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康佳集團(SZ000016)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僑城集團”)通知:為推進央企之間專業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擬由其他央企集團對本公司實施專業化整合,后續將依法履行相關程序。本次整合或將導致本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仍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有康佳集團負責人對此表示:已啟動專業化整合??导鸭瘓F相關財報和數據顯示,康佳自2011年起連續14年扣非凈利潤虧損,2024年預計虧損26億至29億元,營收從2019年的551億元銳減至2024年的不足120億元。核心業務彩電市場份額從2003年的行業第一跌至2024年的不足9%,被TCL、海信等競爭對手甩開。
在多元化戰略方面康佳如今也面臨失敗,康佳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曾推動康佳跨界房地產、金融等非主業,導致資源分散和巨額減值損失。例如,2017年布局的保理業務累計計提減值近7億元,其他多元化業務合計減值超60億元,嚴重拖累業績。
半導體業務也未達預期,盡管康佳近年聚焦半導體業務(如Mini LED),但2024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僅8296萬元,毛利率為-25.59%,尚未實現規?;?。
另一方面,2023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推動央企聚焦主業、剝離低效資產??毓晒蓶|華僑城集團作為以文旅和地產為核心的央企,需退出與主業協同性較弱的消費電子業務,以響應“國有資本向關鍵領域集中”的要求。據悉,康佳控股股東變更有望通過引入在電子產業鏈更具優勢的央企(如中國電子)或者是規模化運作央企(如華潤)等,實現技術協同與資源互補,推動康佳半導體等業務的發展。
華僑城集團作為控股股東長期干預康佳經營,但其地產背景與消費電子業務缺乏協同性,引發中小股東不滿。例如,2015年內斗導致管理層頻繁變動,2024年“康佳人”回歸后仍難以扭轉頹勢。一方面是華僑城曾主導康佳盲目多元化,另一邊是中小股東希望聚焦科技主業。雙方在“互聯網+”轉型、資產開發(如總部地塊)等問題上多次爆發沖突,進一步加劇業績下滑。
截至2024年6月,康佳資產負債率達86.45%,研發費用率僅3%,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債務壓力限制了其在消費電子和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華僑城集團通過退出康佳,可集中資源發展文旅和地產業務,符合其“瘦身健體”的戰略方向。
可以說,康佳的未來則取決于新控股股東能否通過技術協同與資源整合助其實現業務突破。若整合成功,康佳或有望借力央企資源重振半導體與消費電子業務;若失敗,其行業邊緣化風險將進一步加劇。
至發稿前的4月10日收市,康佳已連續兩日漲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