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一句話的表達方式,正在決定AI是否“聽懂你說話”。
谷歌最近低調發布了一份近70頁的提示工程白皮書,由技術專家Lee Boonstra主筆,看似是一份技術文件,卻在開發者圈子中迅速引爆。
它不僅揭示了大型語言模型(LLM)如何“聽懂”提示,還在某種程度上,預告了未來人類如何與AI深度共生的路徑。
是的,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誰能寫好提示,誰就能真正駕馭AI。
01什么是提示工程?是指令,更是“語言鑰匙”
簡單來說,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就是與AI溝通的藝術。
你不需要寫代碼,也不需要掌握復雜算法,只要你能設計出一句既清晰又精確的提示,AI就能為你生成內容、寫程序、分析趨勢,甚至完成多步邏輯決策。
谷歌的這份白皮書中,系統性地梳理了提示工程的核心邏輯:
- 零樣本提示:直接下命令,不給例子(適合任務簡單或熟悉度高的場景);
- 少樣本提示:給1~3個示例,讓AI“知道你想怎么做”;
- 系統/角色提示:設定AI的身份、語氣、背景,模擬對話或任務狀態;
- 上下文提示:補充背景知識,讓AI少走彎路。
這就像是對AI說:“你是我的員工/助理/專家,我想讓你完成這個任務,這是流程和范例,現在,請開始吧。”
你說得越準,AI表現越穩。
02更重要的是“高階提示力”:讓AI學會思考、行動和糾錯
真正讓這份白皮書“出圈”的原因,不僅在于它講了“怎么發指令”,更在于它展示了AI的“思維能力”是可以通過提示激活的。
幾個重要關鍵詞值得注意:
- CoT(Chain of Thought)鏈式推理:一步步引導AI邏輯拆解,特別適合復雜決策;
- ReAct(Reasoning + Action)推理+行動:讓AI先想清楚,再去調用外部工具查信息;
- ToT(Tree of Thoughts)思維樹探索:多路徑嘗試,最后收斂為最佳解;
- 自一致性投票:讓AI多次回答同一問題,然后比對出“最可能正確”的答案。
這些技術已經被用于法律咨詢、數學求解、商業決策、代碼調試等多個領域。
一句話總結:你不僅可以讓AI“聽話”,還可以讓它“更像人”地思考。
03代碼提示:不僅是開發工具,更是生產力引擎
谷歌白皮書專門列出了提示工程在“代碼生成”方面的巨大潛能:
- 編寫函數 / 類:輸入自然語言,輸出結構化代碼
- 解釋代碼:適用于調試遺留系統或初學者學習
- 自動化測試:生成單元測試、邊界條件測試
- 性能優化:AI給出更快/更省資源的替代方案
- 文檔生成:為函數生成說明、參數描述、用例演示
以前,這些要靠手寫、靠時間、靠“經驗老員工”;現在,一個結構化提示+AI,就能完成80%的工作量。
它不只是效率提升,而是在“釋放開發者的思考力”。
04提示工程的下一步:將成為“人人必備”的技能
別誤會提示工程只是程序員的事,它正快速滲透到所有內容工作場景:
- 媒體寫稿:通過場景化提示快速生成新聞、摘要、標題
- 市場運營:通過提示引導生成文案、分析用戶反饋
- 教育培訓:提示生成考題、講解、互動對話模擬
- 法律合規:讓AI做“模擬律師”,做判例推理
- 醫療輔助:生成病歷摘要、患者溝通材料
而隨著多模態AI的發展,提示不僅是文本輸入,還可以是圖像、語音、視頻。
白皮書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趨勢:AI自己生成提示,AI引導AI。這不是未來,而是正在進行中的現實。
05最后:掌握提示力,就是在接入AI的“操作系統”
從外表看,AI像是一個萬能的搜索引擎,但真正的區別在于:
搜索是你提問,它回答;AI是你“編程”,它執行。
而提示工程,就是這種“編程語言”。
它不屬于極客圈,而屬于所有想用AI真正做事的人。
未來,Prompt Engineer(提示工程師)不是一類職業,而是每一個高效個體的“第二思維引擎”。
谷歌這份白皮書,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但它已經悄悄標注出一件事:
AI不是替代人,而是放大人。誰能正確“提示”,誰就能掌握AI世界的控制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