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大戲剛剛開始
作者:晨晨
編輯:可樂
風品:時完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提出,卓越企業的核心在于“造鐘”而非“報時”。所謂“報時”,是指依賴個人能力解決問題,而“造鐘”則是構建一套系統,讓組織能夠在系統驅動下自我迭代、持續成長。
這一理念不僅適用于企業管理,還揭示了社會制度演進、文明傳承的底層邏輯——真正的長青,不是依賴某一個人的單一智慧,而是源于體系的穩定性、文化的延續性和機制的自適應性。優秀的企業應當是“造鐘型”的,具備高瞻遠矚的視野和長期主義初心。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市場如何波動,它們都能保持蓬勃生命力,持續創造價值。
國信金融認為,市場風險偏好快速下降及潛在的基本面變化或不利于股票市場短期表現。建議關注資產配置結構均衡、股息率相對較高的金融板塊上市公司,其中銀行板塊是首選。
中泰證券亦認為,投資者可以積極關注投資價值標的,特別是那些擁有區位優勢、確定性強的城農商行,如江蘇銀行,更是值得關注的對象。
簡言之,江蘇銀行“造鐘型”特質,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避風港。
1
賦能實體、內生動力打底
如何做到的呢?
最新業績中或可找尋答案。2024年,江蘇銀行營收808.15億元,較上一年增長8.78%;歸母凈利達到318.43億元,同比增長10.76%;總資產規模更是突破3.95萬億元,同比增長16.12%。
憑借出色成績,江蘇銀行2024年不僅穩居全球銀行百強榜第66位,還在“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中位列第69位。在當前有效需求不足、減費讓利、息差收窄以及潛在信用風險增加的復雜經濟環境下,能交出一份穩優成績單實屬不易。
深入業務面,截至2024年末,江蘇銀行存款余額超2.1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3%;貸款余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7%,使其成為少數幾家實現存貸款雙位數增長的上市銀行之一。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公司在區域深耕、特色金融服務以及數智化轉型這三個關鍵領域的系統性布局和持續發力。
作為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以及江蘇省最大的法人銀行,江蘇銀行以江蘇省為核心,深度布局長三角、京津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活躍區域,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區域的資源稟賦優勢,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服務模式,做透五篇大文章,在賦能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持續獲得成長動能。
比如科技金融領域,公司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致力于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以“科創e貸”為例,該產品借助數智化手段,實現了科技企業授信的自動審批和直通放款,自上線以來,已服務超過3000家科技企業。
此外,江蘇銀行還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推出了“蘇孵貸”“設備擔”“儀器貸”等一系列特色產品,滿足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通過構建“蘇銀金管家”等數智化平臺,公司精準對接企業需求,賦能企業數字化發展。目前,江蘇銀行服務的科技企業數量已達2.1萬戶,在江蘇省內排名第一,科技貸款余額超過2200億元。
再如綠色金融方面,構建了以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和ESG“雙輪驅動”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以特色化經營、精細化風控、低碳化運營、專業化研究、體系化信披為“五大支柱”,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的全面發展。
在產品創新上,精準發力,落地了全省首單“環基貸”、全省最大單“水權貸”,并創新推出了“ESG低排貸”“綠電貸”等產品。截至2024年末,江蘇銀行的綠色投融資規模突破5500億元,在人民銀行直管的商業銀行中,綠色信貸占比位居前列。
從更深層次看,江蘇銀行之所以能在多個領域取得優異成績,離不開其堅守“以奮斗者為本、以實干者為先”的價值理念,持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年化ROE達到16.33%,年化資產收益率為1.08%,基本每股收益為1.50元,盈利效率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盡管2024年銀行業面臨諸多挑戰,江蘇銀行依然實現了穩健推進和優勢積蓄。其規模增長并非盲目擴張,而是建立在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和對實體經濟的深度賦能基礎上。一句話,靠內生動力打磨出了一面成長之矛,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2
數智化轉型、夯實質量基座
截至2024年末,江蘇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0.89%,延續了連續多年下降的趨勢,并創下歷史新低。這一成績,得益于江蘇銀行扎實的風控體系、數字化賦能。
江蘇銀行的“1+3+N”風控體系,全面覆蓋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多個領域。通過深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該體系有效提升了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的能力。
在貸款流程的各個環節,江蘇銀行都采取了精準的風險管理措施:貸前,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客戶進行全面風險評估,篩選出優質客戶;貸中,嚴格執行審批流程,確保貸款用途的合規性;貸后,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其中,公司自主開發的“智慧小蘇”大語言模型發揮了關鍵作用。該模型通過深入剖析數百個風控模型的底層邏輯,提煉出超過4000條適用規則,并生成約800項常用組件,組件準確率超過90%,極大地提升了風險管控的效率和精準度。例如,在合同智能質檢和地址智能比對等業務場景中,合同文本提取準確率超過95%,地址風險識別準確率高達99%。
從更宏觀角度來看,這些舉措只是江蘇銀行擁抱科技變革、推進數智化轉型的一個縮影。早在2013年,公司就提出建設智慧銀行,并將“智慧化”寫入發展戰略,持續豐富產品創新業態。
例如,公司緊跟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升級推出了“蘇銀e鏈”服務體系,涵蓋近20種創新信貸產品,覆蓋企業日常經營涉及的訂單類、應收類、預付類、存貨類四類場景,有效盤活了產業鏈資金流通,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全產品、全場景業務覆蓋。截至2024年,江蘇銀行的供應鏈貸款余額超過1400億元,制造業貼息項目數、“蘇質貸”規模、“設備擔”規模均居江蘇省第一。
在零售業務方面,江蘇銀行同樣表現出色。通過強化“金融+場景”的深度融合,江蘇銀行手機銀行App的月活躍客戶量已超過700萬,穩居城商行榜首。推出的江蘇銀行App 10.0版本,將數字化能力與財富管理能力深度融合,在基金服務板塊升級了“海選好基”“基金比對”“主題選基”“基金診斷”等四項功能,解決了客戶找基難、選基難的問題。同時,江蘇銀行還推出了線上專屬理財顧問服務,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專業化的理財建議,滿足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通過這一系列的組合拳,江蘇銀行成功扎牢了資產質量的底盤。不良貸款率已連續9年下降,從2016年末的1.43%降至目前的0.89%。橫向對比來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平均不良率為1.50%,撥備覆蓋率為211.19%。江蘇銀行的不良率較行業均值低0.6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則高出138.91個百分點,兩項核心指標均優于可比同業平均水平。
無論數智化轉型還是“1+3+N”風控體系,這些都只是表象。江蘇銀行已將風險管理、產品創新融入發展血脈,扎牢了合規經營的籬笆,保持了足夠的風險敬畏和高質量發展意識,從而形成了長期的競爭優勢。
3
價值潛力凸顯
成長大戲剛剛開始
盡管近期因一些外部因素導致市場出現短期波動,但長期來看,我國資本市場依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前景。這種信心,不僅根植于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更得益于像江蘇銀行般具備強大實力、長期主義理念的金融機構的穩健表現。
從本質上看,江蘇銀行在各維度展現出“造鐘型”企業的鮮明特質。憑借長期主義的堅守以及高階競爭壁壘的構建,在面對市場波動時,其始終能保持戰略定力,投資價值底座穩健。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在當前復雜的經濟背景下,銀行股的紅利屬性愈發凸顯。江蘇銀行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為金融市場貢獻更多的力量。錨定長期主義的江蘇銀行,其價值之路才剛剛開始。
對銀行股投資者而言,當前的市場環境或許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投資機會。憑借強大的實力、良好的業績和穩健的管理,江蘇銀行不僅能抵御短期的市場波動,還能在長期內創造可觀回報,資產配置的價值潛力凸顯,已是投資者們的優質選擇。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