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我軍的指戰員給蔣介石送了一個外號,叫“運輸大隊長”,而為什么送給蔣介石這樣一個外號呢?是因為在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在裝備方面是完全無法與國民黨相比的,然而在同國民黨的多次戰役之后,我軍的一些部隊也成為了美械師,而這些裝備都是從國民黨那里繳獲過來的,因此蔣介石也就成為了我軍口中的運輸大隊長,我軍缺什么,他就“派”國民黨軍隊給我軍送什么。
1947年2月20日,萊蕪戰役正式爆發,而這場戰役實際上也是我軍為了打破國民黨軍的重重包圍而發起的,當時粟裕所率領的華東野戰軍被國民黨軍南北夾擊,南線的國軍部隊實力較強,而北線的李仙洲隸雖然是屬于王耀武手下的名將,而李仙洲的幾個師也已經全部換裝了美械裝備,是國軍中的精銳部隊,但是他的部隊人數較少且相對孤立,所以粟裕也把這里作為了整場戰役的突破點。
一場萊蕪戰役完完全全的體現出國民黨指揮系統的混亂,王耀武作為李仙洲的上級,完全不能指揮下屬的部隊,還要聽從陳誠的直接命令,這就使得部隊的行動一再被遲緩,粟裕誘敵深入,最終將李仙洲部5萬大軍圍困在了萊蕪,而由于國軍支援的部隊距離過遠,所以李先洲只能下令下屬部隊突圍,但始終無法突破解放軍第6縱隊18師的防線,隨后又被第1、第4、第7、第8縱隊四面圍攻,陣線被解放軍穿插分割,敗局已定。
經過三天的激戰過后,李仙洲部5萬人全軍覆沒,李仙洲本人被俘,而這一場戰斗,光是18師就繳獲了88門火炮、3698支槍,還有55具巴祖卡火箭筒,從此以后,第6縱隊18師直接變身成為了解放軍作戰序列中少數的美械師,其它友軍部隊也裝備了不少美械,而到了1947年解放軍都完全不稀罕日式裝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