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才會得的病,但近期有研究發現,在小于50歲的人群中也有出現,甚至最早可見于7歲,稱為早發型帕金森病(簡稱EOPD)。這部分患者占帕金森病患病人數的5%-10%,因為其發病年齡早,病程長,表現異質性大,常常容易被忽視。
省流版
1.早發型帕金森病的癥狀包括運動和非運動癥狀,包括運動遲緩、肌張力障礙、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平衡功能障礙等運動癥狀,以及神經精神癥狀、睡眠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癥狀。
2.人們可以通過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佩戴防護用品避免環境毒素危害、佩戴頭盔預防腦外傷、定期體檢、做好早期篩查和高風險人群基因檢測等方面預防早發型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退化或死亡導致的。
出現以下癥狀可能是預警
1、運動癥狀
運動遲緩:這是EOPD最常見的首發癥狀之一,表現為動作變慢,如走路時擺臂減少、步幅變小、轉身緩慢等,同時也表現為系鞋帶、扣紐扣、寫字等精細動作困難。
肌張力障礙:這也是EOPD常見的首發癥狀之一,多見于足部或下肢的局灶型肌張力障礙,表現為肌肉不自主地收縮,導致肢體扭曲、姿勢異常、足部扭轉等。
肌強直:當處于放松體位時,四肢及頸部主要關節的被動運動緩慢。身體會出現類似彎曲軟鉛管的“鉛管樣強直”,或出現“齒輪樣強直”,嚴重時可出現特殊的屈曲體位或姿勢,身體的活動度和靈活性降低,以上癥狀可有晨輕暮重、睡眠休息后減輕現象。
靜止性震顫:不同于晚發型帕金森病,EOPD的靜止性震顫較少出現,該臨床表現為肢體處于完全靜止的狀態時出現4-6Hz的震顫(在靜止時出現或癥狀明顯,活動時減輕或停止),常從一側上肢遠端開始,如手指的拇指與屈曲的食指間呈“搓丸樣”動作,部分患者震顫也可出現在下肢、頭部等部位。
早期平衡功能障礙:此類癥狀也在EOPD中也較少出現,伴隨著病情的發展,常常表現為行走時身體前傾、小碎步、慌張步態,容易摔倒,轉彎困難等。
2、非運動癥狀
神經精神癥狀:抑郁和成癮行為最為常見,如病理性賭博、購物狂等,可能分別與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退化及多巴胺能藥物的副作用相關。其他精神神經癥狀如幻覺等癥狀,出現相對少見。
睡眠障礙:不寧腿綜合征(RLS)較為多見,表現為夜間下肢不適感,需通過活動緩解,可能與鐵代謝異常或多巴胺功能紊亂有關。
認知功能障礙:表現為記憶力、注意力或執行功能下降,但在EOPD中相對少見。
其他:便秘是最常見的自主神經癥狀之一,也有患者會出現尿頻和尿失禁。同時,嗅覺功能障礙也時有發生,但不同與晚發型帕金森患者,EOPD的嗅覺減退情況發生較少。
早發型帕金森病的四點預防措施
1、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吃保護神經的食物:多攝入抗氧化食物,如深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藍)、水果(藍莓、草莓)、堅果(核桃、杏仁)等,可有助于減少氧化應激對神經細胞的損傷。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攝入,如魚類(三文魚、沙丁魚)、亞麻籽等,能夠抗炎及神經保護作用,減少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的攝入,做到“三減”(減油、減鹽、減糖)。
規律運動:適量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瑜伽、廣場舞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經可塑性,還可以增加社交,減輕心理壓力,避免孤獨和抑郁。也可適量增加一些力量訓練,增加肌肉量,改善身體協調性。
2、避免環境毒素
減少化學物質接觸:避免直接或間接吸入農藥和除草劑,在使用農藥等化學物質時,需佩戴防護裝備。避免接觸污染的水源、土壤或空氣,如鉛、汞等。
避免職業危害:在相關行業(如采礦、化工、電池制造)工作時,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佩戴防護裝備。
3、保護頭部
預防腦外傷,尤其注意在騎車時,需佩戴標有3C認證標志的頭盔(可參考國標GB811-2010)。
4、定期體檢
早期篩查:如果有家族史或者以上相關癥狀,應定期進行神經系統檢查。
基因檢查:現有研究表明,EOPD的遺傳因素作用更顯著,約50%以上的早發型患者可能與遺傳相關,有明確的家族遺傳傾向和家族聚集性,對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以考慮做基因檢測,以了解患病風險。
資料:上海疾控
編輯:竺嘉茹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