讓妄圖通過走私破壞邊疆秩序的不法之徒無處遁形;審理妨害國(邊)境管理案件283件556人,嚴守邊疆防線;審理涉黑惡案件10件30人,追繳涉黑惡財產224.43萬元,徹底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
聚焦涉民生領域犯罪,全市法院同樣毫不手軟。2024年,審理高空拋物、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危險駕駛、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等案件174件182人,讓群眾生活環境更加安全;審理電信詐騙、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等案件210件387人,其中樂某勇等6人詐騙案入選廣西法院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典型案例。此外,緊盯家庭、婚戀、鄰里、債務、特殊群體等重點領域,排查并化解風險隱患112件,為群眾安居樂業筑牢了堅實防線。
深耕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重在細微處見真章。2024年,防城港市兩級法院新收案件數量同比下降5.23%。這一令人欣喜的變化,正是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生動體現。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防城港市兩級法院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健全多元解紛機制,借助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市場化調解等多種方式,成功化解糾紛7000多件。港口區人民法院巧用“特邀調解+司法確認”方式定分止爭,使得受理案件數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上思縣人民法院在蔗區推行“法院+公安+司法+政府+村委”五方聯動機制,讓涉蔗糾紛在源頭得以化解。
“終于拿到貨款,可算安心了。”上思縣的林某感慨萬分。林某將自家成材的桉樹交由李某運輸售賣,卻被拖欠兩萬多元貨款。2024年11月1日,上思縣法院在妙法庭聯合“全國法院先進工作者調解信訪工作室”,成功調解這起銷售代理合同糾紛,讓林某的權益得到維護。
全市法院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針對未成年人失管、邊境偷渡、醫保詐騙等社會治理難點問題,精準發出司法建議23份,反饋率達95.7%。其中,關于規范未成年人住宿管理的司法建議被評為全區法院優秀司法建議。防城港中院還發出服務法治政府建設有關情況報告,助力行政機關堵塞管理漏洞,提升治理效能。
加強民族團結
防城港市江平鎮是京族唯一聚居地,有著獨特的文化風情。江平法庭因地制宜,掛牌成立“哈亭調解室”,聯合京族村支書、“哈亭”亭長、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為京族群眾化解煩心事,探索出“促進民族團結 維護邊海穩定”的八步解紛法。
“父親年紀那么大,我們還在這吵,說出去讓人笑話。算了,不爭了!”在江平鎮一片芭蕉林前,江平法庭法官將法庭“搬”到當事人黃大爺家附近,還邀請村委干部和調解員共同調解這起涉京族群眾的宅基地使用糾紛。在眾人努力下,原被告三兄妹終于放下成見,原告當庭撤回起訴。
防城港法院將審判執行工作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一系列特色司法服務平臺。京族“哈亭”調解、中越商事糾紛特別巡回法庭、壯漢雙語調解……特色平臺如同播撒的“石榴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次次深入田間地頭調解矛盾,一場場流動法庭現場定分止爭,一遍遍村前屋后開展普法宣傳……防城港法院人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在南疆國門繪出一幅幅生動和諧的法治風景線。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黃舒婷
責編:吳凰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