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飲食習慣又不是非常健康,所以,身體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肝郁脾虛。
尤其到了春天,春氣內應于肝,肝氣比較旺盛,肝木生發過頭就會克制脾胃的功能,形成肝郁脾虛。
中醫認為,肝與脾相輔相成、關聯緊密。一旦其中之一出了問題,另一個也會跟著受牽連。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戈焰主任,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疏肝解郁的中藥名方。大家先幫忙點贊 轉發 關注。
在分享之前先來看一則門診案例:
45歲的溫女士,因長期情緒焦慮、脅腹脹滿、食欲不振就診,自述工作壓力大后癥狀加重,經常感到疲倦、大便稀溏。
患者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辨證屬肝郁脾虛、氣機失調證。
于是戈焰主任開方:白術、黃芪,柴胡、桂枝,陳皮、厚樸,白芍,生麥芽、生姜。
配合飲食忌生冷油膩、練習八段錦調節情緒及規律作息。
服藥一周后復診,腹脹脅痛明顯緩解,食欲改善,兩周后癥狀基本消失,后續也沒再復發。
戈焰主任開的方子就是培脾舒肝湯,主要從肝脾兩方面來入手,對我們身體進行調理。
這個方子為什么能解決肝郁脾虛的問題呢?
其實它的設計很有講究:
- 白術和黃芪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先把虛弱的脾胃補起來;
- 柴胡疏肝解郁、桂枝溫通肝脈,共同把郁結的肝氣理順;
- 陳皮和厚樸理氣消脹,白芍柔肝緩急止痛,三藥協調緩解氣滯導致的脹滿疼痛;
- 麥芽醒脾消食、生姜溫中和胃,促進藥效吸收。
全方肝脾同調,既疏肝解郁,又健脾升清,同時兼顧氣機升降,且補而不滯、溫而不燥。
這樣一來,肝氣順了,脾胃功能恢復了,脹痛疲勞這些癥狀自然就消退了。
現代人壓力大、吃飯不規律,特別容易肝郁氣滯、脾虛脹滿。
這個方子又補又通,溫和不刺激,既扶助了脾虛之本,又化解了肝郁之標。
尤其適合現代人肝郁脾虛、虛實夾雜的體質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培脾舒肝湯雖好,但不是人人都適合:
- 同樣是肝郁脾虛,有人偏肝火旺,需加清火藥;
- 有人偏脾虛重,需調整補氣力度。
- 舌苔厚膩的痰濕體質,需慎用黃芪;
- 陰虛內熱者,桂枝可能助火。
因此,用藥前務必找專業醫師辨清體質虛實寒熱,才能精準調理,避免“好方變錯方”。
最后提醒: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依據體質情況隨癥加減,建議專業中醫辨證后再開方服用,切勿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