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上海發布
《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
對于電動車以舊換新的市民
給予一次性購車補貼500元
當時不少市民
拍手稱快!
然而,政策實施半年
記者走訪了浦東、閔行、普陀等
多個區的十幾家
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店
卻發現新政的落地效果
似乎不如預期
購車的市民少
不少商家也不愿意售賣
這是為啥?
走訪中
多家電動自行車門店都貼著
"以舊換新,政府補貼500元"的海報
但沖著補貼而來的消費者卻很少
自2024年10月
補貼落地至今
全上海的交易量,不超過3萬輛
而全上海的電動自行車保有量
有1000多萬輛
每年的銷售量也超過百萬輛
店家介紹,要享受到"以舊換新"補貼,消費者必須提供舊車,還要上傳身份證、發票等相關信息,這一步就已經攔住了一部分人。
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推行
除了刺激消費
也與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頻發
鋰電池爆燃問題突出有關
希望能促使消費者淘汰老舊超標車
更換符合新國標的車型
來提升安全性能
但每個品牌的"補貼車型"相對有限,符合新國標的車輛,最高時速不能超過25km/h。
而電動自行車的使用者中不乏快遞、外賣人員,對他們來說,速度才是最大吸引力,因此不少人寧可放棄補貼購買非標車。
有店家表示,國補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換時速25碼的電動自行車,將超標車換成正常的車。而作為店家,平時不會進25碼的電動自行車,因為拿來根本賣不掉。
同時,銷售門店的積極性也不高。因為根據流程,店家得先墊付以舊換新補貼的500元給到消費者,事后,再將相關信息輸入政策實施平臺,再等候國補發放,花錢還費時費力,吃力不討好。
如果消費者明確要求走以舊換新,有的店家還會索性抬高車價。
不止如此
舊車處置環節也暗藏玄機
如果走以舊換新,那么舊車要進入指定回收企業進行拆解回收。除了國家補貼的500元之外,舊車的殘值也會按照電池情況,按60元到320元不等的五個檔次給到消費者。但對店家來說,毫無收益。
而實際上,不少店家自己有一套成熟的二手車灰色產業鏈,比如,他們花600元回收消費者舊車后再賣出,通常可以賣到一千出頭,中間就能賺取五六百元的差價。
店家表示,走國補的話,舊車殘值只有200元,如果賣給國家指定的回收企業(即第三方),能多賣500元。
而老百姓也會算一筆賬:如果舊車直接賣給店家,能賣到600到700元,比拿以舊換新補貼,還能多出一兩百。
潛在利益的驅動下
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
叫好卻不叫座
有專家建議,政策需要進一步優化,來刺激消費者和店家的參與意愿。
洪程棟 市人大代表:回收條件要越簡單、越簡便越好,只要車主承諾車子是他自己的,就都應該享受以舊換新補貼政策。
羅甲裔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如果國補跟市補能夠結合起來,或者是政企相補,那力度就會比較大。
目前看來
新政在落地中還是遭遇了一些阻礙
如何讓“以舊換新”新政能叫好又叫座
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并優化
你以舊換新了嗎?
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
歡迎評論區討論分享!
本文來源:新聞透視、新聞坊
微信編輯:安通
◢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