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日記
從不嫌風惡雨,心本就時時不寧靜
雖風會吹來愁聲,雨能掩蓋哭泣
可是在不斷的歲月里
如果把這些都忘記了
熱血就冷卻了
辦案多年
漸漸明白
裁判文書可以“結案”
但法官的使命遠不止于此
我沒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說
只是有著很多的感同身受
壹
2025.2.21 晴
今日應該是個大晴天,不然我不會這么高興……
去年結案了一件農民工欠薪案,但當時錢是沒有全部履行到位的,樂至縣30位農民工攥著調解協議離開時,眼里仍帶著不安。
李某承諾分兩期支付20余萬元工資,可“承諾”二字太輕,若不能兌現,年關對他們而言便是道坎。
從那天起,我的手機成了“熱線”。李某第一期款項逾期時,我更焦心了——30多通電話、20余條長語音,釋法說理、分析利弊,連家人笑我“比討債的還急”。
記得一次通話中,李某抱怨資金周轉困難,我索性幫他算了一筆賬:“老李,你拖一天,他們就困難一天;你付清了,來年工地開工,他們還是你最可靠的兄弟。”電話那頭沉默良久,最后只回了一句:“楊法官,我懂。”
沒過多久我聽說,李某不僅按約定補上了第一期欠款,還多付了兩成。
今天下午收到微信消息——“錢全部到賬了!”我反復看了三遍,窗外的陽光忽然格外亮堂。
百姓的信任,
是調解書上的紅章蓋不住的。
貳
2025.3.25 晴
今天,潼南區40余位老人的笑容,讓我讀懂了“民生無小事”。
7萬元薪酬,攤到每位老人手里不過幾百元,卻是他們一畦畦蔬菜、一滴滴汗水攢下的養老錢。
調解協議簽訂后,我每晚睡前總要翻翻備忘錄——奚某的履約日快到了嗎?電話提醒是否足夠溫和?
終于到了履約日,我和法院的同事一起趕到現場確認每筆款項發放到位。74歲的阿婆攥著錢反復數了三遍,抬頭時笑瞇了眼:“這點錢,法官還當個寶似的追……”她咧開的笑容暖得讓人眼眶發酸。
小案連民心,
履行的“最后一公里”,
總要有人守著。
叁
2025.4.7 陰轉多云
風雨過后不一定有彩虹,但我相信天亮一定會有太陽,因為陰天也能看見有光,暗一點也好,起碼并不刺眼……
前幾天清明,下了不少雨,今天天氣倒是還好,晚上八九點了,天還沒黑透。
九點左右接到一通急電:舒某受何某雇傭修建新房,施工時意外身亡,家屬在施工房內設靈堂索賠,希望法院前來參與調解。趕到現場時,哭聲、爭執聲揪成一團,但已經同意協商。
死者家屬嘶喊:“活生生的人說沒就沒了!”何某站在一旁愁著眉頭嘆氣。我和社區干部盡力安撫雙方情緒:“咱們都緩緩,喝口熱茶再談?!?/p>
背靠背調解將近4小時,何某最終同意賠償30萬元。指導寫協議、現場司法確認、盯著部分轉賬到賬……事情結束時,已經凌晨,我和社區干部握了握手,準備回家。
有些“值”,
是聽當事人從淚眼中擠出一句“我們服”。
后記
辦案多年,漸漸明白:裁判文書可以“結案”,但法官的使命遠不止于此。
法院人總說,“結案不是終點,而是守護的開始?!?/p>
如今深有體會——
電話催履行的急切,是怕農民工的團圓飯涼了;
深夜調解的疲憊,是想讓亡者入土為安;
老人數錢時的哽咽,是提醒我們:司法的溫度,從來都在細節里……
有的人活得很容易,但糾紛的當事人多半覺得日子很難,“如我在訴”從來不是口號,而是把當事人的煎熬,變成自己的心跳。
窗外又在吹風了,手機屏幕忽然亮起,一條新消息彈出:“楊法官,這邊有個糾紛,請你來一下……”
好的,那走吧!
(本文根據法官口述,均為真實事件記錄,當事人姓名均為化名。)
相關案件鏈接:→
受訪人:楊選榮
編輯:張異同
審核:楊 柳
簽發:楊祖軍
1 、 “無袍法官”促調解 司法為民護成長
2、 安岳法院退休干部黨支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學習
3 、“四心工作法”巧解憂:一條路如何讓出鄉鄰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