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晚情 來源 | 傾我們所能去生活
昨天,有位老讀者在微信上和我講了她婆婆的事跡,我覺得以人性去分析挺有意思的。
讀者今年33歲,家住某二線城市,和老公是一個公司的,老公家在郊區,條件略差一些,但她并不介意。
結婚后一直是和老公一起住,并沒有和公婆同住,所以接觸不多。
平時大家就是定時一起吃個飯,保持距離和禮貌,關系不說多親密,但也沒有任何矛盾。
后來,她有了孩子,兩口之家變成了三口之家。
但她是個很獨立的人,生孩子坐月子基本沒怎么麻煩兩家老人,都是自己張羅請月嫂。
在她的觀念里,父母養大自己,送自己上學念書,他們的責任就結束了,公婆也一樣,把老公養大成人,就意味著他們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所以,一開始,她想的是自己辭職照顧孩子,有機會再琢磨一些副業,等孩子上幼兒園后就重返職場。
但婆婆聽說后,主動過來找她:
你現在事業在上升期,要是辭職回家3年,一切就要重頭來過,等你再出去的時候,那么多年輕人都陸續畢業了,到時候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根本不好說。
如果你要是信得過我的話,我就來給你帶孩子,你不要辭職,兩邊都不誤。
聽了婆婆的話,她內心動搖了。
事實上,放棄自己正在上升又喜歡的工作,她確實很舍不得,但她不愿意開口叫老人過來幫忙,覺得孩子是自己要生的,不能生出來就丟給老人。
但如今婆婆主動要求過來幫忙帶孩子,她可以不用辭職,孩子也有人帶。
婆婆見她還有點猶豫,又說:
如果我能幫你們賺錢,我就賺錢去了,但我年紀大了,賺不了什么錢了,只能幫你們帶帶孩子,你們出去賺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話說到這份上,她充滿感激地答應了。
一到周末,就把朝向最好的房間收拾出來,里里外外全部換新,打算給婆婆和孩子一個舒適的居住空間。
第一個星期,相處愉快,家里有婆婆帶孩子,她非常放心,哪有奶奶不對親孫子好的呢。
有時候看見婆婆對孩子的喜愛之情,她也很高興,每天下班回家,婆婆就已經做好豐盛的飯菜,她對婆婆就充滿了感激。
所以,她就隔三差五給婆婆買衣服,塞零花錢,婆婆需要什么,只要她承受得起,她就會立刻買給婆婆。
原本,婆媳倆相處得非常好,但這世上大多事,都不會這么完美。
漸漸地,她就感覺出不對勁了。
有一次,她出差提早回來,看見婆婆在小區里和別人聊天:
我本來在家過晚年的,但兒子媳婦都要上班,孩子沒人帶,我要是不來帶,他們其中一個就得辭職,我們老的還能動,肯定要來幫一把的。
其他人紛紛說遇到你這種婆婆,真是做兒媳婦的福氣啊!
婆婆心滿意足,一臉驕傲地微笑。
她心里有點怪怪的,但想到婆婆說的也是事實,就把那點怪怪的感覺壓下去了。
沒過幾天,她下班回家,有位小區里并不太熟的大媽叫住了她,很委婉地提醒她說:
你婆婆好像生病了,我知道你們工作忙,有空的時候還是帶你婆婆去看看吧!
她當時就急了,但沒多想,只覺得婆婆估計是怕她擔心,所以才沒告訴她,但既然自己已經知道了,哪有裝不知道的理。
回家就問婆婆哪里不舒服,婆婆眼神閃爍了一下,說沒什么,就是胃有點不舒服。
她二話不說要帶婆婆去看病,婆婆卻死活不肯去,最后她實在拗不過婆婆,就塞了2000塊錢給她,提醒她如果還難受的話,一定要去醫院看看。
之后,她怕婆婆累著,又買了不少補品給她,婆婆也沒有再說過胃不舒服。
可是,沒過多久,又有一個老太太拉住她說:
你婆婆帶孩子實在太辛苦了,你們不回家吃飯,她都是吃的方便面,這樣不行的啊,你們要關心老人?。?/p>
這時候,她終于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婆婆吃方便面她也看到過一次,當時她就出來阻止了,說方便面沒有營養,就請了個鐘點工。
如果婆婆來不及做飯,就讓阿姨做,總之不能老吃方便面。
結果婆婆死活不肯,阿姨做了飯也不吃,堅決把阿姨辭退了,并說她只是偶爾吃一下而已。
時間越久,這樣的事情越多,比如有一次,外婆把孩子接去住兩天,婆婆就燉了燕窩,要給她送到公司去。
她說天氣那么冷,千萬別來,等我回家再喝吧,但婆婆冒著風雨來了。
可是沒多久,小區里就傳出,她婆婆冒著風雨給她送燕窩,最后凍感冒了的事。
那時候,她突然就明白過來了,婆婆來的這一年里,確實是幫她帶了孩子,但她也變成了小區著名的“不懂事”的媳婦,甚至是壓榨老人的媳婦。
婆婆生病了,她“不聞不問”,事實上,她多番關心,又給錢又買補品,但婆婆只說前半段,卻從來不和別人提后半段。
婆婆帶孩子忙得只能吃方便面,她知道后立刻請了阿姨,是婆婆硬要辭退的,到了外面就是婆婆辛苦帶孩子,每頓只能吃方便面。
婆婆大冬天里給她送燕窩,她已經百般推辭了,最后就變成了婆婆為了給她送燕窩,導致感冒。
她覺得自己不算一個多么好的媳婦,但起碼也懂得尊重老人,感激老人,怎么莫名其妙就變成了惡媳婦呢!
她不理解婆婆為什么要這么做。
我說這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你婆婆非常討厭你,想敗壞你的名聲,但從你們的相處來看,倒也不至于。
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了,她想在大家面前塑造自己偉大的好婆婆形象,為了突出自己,必須隱瞞一些事實,夸張一些情況。
你足夠差,更能體現她的好。
她郁悶地說,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呢?
我問她,是不是你婆婆這輩子對你老公其實很一般,可能還不如一般母親對兒子的付出?
她驚訝地說,你怎么知道的?
沒有一起住之前,我也不是很清楚,一起住后,我老公才告訴我,當初公婆給我的彩禮,其實都是他自己掙的,他只不過是維護父母的面子而已。
其實他結婚,父母一分錢都沒有出,倒不是他們不肯出,而是真的沒錢。
他說他爸媽以前很懶,但特愛在別人面前擺出一副為兒子無怨無悔,已經奉獻一切的模樣,越在陌生人面前越喜歡這樣。
其實這類人的心理不難理解。
從內心上講,他們是知道自己差勁的,但內心也有羞恥感,就更喜歡營造出一種自己很偉大的假象。
時間久了,甚至把自己都給騙了,而陌生人不知道自己的底細,就更愛演了。
喜歡強調自己付出的人,只有兩種:
- 一種是真的付出了很多,這種通常是在家里念,念給被付出的人聽,因為他們想要的是更多的感激和話語權。
- 還有一種是自己營造的,這種通常就說給外人聽,因為家里人門兒清,外人那里才有表演空間。因為她們需要的是自我滿足,所謂缺什么就秀什么,大概就是這個邏輯。
所以:兒媳口中的惡婆婆未必真的是惡婆婆,婆婆口中的惡兒媳,未必真的是惡兒媳。
人性,很復雜!
晚情:百萬暢銷書作家,編劇,云意軒珠寶創始人,專注女性的自我成長,認為成長比經營更重要。代表作《做一個剛剛好的女子》,新書《越自律 越自由》正在熱銷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