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卻是件艱難的事
周波
過了花甲,日子明顯如梭似箭,不由你就直奔古稀而去,許多事許多人也都隨著時間遠去了。然而,我曾想掙脫思念母親的感情羈絆,試圖忘卻她,可總也做不到——因為母親總在身邊,我不敢言老,也不能“倚老”自居,仿佛還壯心不已。
轉眼間,母親去世已經五年了。時間的消逝并沒有讓我們淡忘老媽的恩情,反而更加思念她老人家。不少朋友善意勸我說,你已經寫了不少懷念媽媽的文章,以后心里惦念著就行啦,不要老是沉浸在悲痛之中。可常常不由人,見到老娘用過的物件,翻看過去的老照片,甚至碰見背影像母親的老人,都會讓我觸景生情。有時耳邊會響起老媽在世時說我:老實的出奇;手笨的和腳似的;干啥都要本錢;榆木疙瘩破不開等。這些話今天聽起來還是那么親切,這是當年她老人家恨鐵不成鋼而對我的批評,而那時我認為母親是“后媽”,好像偏偏對我有成見,心里總是有解不開的結。
母親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養成堅強的性格。正是她老人家的強勢才使我們成人成材,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妹妹說姐姐現在的相貌和性格都隨了母親,我前年在海囗澄邁與姐姐和愛人過冬,常常因為小事與姐姐爭執,也感覺她有老娘脾氣。如今妹妹也像老媽中年的樣子,很有個性。她們繼承了母親的基因,常對我和兩個弟弟問寒問暖、絮絮叨叨——個中滿是關心與愛護,好像老娘并沒有遠走。
我們老家生態好,過了九十歲的老人很多,我羨慕他們,也遺憾老媽沒有過了這個坎。我愛人的姑姑今年九十六了,三年前疫情時陽過,后來腦梗都挺過來了,現在依然健康。我初高中同學李清華的母親年初剛剛過了百歲大壽,她從新加坡發來老人過壽的視頻,我反復看了多遍,既為老人的長壽高興,又為我母親沒有這樣的福分而遺憾。老娘在世講,不管活到多大歲數,不托累孩子就好。現在我完全理解老媽拒絕最后治療的行為,這是母親的生死觀。
五年的時間不算長,我們兄弟姐妹五人只要聚到一起,中心的話題還是母親。想到小時候的苦日子,那時老媽起早貪黑忙忙碌碌為了我們吃穿操勞,我們成家后又照看我們的兒女,一生都沒有閑著,她老人家就是一臺永動機,真是像春蠶一樣奉獻了一生,我們會永遠銘記于心。
如今母親的遺像就放在我的床頭,每天起床后看到老人,就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我覺得老娘在監護我,也在督促我,這兩年我寫了二十萬字的小短文,動力來自母親的教誨,來自老媽每天的“提示”。沒有母親當年的囑托,我不可能寫成《小城女人,我的媽》一書,老媽永遠是我前行的動力和方向。
其實,我也是奔七的人了,也曾試圖忘卻母親,“倚老賣老”,體驗一下“為老”的感覺。然而,生命中的有些事有些人,要想忘卻,實在是件艱難的事!
編輯/董應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