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維雅豪橫出手以7.8億美元從Black Diamond Therapeutics引進一款針對實體瘤RAS突變和RAF改變的尚處于1期臨床的小分子藥物BDTX-4933。如今,施維雅的競爭地位因慢性疾病藥物市場的挑戰而受到威脅,其正主動尋找新的前進道路,最新目標便是涉足腫瘤領域。近年來,施維雅通過收購和引進不斷加強其腫瘤管線,已成為腫瘤治療領域一匹不可小看的“黑馬”。
IDH抑制劑領跑者
異檸檬酸脫氫酶(IDH)是三羧酸循環中的一種關鍵性限速酶,IDHs存在三種同工酶,分別為IDH1、IDH2和IDH3。其中IDH1和IDH2的突變所造成的功能缺失,會直接影響產物構成——α-酮戊二酸轉化為致癌代謝物2-羥基戊二酸,促進癌癥的發生。IDH1突變多見于實體腫瘤,IDH2突變常見于血液系統腫瘤,但IDH3突變并不常見。
在如今靶點內卷的時代,IDH抑制劑領域猶如一片藍海。在這片藍海賽道中,施維雅可謂遙遙領先,不僅擁有IDH1/2抑制劑Voranigo(vorasidenib),還有已上市的IDH1抑制劑Tibsovo(ivosidenib)和IDH2抑制劑Idhifa(enasidenib)。這三款產品均由施維雅于2020年以18億美元收購Agios制藥公司的腫瘤業務所得。
2024年8月,施維雅圍繞IDH布局腫瘤業務迎來了里程碑事件:FDA批準Voranigo(vorasidenib)上市,用于治療攜帶IDH突變的低級別彌漫性腦膠質瘤。這款可穿透血腦屏障、同時針對IDH1和IDH2突變的雙重抑制劑,是FDA批準的首款可用于這類患者的全身療法。具體數據看,vorasidenib的主要終點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到27.7個月,而安慰劑組為11.1個月。關鍵次要終點至下一次干預時間(TTNI)具備統計學顯著性,vorasidenib組的中位TTNI尚未達到,而安慰劑組為17.8個月,兩者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其他數據,vorasidenib組每6個月的腫瘤體積平均減少2.5%,而安慰劑組每6個月的腫瘤體積平均增加13.9%。
同時,施維雅還在進一步挖掘vorasidenib的潛力。目前已啟動一線治療4級星形細胞瘤的2期臨床、聯合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的1期臨床以及聯合替莫唑胺治療IDH1或IDH2突變腦膠質瘤的1b/2期臨床研究。對vorasidenib的臨床布局,可以看出施維雅對產品朝一線拓展以及聯合用藥方面的規劃。
施維雅的IDH1抑制劑ivosidenib上市已多年,已斬獲四項適應證,從IDH1突變的血液腫瘤與實體瘤均有覆蓋。對于ivosidenib的適應癥拓展,施維雅在IDH1突變的膽管癌一線及二線、軟骨肉瘤一線及二線、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一線以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的一線治療中,均有臨床研究在進行中。
相比之下,IDH賽道中其他產品,除了已上市的Rezlidhia(olutasidenib),和黃醫藥的IDH1/2抑制劑HMPL-306進展最快,處在3期臨床階段。其他已進入臨床階段的同類在研藥物還有貝達藥業的BPI-221351、禮來的LY3410738、Nerviano Medical Sciences的NMS-173。可見未來施維雅在IDH賽道中,不論是雙靶點還是雙靶點,還將領跑相當長一段路程。另外,隨著vorasidenib和ivosidenib適應癥不斷向一線推進,相關產品想要跟上施維雅的步伐還存在不小的難度。
雄心勃勃
施維雅進軍腫瘤領域始于2018年收購Shire腫瘤業務,獲得包括Oncospar(培門冬酶)(一種用于治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藥物)和Onivyde(伊立替康脂質體注射液)。2022年3月,Onivyde在中國獲批,打破了國內繼1999年吉西他濱獲批胰腺癌適應癥后,近20年沒有針對胰腺癌的治療方案獲批的狀況,為胰腺癌患者帶來了創新的解決方案,也是施維雅中國上市的首個腫瘤產品。
而后又通過收購Agios Pharmaceuticals成為IDH抑制劑的頂級玩家,并購丹麥Symphogen公司補強腫瘤抗體研發實力。另外,施維雅還不斷通過外部合作模式拓展其早期臨床管線,包括與GNS合作開發多發性骨髓瘤藥物,與Oncodesign合作探索胰腺癌治療新靶點、與Gustave Roussy簽署腫瘤學合作框架協議。
胃腸道腫瘤一直是施維雅深耕的重點領域。2015年花費1.3億美元從TAIHO引進的Lonsurf(trifluridine+tipiracil,曲氟尿苷替匹嘧啶)已成為結直腸癌的三線標準治療方案。此外,施維雅還在Lonsurf的聯合療法上“下功夫”:與貝伐珠單抗的聯合方案相比單藥可顯著改善mCRC成人患者PFS和OS,已獲FDA批準適應癥,與EGFR單抗S95026(futuximab/modotuximab)的聯合方案在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臨床確證。
目前,施維雅管線中的其他腫瘤在研產品覆蓋到MET、TIM3、CD73、NKG2A、MAT2A等多個靶點,藥物類型既有小分子又有抗體藥物,適應癥拓展至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
此外,在MNC競相擁抱AI的當下,施維雅也不例外,分別與人工智能公司Aqemia、Owkin合作開發創新靶點的小分子藥物,今年初又與谷歌云達成一項為期5年的合作,聚焦人工智能與生成式AI技術,助力新藥研發效率。此外,施維雅還建立了自己的高通量AI平臺Patrimony,并利用平臺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
目前腫瘤領域已成為施維雅戰略增長的新支柱。財報顯示,2024財年施維雅合并收入達到59.02億歐元,同比增長10.8%;其中腫瘤學領域的銷售收入為14.30億歐元,占集團合并收入的24.2%,較2023財年的20.2%有所提升。
施維雅曾在2022年發布2030集團發展目標,預期2025年實現10億歐的腫瘤領域的收入,到2030年的收入至少要30億歐。結合已上市腫瘤產品的銷售業績,施維雅在腫瘤領域形成了早期創新發現、臨床拓展以及持續商業化的完整布局,相信隨著vorasidenib的獲批,以及圍繞IDH展開的腫瘤業務,同時并借力AI技術不斷開發創新腫瘤產品,施維雅在腫瘤領域的持續規劃將助其實現目標。
參考來源
[1]施維雅公司官網
[2]Exclusive:Servier Establishes First U.S.Toehold in Boston with Immediate Focus on Oncology
[3]實體瘤,血液瘤領域“雙開花”,一起來看IDH1的最新進展;凱萊英藥聞
聲明:本內容僅用作醫藥行業信息傳播,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藥智網立場。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