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通化市“參情厚益·文化傳承促振興”活動在市群眾藝術館(非遺中心)舉辦,通過“文化+非遺+產業”多元融合的方式,將通化人參文化、人參產業展現在舞臺與展臺間,吸引社會各界關注人參文化,推動人參產業融合發展,激發人參市場消費潛力。
將人參文化躍動于舞臺上,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通過原創人參歌舞、詩歌、剪紙、情景劇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講述通化人參文化的千年傳承,描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演出現場,開場舞蹈《滿族花棍舞》以激昂的節奏點燃全場,情景劇《長白山放山謠》再現了采參人“抬棒槌”的古老儀式,粗獷的號子聲將觀眾帶入林海參鄉的傳奇。與此同時,佟佳江滿族剪紙非遺展示《人參百子圖》驚艷全場,百態人參娃娃憨態可掬;女聲小合唱滿語歌曲《贊歌》,讓古老的語言與現代旋律碰撞出火花;朗誦《長白山老把頭賦》則以詩賦禮贊“參把頭”精神,字句鏗鏘間,引得臺下陣陣掌聲……
“人參文化是祖輩留下的智慧,更是鄉村振興的文化密碼。”現場觀眾李天然感慨道。
活動中,文化展示與產業推介相得益彰。將傳統非遺技藝與人參文化和現代創新設計相融合,以人參為主要元素的松花石雕刻作品,將瑰寶松花石化作一件件藝術珍品;非遺烙畫傳承人現場創作,升騰的輕煙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參圖漸次呈現;讓人參文創產品煥發新生,民間藝人用烏拉草編織的人參造型工藝品,吸引眾多群眾駐足拍照……
將人參融入生活,人參企業展臺前人潮涌動,人參雞湯、活性紅參肽凍干粉、人參煎餅等人參精深加工產品和創新產品琳瑯滿目,讓傳統滋補以更親民的姿態走進千家萬戶。
“我們將15年以上的野山參經過九蒸九曬做成黑參,可以極大地提高人參的稀有皂苷和藥用價值,使人們在食用時更好地吸收營養成分。今天我們把黑參帶來,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黑參,宣傳通化人參文化,帶動通化人參產業發展。”吉林省參道人參產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孫銘義說。
活動現場,傳統與現代在此交融,藝術與產業在此共生。一個個精彩的演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讓人參文化、人參產品以嶄新的姿態走進現代生活。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李育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