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怎么樣才算是越跑越好了?
如何判斷自己跑的有進步?看以下五點就夠了!
步頻加快
要說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跑步等級,看他的步頻節奏就知道了~
沉重緩慢的步伐,是新手期跑友的通病。當腳步變得輕盈,步頻變快,不用懷疑~你的跑步“功力”就是變得更深厚啦~
心率穩定器
當在同樣的配速下,居高不下的心率,有了奇跡般的下降。不要懷疑,一定是你的心率升級為了“節能模式”。心率穩定的情況下,才能跑的更久~
心率下降意味著你的心肌壁出現了增厚。不過別擔心,心肌壁增厚并非壞事~
和心肌壁增厚一同出現的還有毛細血管密度增加。那就說明心臟每一次泵出的血液都會變多,心臟可以“節能”工作,自然而然就能攢下更多的能量來應對長距離的挑戰。
步幅變大
從小碎步變大步流星,髖關節的旋轉角度變大。
但真正的蛻變在于:觸地時膝蓋彎曲角度減少3度,將更多勢能轉化為前進動力。當然大步幅需要良好的下肢力量、肌肉來維系,對于新手跑者宜首先提高步頻為上,避免受傷。
跑量變多
當5公里“生死線”變成10公里“舒適區”,是慢肌纖維中新增的30億個線粒體在慶功。月跑量從80km到150km的跨越,意味著身體脂肪供能比例從40%升至60%,如同燃油車變身新能源跑車。
恢復速度加快
曾經酸脹三天的雙腿,現在睡醒就滿血復活。這要歸功于毛細血管網擴張35%,肌酸激酶水平下降60%。你的身體像安裝了高效排污系統,將代謝廢物以2倍速度清運出場。
消耗變少
當您用4:30配速跑10公里,消耗卻從800千卡降到720千卡——這是肌肉協調性提升的魔術。運動代謝研究顯示,當神經肌肉控制優化后,多余動作減少20%,能量損耗降低如老式鍋爐升級為核反應堆
跑友們,你們變強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