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近日,關于罷免金門縣籍民代陳玉珍的風波再度升溫。推動罷免的團體“珍礙金門”雖在今年2月間遭遇“舊制”聯署差點未通過的挫折,但如今以“珍重再見”的新面貌卷土重來,宣稱第一階段“意愿調查”已經達標,且目標向12470人擴展。面對這一變化,陳玉珍迅速回應,堅決表示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動都應“依法”進行,并質疑當前所謂“意愿調查”是否合法,暗示這可能涉及不當收集民眾個人資料的風險。
從事關陳玉珍的政治斗爭來看,盡管她呼吁金門鄉親“依法參與”,強調金門鄉親的政治自由,但這種在“意愿調查”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空白,已經引發廣泛的討論。究竟這種罷免操作是否在法律框架內?它的操作方式會帶來哪些潛在的法律風險?金門的未來政局,又將如何因為這一輪罷免風波產生震蕩?
在金門的這場政治較量中,“珍重再見”團體的“意愿調查”成為了爭議的核心。翁明志作為發起人稱,第一階段的意向書已經達標,但他說清楚了,這只是一份統計民眾意愿的意向書,目標僅在于了解金門鄉親是否有意填寫正式的罷免連署書。這一說法雖然乍看起來合情合理,但也引起了法律層面的擔憂。
陳玉珍以其民代身份明確表示,目前“公職人員選罷法”中并沒有“意愿調查”式的罷免條款。她的表態不無深意,所謂的“意愿調查”是否會被某些團體或個人借機收集民眾的私人信息?這是我們不得不警惕的問題。近年來,不少不法分子借由偽裝政府名義、征集民眾資料實施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如果“意愿調查”不受控制地展開,未來可能被濫用,民眾的個人隱私面臨極大風險。
在這一點上,陳玉珍的回應并非杞人憂天。她提到的“詐騙集團借由公家名義騙取個資而后進行詐騙”,恰恰揭示了這場政治活動可能帶來的風險。盡管“珍重再見”團體的動機未必是惡意,但未能有效保障民眾信息安全,也可能讓整個罷免行動蒙上一層陰影。
陳玉珍作為金門的地方民意代表,顯然深知金門人民對政治的期望。她指出,金門鄉親最關心的不是罷免這類政治游戲,而是如何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穩定,如何發展地方經濟,如何改善醫療、就業及老年人照護等民生問題。這些才是金門人真正關心的核心內容。
然而,這一輪罷免風波卻將金門的政治焦點從這些民生問題上轉移到個人政治斗爭上。罷免的背后,是金門縣內不同政治勢力的博弈,也是對現有政治體制的不滿積累的顯現。盡管陳玉珍呼吁金門鄉親關注更實際的民生問題,然而,政治紛爭的沸騰卻無法避免。尤其是在當前兩岸關系緊張、金門經濟發展滯后的情況下,金門鄉親的情緒逐漸被極端政治行動所激發。
金門的政治局勢已經變得日益復雜。作為一座特殊的海島,金門的未來不僅受到國內政治環境的影響,更深受兩岸政治局勢的牽制。對于陳玉珍來說,這不僅是一場個人的政治風波,更是關乎金門地方利益的博弈。
而“珍重再見”這一團體目前所采取的步驟,是否存在法律盲區,是否通過“意愿調查”這種非正式途徑,來規避正式的法律程序?在金門的這一政治博弈中,所謂的“意愿調查”可能是突破現行法律框架的一個漏洞。更重要的是,這一行動是否會成為今后其他政治團體的示范,開創一個“合法”的罷免操作方式,甚至將其作為政治斗爭的常規手段?
如果這一行動未能通過中選會的合法審查并且存在利用民眾信息泄露的風險,那么不僅會破壞民眾對政治活動的信任,也會給未來類似活動帶來巨大的法律挑戰。更重要的是,這種以“意愿調查”形式掩蓋實際目的的操作,可能成為其他不法分子鉆空子的路徑。
在未來幾個月,隨著“珍重再見”繼續推進罷免進程,金門的政治局勢可能會更加緊張。無論是“珍重再見”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需要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政治活動,避免在操作中失去民眾的信任和支持。
陳玉珍所提出的“依法參與”警告,實際上是對當前政治環境中的一項重要提醒。在這個信息泛濫、輿論多變的時代,每一場政治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法律規范作為基礎,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金門的未來,究竟是會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走向更為穩定的方向,還是在一波波罷免風潮中愈加動蕩?
最終,金門人民應當問問自己:政治斗爭真的能夠解決地方問題,還是只是將我們困在了無休止的政治旋渦中?在這一場政治斗爭背后,金門未來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