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豁免145%的“對等關稅”,被媒體疑惑為何出臺“特別適用于中國產品”的豁免措施?
可惜中方并不買賬,24小時內中國商務部就用“定調”、“劃線”、“留門”的高明回答,告終美國中方不會“松口”,但有一條明路可以留給“美國走”。
那么中方到底是怎么回答的?有何高明之處?特朗普又為何忽然選擇這個領域“對華松口”呢?
當世界對于特朗普的“重磅關稅”所進行的影響,都集中在大宗商品上時,卻有些忽略了此事對于另一領域的影響——電子產品。
其實對于現代社會來說,這一領域同樣不容小視,其實“對等關稅”這記“回旋鏢”率先打回美國自身的也在這個領域。
早在4日,美國名企蘋果公司的股價就遭遇重挫,一度暴跌接近10%,市值至少蒸發了3000億美元以上。
接下來這種消費品公司何去何從也就成為最大的問題,如果將關稅轉嫁給消費者,那么在價格至少增加30%至40%的情況下,是否有人買單就成為未知數。
如果選擇自己承受這一部分“額外成本”,類似于蘋果的企業能否保持盈利都不一定,就算選擇“賠本”也未必能夠“賺到吆喝”。
我們仍以蘋果為例來看,
由于一直奉行全球供應鏈整合的方針,蘋果公司從生產端本身就難以脫離外部國家;從銷售上來看更是如此,目前蘋果最大市場除了美國就是中歐。
只可惜如今對于美國“反擊力度”最大的也正是中歐兩大經濟體。歐洲早就明言4、5月各有一場對美“關稅反制”,中方更是將反制關稅提到125%的同時直言“奉陪到底”。
那么特朗普將要如何應對這一局面?其實從他的做法來看,美方選擇的就是“高調威懾+低調放水”組合拳。
11日,面對中方的“不服軟”美國已經將中國輸美產品關稅提升至145%,看起來與中國“硬剛”的態度一點都沒有減弱。
可次日,美國卻被爆料出準備將包含智能手機、計算機等一系列產品的關稅措施移除“對等關稅”之外。能夠看出,特朗普正準備用“特例”來給相關市場吃“一顆定心丸”。
當然對于美國來說就算如此,面子也必須要。所以隨后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急忙站出來“進行解釋”稱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政策出現,是因為這些產品都能覆蓋在半導體領域之內,所以暫時的減免并不是美方“怕了”,而是為了將來直接推出“半導體行業關稅”。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或許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就能看出來美國的“心虛”。
日前90艘中國貨船出發,并且很快就將有40艘抵達美方之際,一些美國的企業家卻陷入絕望中,理由無外乎他們“無力承擔”關稅加碼。
按照其中一位創業者所說,不管10%還是20%的關稅,他們都還能勉強接受,但如今這種關稅足以讓他們“賠的底掉”,更重要的是這批貨物已經壓上了他們的貨款,如今卻“無法收貨”,足以讓小中企業的資金鏈斷掉。
由此可見,其實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并沒有真正的做到“讓美國偉大”,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核心都是民眾和企業。
而美國的“對等關稅”傷害的恰好是這些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國貨船上除了有機械設備和紡織品外,也有不少電子產品。
所以到現在我們自然能夠明白,特朗普為什么會選擇“電子產品”優先放水了。不過這其中其實也還蘊含一些美國的“其他心思”也是中方需要注意的。
首先特朗普希望進行“技術性解套”。
目前在特朗普關稅政策下,其實美國本土芯片廠已經面臨“停工危機”,原因正是因為中方“反制”的稀土斷供和氮化鎵短缺。
其次特朗普也希望進行“民意止損”從而不影響明年的“中期選舉”。
畢竟現在不僅民主黨虎視眈眈盯著特朗普的“失敗”,美國民間也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游行,所以豁免部分商品能為中期選舉爭取喘息空間。
尤其是特朗普一直期望自己的“中方必將來電”話語不會落空從而成為笑談,所以適當“放水”也能促進中美進入談判。
當這一政策被爆出來,就連《上觀新聞》都提出疑問——特朗普為何突然出臺“特別適用于中國產品”的關稅豁免措施?
那么中方又會如何回應呢?12日商務部就此事進行了回應,稱這是美方的“第二次關稅調整”,說是美方“改變錯誤”的又一小步。
雖然此事值得提倡,但中方也再度提醒美方,“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想真正的消除影響,美國就應該徹底取消“對等關稅”的錯誤做法。
很顯然,對于美國的“賣好”中方并沒有打算立刻“買賬”,并且給美國指出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明路”。
這種回應也恰好體現了中國的“高明之處”。首先我們已經明確將關稅爭端責任鎖定為美方單邊挑釁,這種“定性”可以直接避免我國陷入“談判讓步”陷阱。
其次明確“徹底取消關稅”是對話前提,相當于直接用“劃線”堵死了特朗普“切香腸式”討價還價的空間。
最后,其實中方還提及了只要美國可以徹底取消“對等關稅”,那么還是能和中國回到相互尊重、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正確道路。
這種“留門”的方式給特朗普鋪好臺階,為未來博弈保留了轉圜余地。
其實更重要的,中方敢于“不松口”是因為有底氣存在,且不論現在供需方的訴求更多的壓力還是在美國方面,即便是美方限制進口中國也不是沒有應對之法。
日前中國口岸協會就給出了應對之法,并給中國出口企業提出了“十大”應對之法,像其中主動提高到門價(DDP),即買方承擔清關費用的方式,保障交付繼續。
還有通過自由貿易協定證書,從而依照享受協定項下的關稅優惠政策,從而一定程度規避美國高額關稅,都是不錯的方法。
可見在“重壓”下,中方的“奉陪到底”絕非空口白牙,美國也必須展現出自己真正的“和解意愿”才能解決問題。
不得不說中方這一信號美國或許已經讀懂。最新消息稱,在關稅豁免后,美國商務部長已經表示目前中美雙方通過中間人開始對關稅問題進行初步接觸。
相信如果美方真能逐步撤銷關稅,兩國“談成”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大。
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特朗普部分關稅豁免后,中方回應很高明,沒松口,但給他指了明路》
財聯社《美商務部長:電子產品“關稅豁免”是暫時的,半導體行業關稅即將來襲!》
人民政協網《美方宣布豁免部分產品“對等關稅”,中方表態!》
央視新聞《玉淵譚天丨中方正在和更多國家共同應對美濫施關稅》
中國新聞網《美媒:美國海關關稅系統故障持續超10小時,“征收關稅受阻”》
映象網《90艘貨船正從中國駛向美國,美創業者陷入恐慌》
中國口岸協會《美國加征對華關稅給中國出口企業的十大應對建議》
澎湃新聞《白宮確認中國輸美產品將面臨145%關稅,外交部回應》
澎湃新聞《蘋果股價重挫9%!美國關稅大棒下iPhone會漲價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