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八旬老太來銀行轉賬一筆數額高達300萬元的捐款。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加之轉賬的金額又大,銀行工作人員還以為老人被詐騙了,于是當即便選擇了報警。然而,也正是這個“誤會”,揭開了老人的真實身份,以及老人捐獻巨額款項后面的暖心故事。
原來,這名老人名叫‘馬旭’,她是新中國首批空降女兵,離休前曾任空降兵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醫院副院長……
說來慚愧,作為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文史君此前并未聽說過馬旭老人的故事,直到前不久,文史君才從朋友口中聽到馬旭老人的英雄事跡,于時當即便上網查閱了老英雄的相關資料,大為觸動,于是便決定將其作為新一期內容的素材來寫。
當然,對于這樣一位有著高貴簡樸、倔強、奉獻精神的老英雄,無論多么華麗的辭藻都會顯得黯然失色,但文史君還是想用拙筆,寫一寫老英雄的傳奇事跡,以表達文史君對老英雄的崇敬之情。
馬旭,1935年(一說1933年)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木蘭縣一個中醫世家。從小,父母就對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將來能繼承祖業,當一名懸壺濟世的醫生。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馬旭也對中醫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從小就跟著父母學習把脈問診、開方抓藥,小小年紀的她就掌握了許多中醫知識。
眾所周知,彼時的東北大地已經被日本侵略者占領,而為了鞏固在東北的統治,日本侵略者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一邊實行野蠻無道的奴化教育,另一邊則肆意屠殺我東北人民,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作為親歷者的馬旭,恨透了日本侵略者。因此,抗日戰爭一勝利,她就立馬跑進城歡慶勝利,可謂興奮無比。
然而,就在她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卻撕毀了簽訂不到一年的《雙十協定》,悍然發動了內戰。
蔣介石政府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度憤慨。1947年,年僅12歲的馬旭更是毅然決定報名參加解放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過,由于她年紀尚小,因此部隊領導最初并不同意她參軍。但她非常倔強,一直纏著部隊首長毛遂自薦,說自己懂中醫,可以到戰場上救死扶傷。
部隊首長見小姑娘如此執著,便只好答應下來。就這樣,年僅12歲的馬旭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1948年“遼沈戰役”打響,作為衛生員的小馬旭背著藥箱不停地穿梭在槍林彈雨、九死一生的戰場上搶救傷員,戰斗到激烈時,她還得充當戰斗員與敵人作戰,一度負傷立功,被授予了解放勛章。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小馬旭又作為一名志愿軍戰士,奔赴朝鮮作戰,并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還跟她是戰友。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小馬旭不僅背著藥箱穿梭在前線搶救傷員,還把甜美可愛的歌聲帶給了前線的志愿軍將士,大家也都非常喜歡和照顧這個小妹妹,親切稱她為“戰地小百靈”。由于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小馬旭先后被授予了抗美援朝紀念章、保衛和平紀念章和朝鮮政府三等功勛章。
從朝鮮回國后,馬旭被保送到第一軍醫大學深造,畢業后被分配到武漢總醫院工作。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馬旭這回終于可以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了,但事實卻恰好相反。
1961年,當她聽到曾經戰斗過的老部隊正準備組建空降兵時,她毫不猶豫地向上級遞交了請愿書。
當時馬旭已經26歲了,年齡雖然不算大,但她已經結婚,將來肯定會要孩子,而作為一名空降兵,“黃金時間”本就非常短暫,如果懷孕生育的話,那么則就意味著空降兵事業的終結。為此,馬旭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做絕育手術。
不得不承認,對于一個已婚的女人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但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馬旭卻對此毫不猶豫,其信念之堅實在令人佩服。
馬旭與丈夫顏學庸不僅是戰友,還是同鄉,他們倆擁有共同的職業、愛好和革命理想,而也正因如此,對于馬旭做出的這個決定,丈夫顏學庸表示十分理解和支持。
不過,對于這件事,夫妻倆并未對任何人說起過,以至于當部隊首長見馬旭結婚多年卻沒有一個孩子,還多次關心地讓她去醫院檢查治療,但每次都被她笑著搪塞過去了。
從醫院轉到空降兵部隊第二年,馬旭就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登機跳傘,在此后二十多年時間里,她先后跳傘的次數達140余次,創下了三項中國之最——第一個跳傘女兵、跳傘次數最多的女兵、實施空降年齡最大的女兵。
在武漢軍區總醫院工作時,只有二十多歲的馬旭就已經是科室的骨干,轉到空降兵部隊后,又接連創下了三項中國之最,這無疑印證了那句話:“強者從不抱怨環境!”
然而,你以為馬旭的傳奇人生就僅限于此了嗎?非也!在其年屆五十時,馬旭又轉而投身科研,針對“傘兵著陸容易損傷”這一世界性難題進行了刻苦鉆研。
在此期間,馬旭和老伴顏學庸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結合自身的跳傘經驗,于1983年研制出了“充氣護踝”,這項技術可以使傘兵著陸時受到的沖擊力減半,扭傷情況則幾乎接近于零,該技術于1989年榮獲國家專利。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國空降兵獲得的第一個專利。
在這之后,夫妻倆又研制出了“單兵高原供氧背心”,同樣也榮獲了國家專利。
在這之后,馬旭夫妻倆又撰寫了《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一書,填補了我國空降兵生理病理學方面的空白,以至于她還被外國專家稱為中國軍中的——“居里夫人”。
1995年后,年過花甲的馬旭正式離休,但她卻一點兒也閑不下來,她和老伴一起,懸壺濟世,為貧苦百姓義診。
事實上,一直以來,馬旭都有一個愿望,那就為家鄉木蘭縣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自從參軍以來,她就沒有回過家鄉,她總覺得應該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點什么。
于是,在2018年至2019年間,馬旭夫婦先后向家鄉木蘭縣捐出了自己的畢生積蓄1000萬元,用于家鄉的教育、文化等公益事業。這筆錢是他們兩老這幾十年來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里面有他們的工資、退休金、專利獎勵等等。
毫無疑問,他們夫妻倆退休后原本是可以過上非常舒適的生活的,但事實卻是他們的生活依舊簡樸,沒有所謂的豪宅別墅,只有木蘭山下一個不起眼的小院。
而這個所謂的小院,也只有兩間低矮的平房,而且墻面已經斑駁開裂,屋里面的陳設也非常簡單,只有幾件破舊的老家具和年久失修客廳吊燈;兩位老人的吃穿用度也非常簡樸,衣服是部隊發的作訓服,腳上是15元一雙的鞋子,且鞋面和鞋底已經被磨得發亮,還有一部用了十多年的老舊翻蓋機……
人們都覺得兩位老人的生活實在是太過清苦了,但二老卻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很知足。對此,馬旭曾說:
“小時候是父老鄉親用百家飯養活了我,長大后是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那些舊家具用起來還挺好,稀飯小菜吃起來也挺香,我們對生活很滿足,一直想為家鄉人民做點事情。”
2019年2月18日,馬旭獲得了“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當看到頒獎詞的那一刻,文史君也不禁動容: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由于老人的杰出奉獻,在這之后老人又先后榮獲了一系列的榮譽,全國道德模范、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等等……
盡管榮譽滿身,但馬旭夫婦始終初心不改,盡其所能的幫助所需幫助的人。
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但不管氣節也好,還是人格也好,愛國始終是第一位的。愛國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這一點上,馬旭夫婦堪稱國人之榜樣。
馬旭老人用她那高貴的簡樸、倔強和奉獻精神完美詮釋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愛國精神!安貧還能樂道,這份赤子之心,令無數國人動容,讓人淚目!
文章的最后,讓我們一起為馬旭老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
參考文獻:
1. 新中國首位女空降兵的傳奇人生.人物春秋.裴高才
2. 軍中“居里夫人”——馬旭.人物榜.雪墩兒
3. 馬旭: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潮流人物
4. 中國首位女空降兵捐千萬積蓄 銀行曾擔心老人受騙報警 新華網
5. 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馬旭為家鄉木蘭縣捐獻千萬積蓄 東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