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近年來,各地在不斷探索整合重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調整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向縱深發展。在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過程中,一些內部資源整合及可持續發展機制改革不徹底的問題較為突出,阻礙了縣域醫共體的建設。比如,醫共體內各成員單位僅限于下派專家坐診、培訓下級機構醫務人員等技術層面的交流,沒有形成權責明確、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運行機制。
在實際工作中,要緊扣體系、機構、隊伍、服務四個環節,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持續健康發展。
強化體系建設,促進合作交流。從人、財、物入手,科學制定縣域醫共體內部統一規范的運行體系,賦予縣域醫共體管理組織適當的管理權限,避免出現醫共體由衛生健康部門和醫共體管理組織“雙頭管理”的局面,實現縣域醫共體內部人、財、物等統一調配、按需合理流動。
同時,縣域醫共體管理組織應充分尊重和聽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意見建議,制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激勵機制,提高其積極性,有效推動醫共體各成員單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牽頭醫院會當家、成員單位會參與的良性機制,最終實現“1+1>2”的效果。
完善機構設置,對接基層需求。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自身實際和群眾需求,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可采取多種形式。比如,通過開展科室共建、建立常態化聯合門診和聯合病房、設立專家工作室等方式,重點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科室設置,提升全科、兒科、口腔科、中醫科和康復科等專科醫療服務能力,提高群眾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任度,讓常見病、多發病能在基層得到更好解決。
同時,縣域醫共體可向上級醫院尋求資源,共同推進資源深度融合,健全急診急救和巡診服務體系,打通遠程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
提升隊伍水平,發揮人才優勢。縣域醫共體作為一個整體,在各成員單位獨立核算的基礎上必須形成統一的績效監測和分配制度,以此激勵各成員單位和人員的積極性。在人員的選育留用上實現一體化管理,在編制使用、人員招聘、人事安排等方面賦予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更多自主權,打破醫共體人員編制壁壘,實現同經費渠道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統籌調劑。完善醫護人員“縣管鄉聘”機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秀人才職業“天花板”,讓專家團隊以及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等在基層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發展,穩定基層醫療人才隊伍。
優化服務質量,改善就醫體驗。縣域醫共體應以轄區內居民的健康為中心,在醫共體內部形成統一的醫療服務保障體系、醫療服務質量標準規范、醫療服務質量監督檢查制度和獎懲制度。推進縣域醫共體文化建設,形成有效、連續、同質、互補、經濟的醫共體文化體系,讓人員、技術、藥品、管理等下沉資源帶有顯著的醫共體文化符號,不斷改善群眾在基層的就醫體驗,讓群眾更愿意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文:海南省衛生健康委 徐恩格
編輯: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J6QPSA24】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