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降低對美關稅,甚至把這關稅降到零,我們仍將在與越南貿易中面對約1200億美元的逆差。”
4月4日,中方給全世界打了個樣,不到48小時就宣布了對等反制措施,越南則進行妥協,妥協結果如何?
據媒體報道,越南領導人蘇林在4月5日提出取消所有對美進口商品關稅,并請求將美國上周宣布的46% 關稅至少推遲 45 天(從 4 月 9 日起算)。這一提議與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平臺的表態一致,后者稱越方愿 “消除對美商品關稅”。然而,白宮高級顧問納瓦羅明確表示 “這遠遠不夠”!
這給外界傳遞什么信號?“跪了也不行!”
歐盟怒了!
4月7日,據《人民日報》報道,歐盟委員會將于當地時間7日晚間向成員國提出一份產品清單作為報復措施,而非對更廣泛商品實施對等關稅。該清單高達280億美元,將包括美國的肉類、谷物、葡萄酒、木材和服裝,以及口香糖、牙線、吸塵器和衛生紙等產品。
東盟“抱團”了!
據《聯合早報》報道,4月7日當天東盟也作出反應了!
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說:“我們作為亞細安這個群體——這個擁有6億4000萬人口、經濟實力位居全球前列的區域,應展現集體力量,堅定團結。”
馬來西亞正協調成員國于4月10日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美國征收關稅的應對措施。
當“漫天要價”沒有得到想要的“跪下唱征服”,美國繼續施壓,卻把矛頭對準“最硬的骨頭”,可人家每次都主動找茬。
4月7日當天,據《聯合早報》報道,特朗普發文稱:“如果中國不在星期二(4月8日)之前撤回其在長期貿易侵害之外再加征的34%關稅,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征50%的關稅。”
看來,特朗普還是懂得“射人先射馬”的典故,然而“天塌不下來”,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持久戰”(已有8年成功經驗):
“對方每次翻臉,都是我們成長的階梯。”
第一,我們成長了,對手卻寸土未進。
2018年7月6日,美國正式對中國部分產品加征關稅,美國主動發起關稅大戰。7年過去了,我對美市場依賴程度大幅下降,據《人民日報》報道,我對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
古話說得好,“一鼓作氣再而衰!”如今美國再度發起大戰,其勝算基礎日益動搖,4月7日,美國總統再度發文追加籌碼,那就等著“三而竭”!
反倒是美國離不開中國:不僅在很多消費品上離不開中國,很多投資品和中間產品也需要從中國進口,有若干品類依存度超過50%。
第二,我們進步了,對手拿什么“7年之癢”。
當年35項我們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目前已經攻克了21項。
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光刻機技術也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當初荷蘭人自豪地說:就算給中國人光刻機的圖紙,他們也造不出來。
然而不用圖紙,我們都能造出來。
多家外媒報道,成立不到四年的新凱萊(SiCarrier Technologies),已成功研發適用于300毫米晶圓的28nm浸潤式光刻系統。
加上很多技術還沒有到官宣的合適時機,因此,攻克的遠不止21項,更加說明35項關鍵技術都將被攻克。
如果七年前美國沒有突然發難,我們可能就是“溫室里的花朵”,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也應當感謝美國時刻“監督”我們茁壯成長!
第三,沒有人喜歡“喜怒無常而又貪得無厭”的人
美國人想要維持美元霸權,又要貿易順差,還要工業回流,這不符合規律和邏輯:
1. 維持美元霸權的基礎是貿易逆差。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 1960 年提出的 “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揭示:當一國貨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時,其必須通過貿易逆差向世界提供流動性。
美國現在的生態位是:只需通過發行世界貨幣,就能低價購買全球商品,拿走全球工人、農民為他們辛苦生產的勞動成果,享受世界頂級生活質量。
但這種生態位也決定著美國一定是貿易逆差國。
而這種生態位恰恰是美國人自己選擇的。
為何這么說?
我們看看中國現在的生態位:2024年工業增加值40.5萬億,占全球工業產值28.7%的工業強國。
這是一個既能滿足14億中國人,還能滿足全球各國的工業強國,這種生態位決定著中國必然是貿易順差國。
這幾年,我們為何要持續化解房地產、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呢?就是避免中國走向“脫實轉虛”。
因為歷史教訓擺在眼前,我們是“摸著美國過河的”。
根據歷史統計資料,1950年的美國處于比我們還“生猛”的生態位:
1950 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本國 GDP 的 27%,更占全球的40%,美國鋼鐵產量占全球 46%,汽車產量占 80%,石油產量占 53%,均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工業格局中美國占據絕對優勢。
那么,美國人是如何一步步削弱這種優勢的?
1971年,美國宣布放棄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于是美國就走上“印鈔之路”,于是僅保留高科技行業,將低端產業轉移出去。
1990 年,美國工業增加值全球占比進一步降至 25%。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加入 WTO 后,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從 2001 年的 3% 躍升至 2022 年的 30.7%,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
美國經濟重心從工業轉向服務業,2022 年服務業占 GDP 比重超過 80%。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統計:2024 年美國工業增加值為 3.7 萬億美元,占 GDP 的 12.8%,而同期中國占比則為28.7%。
2001年美國占比22%,中國占比3%;
2024年美國占比12.8%,而中國占比躍升為28.7%。
2.“這輩子是不可能進廠的。”
特朗普那句“生產在美,否則交稅”(Produce in US of pay tax)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是主觀上不愿意。別說美國人年輕不愿意進廠,就是現下中國年輕人也難得有人愿意吃進工廠的苦。
二是客觀上難實現。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和中國國家統計局等權威機構數據,結合行業報告與研究分析,2024 年美國工人平均時薪約為 34-35 美元,中國工人平均時薪約為 4.5-5.5 美元。
美國工人時薪是中國工人的7倍,這讓企業主如何搬家回美國?
3.“內戰或先開打!”
截至2025年4月8日,自1月份以來美國股市蒸發了11.1萬億美元,其中4月3日至4日兩日就暴跌6.6萬億美元。
中國新聞網 4 月 7 日報道,特朗普關稅政策導致美股總市值從 1 月 20 日的約 76.9 萬億美元縮水至 4 月 8 日的約 65.8 萬億美元,跌幅達 14.4%。
這損失的是誰的錢?
就是上文提到的“金融美國”的錢,也就是美國東西岸科技金融集團的錢。
實際上是美國中西部紅脖子犧牲美國國際資本家利益,來推動“工業回流美國”。
“偷雞不成蝕把米!”
關鍵這米不是共和黨人的米,而是民主黨的根基。
“慷他人之慨,得自己之實惠!”
從上文分析,這條路從客觀上、主觀上都行不通。
別忘了,美國“南北內戰”就是因為北方工業集團企圖犧牲南方農場主利益而引發的。
當時是美國北方贏了,然而力量此消彼長,不可同日而語。
現如今,美國工業集團淪為“紅脖子軍團”,而當初的農場主身位則躍升為國際資本家。
且不管他們斗法結果如何?就當全球各國買了很貴的門票,去看他們之間開撕大戲!
看見更大的世界,認知更真的世界!
老規矩,點贊轉發分享就是支持詩一世界!
信息來源丨《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或期刊報道;
聲明:本文為詩一世界原創獨家分析,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