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這一突如其來的疾病,常常讓患者和家屬措手不及。許多人認為,患者應先養病再康復,等身體恢復了再進行康復訓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河北大學附屬邯鄲明仁醫院康復中心的專家,帶大家一同深入探索腦中風早期康復的奧秘。
黃金時間窗:康復要“趁早”
腦中風后的康復,不是等來的,而是需要積極主動地采取康復措施。專家指出,最佳介入時機是患者病情穩定后的24-48小時內。此時,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如血壓、心率、呼吸等)平穩,就可在醫生指導下開始康復訓練。部分患者甚至在發病當天,就可進行床上的被動活動,如翻身、關節活動等。
康復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1周內),以預防并發癥為主,如關節僵硬、肺炎、血栓等;亞急性期(1周-3個月),為黃金恢復期,重點在于恢復肢體運動功能;慢性期(3個月后),則針對后遺癥進行適應性訓練。需特別注意的是,昏迷患者雖需延遲主動訓練,但家屬可幫助其輕柔活動關節,每日2次,每個關節活動5-10次。
早期康復的四大臨床意義
1.預防“二次傷害”:長期臥床會導致肌肉每天流失3%-5%,關節僵硬風險增加30%。早期活動可有效減少肺炎、壓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2.激活大腦“代償功能”: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健康區域能逐漸替代受損區域功能。通過被動活動、感覺刺激等,可有效激活大腦潛能,加速代償過程。
3.守住功能底線:關節活動度對后期行走、抓握至關重要。肩關節僵硬若超過3周,可能導致永久喪失抬手能力。肌肉記憶需持續喚醒,否則大腦可能認為癱瘓肢體“無用”而放棄控制。
4.縮短康復周期:研究顯示,早期康復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可縮短7天,1年后生活自理率提高40%.
家屬必學的三大早期康復技巧
作為家屬,掌握一些基本的康復技巧對于患者的恢復至關重要:
1.被動關節活動
患者平躺,家屬一手固定關節近端,另一手握關節遠端,緩慢屈伸髖、膝、踝關節。動作需輕柔,每日2次,每個關節活動5-10次,疼痛時立即停止。
2.良肢位擺放
平臥位:患側肩下墊枕,手臂外展;膝下墊毛巾卷,防腿伸直僵硬。側臥位:患側在上,手臂前伸,腿下墊枕,避免壓迫。
3.呼吸訓練
吹氣球法:每日3次,每次吹鼓5-10下,可預防肺部感染。腹式呼吸:手放腹部,吸氣鼓肚,呼氣收腹,有助于強化呼吸肌。
早期康復四大禁忌需謹記
在進行早期康復時,家屬還需注意以下四大禁忌:
1.強行拉伸:過度掰動患肢,可能導致肌肉撕裂或關節脫位。
2.急于求成:單次訓練不宜超過20分鐘,否則易引發疲勞,反而抑制神經修復。
3.忽略心理:40%的中風患者伴發抑郁,家屬應多給予鼓勵,避免使用“怎么還不會動”等打擊性話語。
4.盲目自學:康復方案需根據患者癱瘓程度、年齡等定制,照搬網絡視頻可能加重損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