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快門成為蝕刻時光的刀鋒,城市的褶皺里便顯影出光的年輪。
從教室鐵銹里的暮色到藍天下搖曳的五彩傘,從高樓縫隙里逐影的滑板少年到街邊叫賣的賣貨大爺……
追光者從來不用眼睛丈量城市,相框里的片刻風景,早已勾勒出魔都的光影魅力。
——23新聞趙珈藝
人影流轉
光與影在時光中悄然編織的故事,映照著城市脈動的溫度。從龍華寺下駐足的游客到高樓縫隙中滑板少年的倒影,再到城市街道上的萬千姿態。每一個瞬間,都被光捕捉成永恒的痕跡。
在這里,光不僅映照著人的形態,更折射出心靈的流動與歲月的無聲流轉。
23新聞葛潤鑫《塔影空間》
23新聞許淑妍《我們背對背擁抱》
23新聞陳靜怡《周游》
23新聞沈益希《買點啥》
23新聞龐可意《傍晚·駐足》
23新聞龐可意《大地的電話》
大自然的散文詩
光與影在自然畫布上揮灑的印記是大自然的散文詩。
被陽光眷顧的鮮花化身黑暗中盛開的主角,午后公園朦朧的綠意于靜謐中透著生機,而櫻花樹在光影的交織下,化作千姿百態的詩行,每一縷光線都在講述大自然的無聲低語。
在這里,光影成了自然的語言,輕輕訴說著季節與生命的溫柔詩篇。
23新聞林孟臻《黑暗中盛開的主角》
23新聞錢思文《午后》
23新聞劉夢雅《櫻曳浮金》
23新聞馬何霖《紅綠白》
混凝土的呼吸
混凝土的呼吸是城市在光影中深沉的脈動。
賽博風的高樓倒映著未來的奇幻,嚴肅的鋼鐵與玻璃中,偶爾躍出的斑斕色彩則讓人感受到無聲的反叛與生命的張揚。
在這里,混凝土與光影共同呼吸,講述著都市的堅硬與柔軟,理性與感性。
23新聞楊燕楠《顛倒箭頭》
23新聞霍佳麗《橙與藍》
23新聞馬何霖《Luminous Orange》
23新聞馬天諾《_》
23新聞袁漪瀅《Asymmetry》
23新聞錢思文《傘》
23新聞先星玥《1933》
23新聞先星玥《阿喀琉斯》
光與窗之語
光與影之語,是窗欞與光影之間細語的交織。
廢棄教室的窗戶,在歲月的沉寂中依然銘刻著光的印記。小軒窗邊斑駁的光影輕輕流轉,像是古老詩篇的碎片在時光中悄然重生。
在這里,窗,成了光與影的畫板,默默描繪出創意與幻想的無聲篇章。
23新聞馬何霖《荒堂》
23新聞趙珈藝《陽光的午后畫作》
22新聞付馨然《過期春信》
23新聞楊燕楠《孤燈》
23新聞葛潤鑫《小軒窗》
快門閉合時,城市裂解為光的標本。
光與影的共舞,交織成一幅流動的畫布,映射出城市、時光與情感的微妙變化。光,溫暖而銳利,穿透一切;影,深邃而悠遠,悄然延展。
我們舉起鏡頭,并非截取永恒,而是為那些注定消逝的明暗作證——被切割的暮色、逃逸的霓虹、沉默生長的苔蘚……追光者的使命,是把城市褶皺里無人認領的光斑,歸檔成時間的標本。
膠片終有邊界,而追光沒有終章。
編輯 | 楊蕙羽
審核 | 杜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