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選自劉潤《逃出“流量監(jiān)獄”,三招打造品牌超級護城河》
華杉說華與華公司每年都會投廣告,而且還會一直往上加量。他不是通過廣告獲得客戶,不會去管你是看我哪個廣告來的,他說自己沒工夫去問這些問題,他就是只管每年按比例花這么多錢。
因為這不僅是一種投資,還是一種儲蓄。廣告很大程度是一種儲蓄行為。
很多人投廣告,是一錘子買賣的事情,去燒個錢看看能不能一下子把品牌搭起來,這不符合日日不斷,水滴石穿。品牌,是用戶心里的存款。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有人性的弱點,根本不愿意掏錢,一說到掏錢就手軟。很多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關算什么,很多人是連錢關都過不去。
該投放時從不投放,等到需要打品牌建立知名度了,又指望燒錢來獲得成功。哪怕華與華每年都投廣告,花的錢也比那些競爭對手想馬上翻身投放的錢少。
而華與華每年投廣告,公司符號都是這哥倆的照片,多年不變。不是多年不變,是永遠沒變。
其他公司的廣告,搞一輪,用過了,就丟掉了。回頭又要重新設計。
那你說,當華與華每年的廣告投放出去,每次消費者看到哥倆照片的時候會怎么想?
華杉說他們就是要日日不斷,水滴石穿,把能量一點一點積攢在消費者心靈深處的地方。
所以,競爭對手難以模仿。
假如華與華每年花2000萬投廣告,競爭對手模仿90%,每年投放1800萬,那也少了200萬。
華杉要寫書,上來直接把目標干到了1000萬字,競爭對手模仿90%,寫900萬字,那也少了100萬字。
假如說一共有6個獨特的經(jīng)營活動,競爭對手很厲害,每個都能模仿到90%,那6個0.9相乘,也只剩0.54,才相當于華與華的一半。
而且,華與華遠不止6個獨特的經(jīng)營活動。
這樣的護城河,又深又寬。對手根本難以模仿,更別妄想逾越。
所以,華與華就用這些思想指導自己的企業(yè)經(jīng)營,也才有了現(xiàn)在的江湖地位。
由于我是一名商業(yè)顧問,我也是做咨詢的,我對華杉的做法感觸很深。我對我們這種商業(yè)模式起了個名字,叫自管花開的商業(yè)模式。
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我們只管這朵花開的漂亮,只想著散發(fā)自己的光、熱和香氣。
如果在覆蓋范圍之內(nèi),有人被感染了,那真是幸運,他就有機會成為我們的客戶或者合作伙伴了。
我們不愿意拿著手電筒去找客戶,也不想著去說服別人,如果發(fā)現(xiàn)這個人竟然還要被說服,那就只能證明這朵花散發(fā)的光和熱還不夠。
那沒事兒,這不是客戶的錯,這是我的錯,我會繼續(xù)努力。我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爭取我的光影有一天能夠覆蓋到他。
我這朵花只管自己盛開,如果蜂蝶不來,只能說明我開得不夠艷,香氣飄的不夠遠。
這樣的商業(yè)模式,就是“自管花開”。
所以我和華杉很多看法都非常相似,我們都幾乎不上門給客人做服務,我們只等著信任我們的人來到身邊。
在我們看來,這就是走正道。
那什么是入了魔道?
舉個例子,我們聊到現(xiàn)在企業(yè)很普遍的現(xiàn)象,買流量。
很多買流量的行為,是魔道。
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談一個詞,叫精準營銷。買流量這種搜索的營銷,雖然精準,但由于競價機制,這個精準不是免費的,而且費用會越來越高。
更重要的是,這種買流量的快速獲客行為像上癮的毒品,停都停不下來。
因為流量來得快,街鋪也不開了,公司全都搬進了寫字樓。過去還至少擁有這條街上的流量,現(xiàn)在把流量主權全部交給了互聯(lián)網(wǎng),交給流量商。可一旦有一天投不起錢,流量就斷了。
這些人從買流量的第一天起,就邁入“流量監(jiān)獄”,無法掙脫。他們花的錢都是在打廣告,不是在建立品牌。
華杉說華與華公司從2008年開始,每年都要打廣告,到現(xiàn)在11年,怎么說也有過億的廣告投放費用。
但華與華一直把核心放在構建品牌上,是用錢把品牌越壘越高,最后別人是因為華與華的品牌來找他,流量成本也因此越來越低。
如果不是為了建立品牌去打廣告,是一直在買關鍵詞,那么品牌是越來越不值錢。但很不巧,這就是很多企業(yè)正在做的事情。
這樣的行為實際上非常短視,毫無長遠目光。
因為買流量的人,都要求要有明確的、快速的回報,這是即時滿足,不是延遲滿足。
建立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十年前投廣告,誰能保證精準的流量和回報?誰能告訴我,十年后我是不是還要這樣投下去?
現(xiàn)在所謂的精準和回報,甚至都不是以年和月為單位,是以天和小時為單位,這不就是讓人的思想越來越短,目光越來越淺嗎?
華杉告訴我,現(xiàn)在有些人見到他都會說,華與華這兩年干的不錯,異軍突起啊。
華杉一聽就急了,“你才異軍突起,你全家都異軍突起。”
他說自己做咨詢已經(jīng)23年了,成立華與華公司也已經(jīng)17年了,他們真的是從地底下一點點鉆出來的,怎么就變成異軍突起了。
所以華杉說別人很難因為你的思想去認識你,都是看誰有名就趨炎附勢,所以更要積累自己的品牌,不斷夯實在地基上面。
這也是他為什么要寫書的原因,把這1000萬字寫了,可能再過100年,也不會有第二個人做這件事。華杉很實在,說這樣他就能占大便宜,能更好建立品牌。
品牌,是無形資產(chǎn),是超級護城河。
關于品牌的想法,我和華杉的觀點其實出奇的一致。可能因為我們都是做咨詢的原因,對品牌更是格外的重視。
我經(jīng)常講一個理論,叫紅利理論。
每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都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是紅利期從出現(xiàn)到慢慢被吃光的過程。
具體來說,就是從結(jié)構性改變,到效率之爭,到最后的品牌之戰(zhàn)三個階段。
偉大的機會,都源于巨大的結(jié)構性改變。比如說剛剛買流量的電商企業(yè),其實就吃到了巨大的紅利。
在過去我們買東西,都只能到線下去購買,沒有人能想到可以在網(wǎng)絡上進行購物。
可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我們在網(wǎng)絡上就能知道產(chǎn)品信息,選購產(chǎn)品,信息流被打通;
交通的快速發(fā)展,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可以中轉(zhuǎn)運輸,物流被打通;
而支付寶等工具的出現(xiàn),讓結(jié)構性改變扣上最后一環(huán)。原來買賣雙方互不信任,不敢付款也不敢發(fā)貨,怕對方欺騙自己。
可是支付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這一難題,買方的錢打到支付寶進行第三方托管,收到貨之后,支付寶再把錢打給賣家,讓雙方可以放心交易。所以資金流,也被打通。
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都被打通,電商從此蓬勃發(fā)展,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和企業(yè)都被沖擊的七零八落。那些一開始做淘寶的人,大多數(shù)都賺了不少錢,他們吃到了一開始的紅利。
這一階段,是結(jié)構性紅利。
可是現(xiàn)在呢,大家都發(fā)現(xiàn)電商越來越難做,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流量越來越貴,已經(jīng)不再是電商和傳統(tǒng)貿(mào)易商之間的競爭,是電商和電商之間的競爭。電商也從藍海,變成紅海。
所以這個時候,要拼效率。比誰的價格更低,比誰的服務更好,比誰的管理水平更高,比誰的基本功更扎實。
只有這樣,才能占得一點點先機。
這一階段,是效率紅利。
可是再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大家效率都提高了。因為可以使用工具,可以學習,可以模仿,大家都變得很厲害,怎么辦?
最后可能只能靠一樣東西,就是品牌。
品牌就是根植在消費者心中用來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具,品牌是對你的信任,是對你的偏好,是非要選擇你的理由。
所有競爭的終點,最后都會落到品牌之戰(zhàn)。
這就是為什么會說,很多買流量的企業(yè)是短視的,因為他們流量兌現(xiàn)為了銷量,沒有積累為品牌。
紅利理論不僅是告訴大家怎么找到紅利期獲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所有的紅利期都會結(jié)束的,如果在紅利期沒有建立品牌,以前吃進去的,以后都會吐出來。
正確和聰明的做法,是往品牌的永動機里存入資產(chǎn),否則等到紅利吃光的那一天,可能離死也就不遠了。
有的時候,正道就擺在面前,但是人們往往視而不見,因為捷徑更加神秘,充滿誘惑。
世界是很奇怪的,那些走捷徑的人,路越走越遠。那些走正道的人,路越走越寬。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