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智能化半夏播種機正在進行播種作業。李萌攝
日前,在河北省安國市西城鎮萬畝半夏種植基地內,一臺智能化半夏播種機正勻速行進,操作人員只需提前設置好機器參數,便可以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鋪設水肥管道、覆土等一系列工序,田間勞作效率成倍提升。
據藥農李大龍介紹,一臺智能化半夏播種機的工作效率相當于20名工人,相較于傳統人工種植,采用機械化作業,鋪設管道更便捷,出苗率能提升3成。同時,通過精準控制播種密度和水肥供給,可實現畝均增產30%,產出的藥材品相均勻、有效成分穩定,為下游加工、銷售環節提供了高品質原料,有力推動了產業鏈的整體升級。
在安國市南婁底鄉東崔章村,智能化育苗技術同樣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崔章村黨支部書記焦書民介紹,過去中藥材紫蘇人工育苗、人工采收,占用土地面積大,1畝地培育的中藥材幼苗只能供應7至8畝地種植,且在操作過程中容易損傷幼苗根系。如今,借助育苗盆在大棚里進行育苗,不僅避免了根系損傷,還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同時節省了人力、節約了用地。一個面積560平方米的大棚里,可擺放2000余個育苗盤,每30個育苗盤培育出的幼苗就可供應1畝地種植。
近年來,安國市以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為目標,大力推進中藥材種植機械化、現代化進程。積極引進智能化播種機、無人機植保設備等先進機具,推廣 “機械 + 科技 + 標準化”種植模式。同時,配套出臺購機補貼、技術培訓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帶動了農戶增收和產業增效。通過"機器換人",科技正擦亮“千年藥都”的金字招牌,為安國邁向現代農業高地筑牢了堅實基礎。(賈宗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