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奮進征程上,開展學習教育、落實整改舉措好比一場“及時雨”,精準滋潤著黨同人民群眾緊密相連的“根系”,為作風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促使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切實將民心匯聚成磅礴偉力。
學習教育絕非走過場、讀文件的表面功夫,而是一場觸及靈魂、啟迪思想的深度探索。一方面,從黨史的浩瀚長河中舀取“精神之水”,革命先輩們在艱難困苦中堅守信仰、為民請命,爬雪山、過草地,一心只為人民求解放,那一頁頁滾燙的奮斗篇章,是永不褪色的初心教材,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回顧中領悟以民為本的真諦,知曉權力來自人民,必須用于為人民謀幸福。另一方面,聚焦當下政策法規、業務技能學習,精準把握時代發展“脈搏”,深入鉆研鄉村振興戰略細則,熟悉新興產業扶持辦法,成為能為群眾答疑解惑、運用科技指引致富方向的行家里手,以專業素養贏得民心信賴。
接地氣的整改要直面群眾訴求“靶心”。黨員干部需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市井街巷,用腳步丈量民生溫度。調研不能預先安排“路線”,只看“亮點”,要原生態呈現鄉村道路破損、老舊小區設施老化、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在此基礎上,制定整改策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落實到人。像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從水源勘探、管道鋪設到水質凈化,全程跟進,定期向村民公示進度;整治城市交通擁堵,協調公交優化、智能交通升級,讓民眾切實感受出行變化,以務實行動回應期盼。
作風轉變是連接學習與整改成果的“橋梁”。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陋習,辦事窗口簡化流程、一次性告知,不讓群眾“來回跑”;基層干部幫扶困難戶,噓寒問暖、精準施策,而非拍照打卡、敷衍了事。以清正廉潔之風塑形,面對項目招標,堅守底線,守護公共資源用于民生福祉;以勤勉敬業之風賦能,落實好防汛措施, 基層社區工作者日夜排查,展現擔當作為,用汗水筑牢守護人民的防線。
當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整改落地有聲、作風持續向好,民心便如同百川歸海般匯聚。群眾看到環境美了、腰包鼓了、辦事順了,對黨的信任與擁護就會轉化為參與社會發展的熱情,踴躍投身志愿服務、鄉村治理、文明創建,形成黨群一心、同頻共振的生動局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巨輪破浪前行提供不竭動力,向著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彼岸穩穩駛去,書寫新時代黨群魚水情深的壯麗史詩。(高縣政協:何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