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言商業觀察
從電商帝國到AI巨擘。
4月17日,美國FDA的一紙認證震動全球醫療界:阿里巴巴達摩院研發的胰腺癌篩查AI模型DAMO PANDA被認定為“突破性醫療器械”。該模型通過平掃CT影像識別早期病灶,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達到92.9%與99.9%,攻克了“癌癥之王”胰腺癌的早篩難題。
而在同一周,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傳來消息——通過該模型篩查的4萬名患者中,AI發現了2例常規檢查漏診的早期病例,其中一例病灶僅1.5cm。
這并非孤例。
從醫療到電商,從云計算到國際物流,阿里巴巴正以AI為支點,撬動一場貫穿全產業鏈的自我革新。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云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云智能業務收入同比提升13%,成為集團增長最快的引擎。資本市場對此反應熱烈:阿里股價從2025年1月的80元低點飆升至4月的148元,漲幅達75%,市值重回2.4萬億元高位。
斯坦福大學10日發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報告揭示了一個更具象征意義的轉折:中美頂級AI模型性能差距從2023年的17.5%縮小至0.3%,而推理成本下降280倍。在這份榜單中,阿里以全球第三的AI模型貢獻度緊追谷歌與OpenAI,其通義千問系列衍生模型數量突破10萬,成為全球最大開源模型生態。
顯然,阿里巴巴正以“通義千問”系列模型為核心,構建起覆蓋基礎設施、開源生態與商業落地的完整AI版圖。
技術突破:從追趕者到全球第三極
斯坦福報告數據顯示,阿里Qwen2.5-Max模型在中文性能上已追平GPT-4 Turbo,且推理成本較三年前下降280倍。這背后是阿里持續加碼的研發投入:2025年初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3800億元用于AI基礎設施建設和模型研發,金額超過過去十年總和。
技術突破的深層邏輯在于戰略前瞻性。早在ChatGPT問世前的2019年,阿里已啟動大模型研究,并通過投資月之暗面、MiniMax等初創企業構建生態聯盟。阿里方面多次表示,阿里正在打造從芯片層(含光系列)到平臺層(魔搭社區)、應用層的全棧能力,讓AI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
開源戰略:繁花計劃激活生態裂變
2025年1月,通義千問Qwen2.5-Max以萬億參數規模在MMLU測評中超越Llama 3-70B,其開源衍生模型在Hugging Face平臺突破10萬,下載量占比全球26%。
而4月9日阿里云AI勢能大會上發布的“繁花計劃”,將開源戰略推向新高點。該計劃的核心邏輯是“降低門檻、加速創新、共享價值,”通過開放通義千問底層架構、提供算力補貼和商業化通路,推動AI產業的規模化創新與商業化落地。
阿里旗下的魔搭社區數據顯示,基于Qwen開發的模型總量達4萬個,服務開發者超1000萬,涵蓋智能制造、醫療影像、金融風控等20余個行業。在阿里云AI創造力大展,就有生態企業表示,利用Qwen2.5的微調工具包,僅用三周就完成核心業務系統的AI升級,成本不足傳統方案的1/5。
蔡崇信早在2023云棲大會上就曾說,中國80%的科技企業和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面,阿里云希望成為AI時代一朵最開放的云,幫助各行各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把壓力轉化成為巨大的生產力。
發布繁花計劃時,阿里云方面再次表態,繁花計劃在未來三年內,聯合生態伙伴在基礎設施、模型、數據、工具、應用、交付六大領域,共同服務百萬云上客戶,拓展百億級市場商機。好大的手筆,好大的雄心。
阿里云AI創造力大展上,現場超過100家生態企業的蓬勃景象,很好地呼應了一句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顯然,對于阿里而言,繁花背后,是一場關乎未來AI市場主導權的隱秘戰爭。
商業落地:AI驅動第二增長曲線
阿里一季度財報數據印證著AI的商業化成效:阿里云AI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三位數增長,2025Q1公有云收入同比回升13%,其中AI相關服務貢獻超四成增量。
電商場景的變革尤為顯著,“全站推廣”工具通過AI優化廣告投放,帶動淘天集團廣告收入環比提升22%;國際數字商業板塊借助AI選品和跨語言客服,實現32%的營收增長。
資本市場的狂熱折射出轉型預期。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阿里云估值已從2024年的480億美元飆升至1200億美元,AI業務貢獻度從18%提升至43%。花旗分析指出,阿里正在復刻亞馬遜從電商到AWS的轉型路徑,但速度更快、生態更開放。
挑戰與未來
盡管勢頭強勁,阿里仍需直面多重挑戰。
全球AI算力競賽白熱化,微軟、谷歌年均資本開支超500億美元,而阿里3800億人民幣的三年計劃雖創中資紀錄,仍需應對技術迭代風險。
國內市場競爭同樣激烈,百度文心、騰訊混元等對手在垂直領域加速滲透。
馬云的回歸或為破局關鍵。有消息顯示,其近期頻繁參與AI戰略會議,重點部署三方向:加速AGI(通用人工智能)研發、推動AI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探索AI倫理治理框架。政策東風同樣助力,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動,而自今年1月DeepSeek爆火以來,行動顯然有了提速之勢。
4月10日馬云佩戴工牌現身阿里園區的照片引發熱議,盡管阿里方面對此甚為低調,但資本市場已用真金白銀投票——當日股價上漲4.2%,創三個月最大單日漲幅。
這或許預示著著阿里的雙重蛻變:曾經的電商巨頭,正通過AI完成向科技公司的躍遷;而那個屢屢定義中國互聯網邊界的公司,再次站在了重塑產業格局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