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個女孩的脖子……”每當18歲的小微(化名)走在大街上,總會引來路人好奇的目光,她每次都會不自覺地加快腳步,匆匆離開。
走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甲狀腺外科診室的時候,小微脖子上突出的包塊已經排列成了“兩行”,左右兩側各突起了好幾個乒乓球大小的包塊,本該光滑的少女脖頸成了歪歪曲曲的“大脖子”。更嚴重的是,小微的腫瘤已侵犯到了氣管、咽喉和食管,影響她的日常呼吸,也讓她在同齡人中產生了自卑心理。
小微的“大脖子”
小微5歲的時候就被確診為甲狀腺癌,脖子上早已有小腫塊凸起,為什么拖了十多年才來做手術?說來令人感慨,小微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很多醫院鑒于手術的難度,都婉拒為她進行手術治療。
甲狀腺癌≠“幸福癌”
未分化癌從發現到死亡僅6個月
很多人都覺得甲狀腺癌預后良好,因此甲狀腺癌也被稱為“懶癌”“幸福癌”。事實并非如此,大約10%的甲狀腺患者是高危型的甲狀腺癌,包括高危亞型分化型甲狀腺癌、髓樣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這幾類甲狀腺癌預后差、進展快。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教授是我國最頂尖的甲狀腺癌診治專家之一,是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專業委員會前任主委,現兼任國家癌癥中心甲狀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主委。葛明華教授團隊近年來在臨床上遇到不少這樣的高危甲狀腺癌患者,尤其是甲狀腺未分化癌,屬于“癌中之王”,好發于老年人,進展飛速且預后很差,從發現到死亡平均在六個月內。
近日,葛明華教授帶領的高危甲狀腺癌診療團隊入選了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團隊以解決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癥為目標,通過團隊協作、技術攻關和創新診療方案,不僅大幅提高疾病診療效果,更打造出具有臨床特色的品牌專病門診,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群眾。
甲狀腺癌未分化癌:病程進展快
10多年前就帶領團隊開始關注
為什么會關注到高危甲狀腺癌并一直在此領域深耕?
這要從多年前葛明華教授遇到的一個患者說起。他是杭州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甲狀腺未分化癌,腫瘤直徑不到2厘米,入院時精神狀態非常好,甚至看不出生了病。
術后兩個月復發,再次被送到醫院,病人整個頸部都是巨大的腫塊,還轉移到了肺部。由于腫瘤太大壓迫到氣管,實施了氣管切開。但沒幾天,氣管切開處又被新長出的腫瘤堵住。沒有有效的針對性藥物加上那樣的情形根本無法手術,很快病人就去世了。
看著鮮活的生命消逝,葛明華教授內心充斥著難過、遺憾,還有不甘心。從那之后,他更加關注甲狀腺未分化癌。“近幾年,我們整個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在甲狀腺未分化癌,包括它的發病機制、藥物靶點研究等,在手術及放、化療都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最終肯定得從藥物方面突破。”
葛明華教授坦言,團隊把甲狀腺未分化癌作為主攻方向其實是很“不理性的”,因為它的發病率極低,自己一年最多能碰到十幾例,從全國范圍講,一年也只有8000-10000例。“但這些患者需要有人能夠治療他們,只要能取得點滴進展,在治療上起到效果,就是極其有意義的。”
甲狀腺乳頭狀癌:也不能輕視
臨床接診中10%的患者會復發
未分化癌、濾泡癌、髓樣癌、低分化癌等高危型的甲狀腺癌,是葛明華教授團隊關注的重點之一。與此同時,還有一類患者也引起了團隊的關注:甲狀腺乳頭狀癌占甲狀腺癌的70%-90%,其中10%-20%為高危亞型(如高細胞亞型、彌漫硬化型),侵襲性強,術后復發率高。
“大眾觀念中都覺得甲狀腺乳頭狀癌是‘幸福癌’,根據我們臨床上接診的患者,有10%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當時手術后痊愈了,但過了一段時間,會變為復發、難治病人,出現廣泛轉移,較為常見的是肺轉移、骨轉移等,此外還有局部復發,如淋巴結轉移。”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譚卓副主任醫師說。
譚卓提到,近幾年,高危甲狀腺癌患者的比例出現了明顯上升,術后復發的甲狀腺癌患者增多。“這類復發患者的手術往往比較復雜,缺乏有效的手術以外的治療方式。”這成為了高危甲狀腺癌治療的最大痛點。
甲狀腺癌術后是否會出現轉移要根據個體情況判斷,由于亞型不同、個體差異,每個患者的情況各不相同。43歲的吳先生(化名)四年前查出甲狀腺癌后,在當地醫院進行了切除手術。沒想到術后四個月,就出現了胸骨轉移,這讓他和家人都措手不及。后經過當地醫院醫生介紹,吳先生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頭頸外科團隊。
接診的譚卓立刻為吳先生做了綜合評估,吳先生的情況可以選擇藥物治療,但通過分析,發現藥物治療費用偏高,且效果也不一定能保證,后與吳先生家屬進行溝通,雖然手術難度和風險較大,但還是有切除可能。吳先生和家屬很信任譚主任,認同了手術的方案。譚卓立刻為吳先生制訂了手術計劃,在術中完整切除了已經轉移的胸骨柄。如今距離手術已有三年,吳先生的狀況一切安好。
譚卓提到,很多人覺得晚期甲狀腺癌可能沒什么希望了,在這樣的階段選擇了放棄。這樣的選擇有時是很可惜的,因為部分高危甲狀腺癌如果能夠手術切除或找到特定的治療靶點給予精準治療,患者還是能夠有明顯的生存獲益。
多學科診療團隊優勢
為高危甲狀腺癌患者提供“一條龍”服務
如今,小微已經順利通過體檢,正在備戰高考。這得益于半年前譚卓聯合多學科團隊為小微制訂了專屬的手術方案。
在麻醉科、重癥醫學科、內分泌科、核醫學科等多科室的合作下,譚主任為小微進行了雙側甲狀腺癌擴大根治術,手術進行了10多個小時,順利完整切除了雙側甲狀腺腫瘤、頸部的巨大轉移淋巴結及縱隔的多發轉移淋巴結,后期還進行了碘131核素治療。
從2010年開始,葛明華教授帶領團隊走在全國前列,率先開展頭頸腫瘤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很多時候,局部晚期的甲狀腺癌不是單靠我們一個團隊能夠解決的,當出現其他部位的侵犯或轉移時,多學科聯合起來,術業有專攻,成功的幾率更高。”
目前,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頭頸外科已全面、規范開展了頭頸腫瘤的MDT多學科討論,幾乎每一位復雜甲狀腺癌的患者都得到了多學科團隊的聯合診治。
“甲狀腺的位置比較特殊,當腫瘤侵犯氣管、食管或包裹頸總動脈時,手術難度非常大。我們團隊最大的優勢是復雜甲狀腺癌手術技術較強,多學科團隊協作好。”頭頸外科主任、高危甲狀腺癌臨床創新團隊臨床負責人鄭傳銘主任醫師提到,在高危甲狀腺癌的診治上,豐富的經驗很重要。浙江省人民醫院每年接診200多例高危甲狀腺癌患者,從患者的手術治療到術后的治療方案與管理流程已有了系統化的掌握,能夠為這樣的患者提供“一條龍”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該團隊接診的甲狀腺癌復發轉移再次手術患者,目前都很健康。
此外,考慮到極大部分甲狀腺癌預后良好,為了讓這些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質量,更好的手術切口美容效果,團隊一直在探索研究。2017年初,在國內創新性開展改良的“無充氣腋窩入路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鄭傳銘表示,創新術式的切口隱蔽于腋下,利用特殊拉鉤建腔,既確保安全切除腫瘤,又避免在頸前及胸前留下明顯疤痕,受到甲狀腺癌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的歡迎。
制定國家規范,推動行業標準化
在科研上嘗試全新探索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在體檢中查出甲狀腺結節難免心生焦慮:哪些甲狀腺結節要手術?如果不手術,該選擇怎樣的治療方式?
葛明華教授團隊關注到大量患者接受了非必要的診斷性手術,但甲狀腺癌的預后呈現兩個極端,不同風險甲狀腺癌預后相差極大,因此建立風險分層評價體系、精準篩選高危甲狀腺癌患者、創新個體化診療方案非常必要。目前,葛明華教授團隊領銜制定了多部國家行業規范、指南和專家共識,為我國甲狀腺癌的規范、精準治療提供支撐。
在獲評高危甲狀腺癌“小而強”臨床創新團隊后,葛明華教授帶領團隊在治療高危甲狀腺癌的方式上進行了更多的探索:在診療上,開設全國首個高危甲狀腺癌專病門診,為全省乃至全國更多的高危甲狀腺癌患者提供更專業、全面的診療服務;在創新方向上,聚焦高危甲狀腺癌的分層治療、未分化癌的免疫治療可行性等;在科研上繼續精進,建設以高危甲狀腺癌為核心的臨床研究隊列,同時開展高危甲狀腺癌相關的新治療方式、新藥物的臨床研究和機制探索。
“在這十幾年的探索中,我們已經有一些全新的發現。未來我們團隊會繼續在高危甲狀腺癌領域深耕,希望通過我們不斷地探索與實踐,能夠找到一些全新的高危甲狀腺癌的治療方式,如新型免疫治療、創新藥物靶點治療等,通過各種手段與方式為這一患者群體帶來生的希望。”葛明華教授如是說。
部分圖片來自攝圖網及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