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貴港方竹村村民楊女士反映:受干旱天氣影響,村里的池塘干了,農田也無水灌溉,村民忙著打井抗旱,拉水還要排隊。楊女士91歲的奶奶稱,幾十年都沒見過這么干旱的情況。
廣西的干旱已經持續了數個月之久,至今仍未有緩解的跡象。那么,這樣的干旱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
于是,有人抬起手,直指山上那連綿的桉樹!
一切,盡在預料之中。
在輿論場上,桉樹早已被褪去致富樹、發財樹的外衣,硬生生地被貼上了諸如“抽水機”、“抽肥機”、“有毒樹”之類標簽。哪管是真的還是假的,至少能夠找著了某些影響的背鍋俠,更何況廣西桉樹種植面積超過4500萬畝,足以背得上幾口“大鍋”。
“卿本無罪,奈何懷璧其罪?!?/strong>
桉樹也真可憐,長得快、效益高不是“我”的錯,如果硬把干旱完全歸罪于桉樹,就像把全球變暖歸咎于北極熊呼吸一樣荒謬,因為干旱是包括自然、人為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絕非某一個因素所決定的。
上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2024年氣候狀況報告》。報告顯示,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達到了新的高度,2024年近地表溫度將比1850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1.55±0.13攝氏度,是175年觀測記錄中最熱的一年,而過去的10年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極端天氣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動蕩。
全球變暖正在危害著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比如冰川加快消融、海平面上升、降水量重新分配等,加劇了氣候系統不穩定,造成極端天氣頻發、強度增強,而且旱澇轉換更頻繁。比如廣西某些地區正在遭遇干旱,隨著4月的到來卻全面進入汛期。
顯然,廣西干旱的主因是全球氣候變暖,而喀斯特地貌地表蓄水能力差,天然降水易滲漏流失,再加上如森林質量普遍不高,涵養水源能力欠缺,即便“有水也留不住”。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人為方面的因素,比如水利設施落后,魚塘池塘銳減等,不一而足。
最為關鍵的是,在廣西桉樹大發展的那些年,恰好遇上了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加劇,造成海洋季風無法登陸形成降雨,“風不調,雨也不順”,難怪會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山上的桉樹在作祟。
龜裂的土地終會等來降雨,就在今天某些地方已經在下雨了!但是,如果我們只滿足于尋找背鍋俠,那么下一次“活久見”的驚嘆,可能不需要再等9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