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抗擊腫瘤似乎總是離不開“殺死癌細胞”,但其實,中醫抗擊腫瘤的核心思路并非如此,而是“調和”。這一理念歷經千年傳承,在現代腫瘤治療中逐漸展現出其獨特價值。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今天,我們將從中醫的視角出發,一起了解中醫抗癌。
中醫眼里的腫瘤
不是敵人,而是警示
中醫將腫瘤稱為"積聚",認為它是身體失衡的產物。就像河道淤堵會形成垃圾堆,當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失調時,體內代謝廢物堆積,就可能形成腫瘤。
具體來看,中醫將腫瘤形成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類:
? 正氣不足:免疫力低下。正氣是人體的防御力量,如同城墻的守衛。如果正氣不足,免疫力低下,身體的防御屏障變得薄弱,就難以抵御病邪的侵襲。
? 痰瘀互結:代謝廢物堆積。痰瘀是身體內的代謝廢物,如果身體代謝系統出現問題,這些廢物就會堆積,像下水道堵塞一樣,導致氣血運行受阻,進而為腫瘤的形成創造條件。
? 毒邪內聚:炎癥環境持續。當身體出現炎癥等異常情況時,如果不能及時清除,就會形成一個“毒邪”的環境,類似于垃圾場滋生蚊蠅,為腫瘤的生長提供“溫床”。
這種認知讓中醫治療腫瘤更關注整體調理,而非僅針對腫瘤本身。
中醫抗癌"三板斧"
第一板斧:扶正氣——給身體充電
常用黃芪、靈芝等補氣藥,就像給手機充電:
? 提升白細胞數量,幫助患者完成化療
? 改善食欲和體力,對抗癌性疲乏
? 調節腸道菌群,減輕放化療腹瀉
臨床研究顯示,服用扶正中藥的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降低35%。
第二板斧:化瘀毒——清理體內垃圾
莪術、白花蛇舌草等化瘀解毒藥,作用類似"清道夫":
? 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斷糧草)
? 促進癌細胞凋亡(促退化)
? 調節炎癥微環境(改土壤)
例如華蟾素注射液,已被證實可誘導肝癌細胞程序性死亡。
第三板斧:調平衡——重建健康生態
通過針灸、藥膳等恢復身體自愈力:
? 艾灸足三里穴,提升白細胞效果堪比升白針
? 五行音樂療法調節情緒,焦慮評分下降40%
? 陳皮薏米粥改善痰濕體質,減少放療后口腔黏膩
中醫介入的三個黃金期
1.治療期:減毒增效
化療期間:姜半夏+竹茹茶緩解嘔吐
放療期間:金銀花噴霧修復口腔黏膜
術后恢復:四君子湯促進傷口愈合
2.康復期:防復發轉移
定期舌診監測體質變化(舌下靜脈迂曲提示血瘀加重)
八段錦鍛煉改善心肺功能
西洋參石斛茶調節放化療后陰虛
3.晚期階段:帶瘤生存
穴位敷貼(如梁門穴)緩解癌痛
龜板膠改善惡病質營養不良
情志疏導配合耳穴壓豆改善失眠
這些誤區要避開
? "以毒攻毒",亂用蝎子蜈蚣(可能損傷肝腎)
? 拒絕現代醫學,只喝中藥(耽誤最佳治療期)
? 千人一方,盲目進補(例如濕熱體質吃人參會適得其反)
中醫抗癌不是替代現代醫學,而是在另一種維度發揮作用。當化療藥物清除癌細胞時,中藥在修復損傷的骨髓;當放療灼傷組織時,針灸在促進局部修復;當靶向藥引發皮疹時,藥浴在舒緩皮膚……這種"標本兼治"的智慧,正是中醫留給現代人的寶貴遺產。
腫瘤科簡介
重慶兩江新區中醫院腫瘤科目前可開展中西醫特色治療,對早中晚期腫瘤均有對應治療方案,對多線治療后患者采取對癥治療,讓終末期患者少受病痛折磨,讓生命更有尊嚴。
診療范圍
各種實體腫瘤,如頭頸部腫瘤(口腔癌、舌癌、喉癌、鼻咽癌)、呼吸道腫瘤(肺癌、胸膜間皮瘤)、消化道腫瘤(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膽道癌、肝癌、胰腺癌)、泌尿道腫瘤(腎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宮頸癌等;血液系統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診療方式
善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疾病。利用中醫優勢,突出中醫特色,強調辨證論治,在現代醫學抗腫瘤基礎上,聯合中藥煎湯內服、外敷、穴位貼敷、皮內針、超聲波藥物透入、康復理療等中醫藥特色治療,在促進腫瘤術后康復、放化療減毒增效、抗腫瘤復發及轉移、減輕癌痛、控制癌性胸腹水等方面具有較豐富的經驗。
1.常規開展各種體表及臟器包塊的穿刺活檢術、胸腹腔灌注化療等。
2.各種類型的化學治療:對早中期腫瘤患者,可開展規范化的術前新輔助化療、術后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以降低術后復發及轉移率,提高療效。對晚期腫瘤患者,可根據腫瘤病理類型選擇根治性化療、姑息性化療、內分泌治療,以控制腫瘤進展、延遲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對放化療后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的對癥處理,保障抗腫瘤治療周期的安全性。
3.分子靶向治療:根據腫瘤細胞基因突變情況,選擇個體化、精準化靶向治療。與傳統化療相比較,分子靶向治療更具針對性,主要針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打擊,對正常細胞影響小,起效快、效果更好,毒副作用更小。
4.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激發和增強自身機體的免疫功能,以達到控制和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可通過患者腫瘤細胞PD-L1表達、腫瘤突變負荷(TMB)水平、腫瘤微衛星/錯配修復蛋白(MSI/MMR)情況等選擇免疫單藥或聯合治療方案,療效好,不良反應小。
5.晚期姑息治療及營養支持治療:可開展終末期腫瘤患者姑息性治療、營養支持治療及規范化的癌痛止痛治療等。
岳紅剛 中醫腫瘤學副主任醫師
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長期從事腫瘤中西醫結合診療工作。曾在武漢協和醫院、重慶西南醫院介入科及血管外科進修學習。擅長腫瘤與外周血管介入治療,及多種實體腫瘤,如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腎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軟組織肉瘤等的化療、靶向、免疫及中藥調理等綜合化個體化治療。從醫理念:尊重患者,服務患者。
劉 舒 主治醫師
重慶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曾在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新橋醫院)腫瘤科工作多年,2019年起先后在我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腫瘤科工作。曾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進修及培訓學習。擅長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熟練掌握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鼻咽癌、淋巴瘤等常見腫瘤的診治流程,在臨床工作中結合軀體治療及腫瘤心理治療,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從醫理念:常修從醫之德,常懷律己之心。
吳 越 主治醫師
畢業于遵義醫科大學,臨床工作十余年。曾于廣東省人民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進修學習。擅長各類實體腫瘤的治療,運用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制定個性化方案,尤其在肺癌、肝細胞癌、前列腺癌、胃癌、結直腸癌以及各種腫瘤晚期的姑息性治療。從醫理念:良藥治傷痛,厚德載愛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