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藥吃了幾年,怎么突然就說有致癌風險?”
不少老年人最近聽說“某些降壓藥被曝有致癌成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吃藥是為了穩住血壓,保住命,結果藥里居然藏著“害命”的東西?這話聽著就讓人心慌。
但事情真有那么嚴重嗎?是不是該一股腦停掉這些藥?還是說,這又是一次媒體放大的“驚嚇”?
今天我們就把這件事掰碎了說,說到點子上,說到心里去。
被“點名”的6種降壓藥,到底咋回事?
要說“含致癌成分”,得先說清楚是一種叫N-亞硝基二甲胺(NDMA)的雜質,這種成分并不是降壓藥“本身”有問題,而是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種污染物。
換句話說,藥本身沒毛病,是加工環節出了差池。
被點名的幾類藥,主要是沙坦類降壓藥,比如纈沙坦、厄貝沙坦、氯沙坦等。
這些藥在國內使用廣泛,不少中老年人常年服用。那它們是不是就真的不能吃了?
不是的。不是藥物本身有毒,而是部分批次在生產環節不規范,導致雜質超標。
藥監部門一旦發現問題批次,都會第一時間下架、召回,群眾手里的藥如果不是問題批次,依然是可以安全服用的。
但這件事確實提醒我們:吃藥這件事,不能“閉眼信任”,也不能“聽風就是雨”。
致癌三個字,嚇人但不能被誤解
N-亞硝基二甲胺這個名字陌生,但它不是新鮮事。
它是一種公認的潛在致癌物,在實驗動物中長期、大劑量攝入會增加癌癥風險。
大家熟悉的腌制食品里,如果加工不當,也會產生類似物質。
甚至連自來水中,在氯化處理過程中,也可能生成微量NDMA。
但請注意,這種物質的“致癌性”取決于劑量和持續時間。
就像曬太陽會曬傷,難道我們因此就不出門了嗎?
一樣的道理,關鍵是控制風險,而不是談“癌”色變。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檢測標準,NDMA的安全攝入量是有科學依據的。
只要藥品中的NDMA含量在標準以內,是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的。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說,沒必要“聽說致癌就扔藥”,更不能擅自停藥。
吃藥的人有錯嗎?錯的是“我們不知道怎么吃”
在門診上,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醫生,我吃這個藥已經十年了,現在聽說有問題,是不是我早就被害了?”
很多人對自己吃的藥成分、作用、副作用都一知半解。
藥盒上寫的字太小,說明書太長,干脆不看,醫生一開就拿來吃。
這種“盲目信任”,在平時看似省事,關鍵時候卻容易出事。
吃藥也是一種學習。就像你學會了怎么用智能手機,就能少被騙;學會了怎么看藥盒、識別通用名,就能避開風險。
比如這次被曝含致癌成分的藥,都是沙坦類藥物,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適合高血壓、心衰、糖尿病腎病患者。
它們的替代藥物也有,比如普利類(如貝那普利)、鈣通道阻滯劑(如氨氯地平)等,但每種藥有其適應癥和副作用,并非誰都能隨便換。
這就好比穿鞋,尺碼對了才舒服。不是說看別人穿著好,就換上自己的腳。
藥品安全,靠監管也靠我們自己
很多人會問:“那既然有風險,為什么一開始不查清楚?”
藥品監管就像篩網,有大網也有小網,初期審評主要看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NDMA這種雜質的檢測,是近年來才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
2018年起,美國、歐洲、日本等相繼檢測發現部分廠家的沙坦類藥物中NDMA超標,中國也迅速開展排查。
國家藥監部門對此類問題的處理態度非常明確:發現問題,立刻召回、通報、整改。
這說明我國的藥品監管體系在不斷升級,也在向國際標準靠攏。
但光靠監管不夠,我們自己也要有“識藥”的能力。比如:
一是認清藥品的通用名。別只記“藍盒子”“小白瓶”,要看清楚藥盒正面那個“通用名”,比如“纈沙坦片”才是關鍵。
二是關注藥品批號和有效期。一旦有問題批次被通報,可以第一時間對照手里的藥。
三是不要隨意囤藥、換藥。尤其是網購、代購、代配的藥,存在來源不明、監管盲區的問題。
高血壓不是小毛病,別讓恐慌“拖了命”
有些老人聽說藥可能有致癌物,一下子就停藥。
一停,血壓飆了上去,頭暈、心悸、甚至中風。你說哪個更危險?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不是靠“忍一忍”就能好的病。
它像是水龍頭漏水,看著慢,其實一點點在傷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
藥物控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
就算哪天真發現某種藥存在問題,也有替代方案,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我們要明白,風險不是零就等于安全,風險不是高就等于立刻致命。
像開車上路,永遠有事故風險,但你不能因為怕交通事故就不出門。吃藥也是同理。關鍵不是怕,而是知情地怕、科學地怕、理智地怕。
最后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
有句話說得好:“不怕你吃藥,就怕你不懂藥。”
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被動吃藥,也不能一聽風聲就“扔藥”。了解藥品、關注信息、定期復診,才是真正對自己健康負責的做法。
對父母,對親人,最好的提醒不是恐嚇,而是教育,不是禁忌,而是理解。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解開心里的疙瘩,也希望你把這份知識轉發給還在疑惑的家人朋友。
吃藥這事,不怕小心,就怕無知。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沙坦類藥品中亞硝胺類雜質控制的通告[EB/OL].(2021-05-14) [2]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藥物中N-亞硝基化合物檢測與控制研究進展[J].藥物分析雜志,2022,42(2):219-226. [3]李德培,王曉燕.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3,26(4):470-474.
聲明:本文內容基于權威醫學資料及臨床常識,同時結合作者個人理解與觀點撰寫,部分情節為虛構或情境模擬,旨在幫助讀者更好理解相關健康科普知識,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